資源環境遙感主題資料庫服務系統

系列和MODIS(高時間解析度數據)。 本系統中將陸續推出多元化規模遙感套用信息和分析數據產品。 資源環境遙感資料庫根據生態系統主要構成要素中的植被環境、水環境、土地環境、人居環境和動物生境等資料庫子庫作為資料庫建設的基本框架,目前共分6

內容簡介

本系統由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牽頭,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共同參與,針對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態環境建設的套用,以及多學科交叉的實際套用,圍繞陸地表層生態系統的植被環境、水環境、土地環境、人居環境和動物生境等遙感回響信息而建立的一個多元信息資料庫系統,在原“全國資源環境遙感資料庫”基礎上,經過整合後於2009 年11 月正式上線服務。本系統中所有成果產品的數據源主體為Landsat系列數據、SPOT 和ASTER(中高空間解析度);FY 系列數據、NOAA 系列和MODIS(高時間解析度數據)。其中,中高空間解析度數據的數據時間段為1999-2000、2002-2003、2005-2008;高時間解析度的數據時間段則為1999 年以後以旬為單位的連續周期影像數據。本系統中數據的空間範圍覆蓋全國,“十一五”主要包括全國省會以上城市、重點沿海開放城市(中高空間解析度數據);西部重點研究區(中高空間解析度數據)和我國境內東經108 度以西區域(高時間解析度數據)。
本系統中將陸續推出多元化規模遙感套用信息和分析數據產品。數據產品包括:遙感背景數據、遙感基礎數據、遙感特徵數據和遙感分析數據等。本系統中的數據依據不同的劃分單元進行分割,即以景、軌、行政界限、區域或圖幅為主要表達單元。
資源環境遙感資料庫根據生態系統主要構成要素中的植被環境、水環境、土地環境、人居環境和動物生境等資料庫子庫作為資料庫建設的基本框架,目前共分6 個子庫,30 個專業庫。6 個子庫分別是:遙感基礎影像資料庫、植被環境資料庫、土地資源資料庫、水資源資料庫、人居環境資料庫和動物生境資料庫。
本系統對所有用戶開放,用戶在系統中註冊之後即可免費下載所有成果數據。匿名用戶可以實現對本系統數據的瀏覽和查詢,但不能實現數據的下載。

使用方法

本系統採用樹形目錄樹來管理各個專業資料庫,它提供連結訪問和文字在資源環境遙感資料庫的建設過程中,結合區域環境狀況和地方的需求陸續開展西部重點研究區資料庫套用示範工作,其中包括青海湖流域冰雪覆蓋動態變化分析和遷徙候鳥活動與生境關係的分析兩項內容。

1. 區域環境

遙感信息與區域環境問題結合。在青海湖流域運用經過標準化處理、提取和分析的遙感客觀信息對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的布哈河,開展了作為布哈河流域源頭祁連山南坡的冰雪覆蓋動態分析。經過遙感景觀影像、地表輻射溫度和地表植被指數的綜合對比,在運用連續周期和同步周期的基礎上,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位、不同海拔狀態下,圍繞冰雪覆蓋範圍、冰川消融區,以及冰舌等冰雪環境要素,結合數字高程模型、傳統冰雪覆蓋線和實際冰雪覆蓋線等信息,開展基於多元遙感信息的動態變化分析,直接參與區域生態環境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按照傳統方式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的手段與方法。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陸續展開。

2. 動物生境

遙感信息與多學科研究結合。在傳統的動物學研究生境的方法中,經常需要從生境要素和生境結構兩個方面對動物的生境適宜度進行評價,並從生境要素的食物、隱蔽和水等因子,以及生境結構的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和時間結構等方面開展研究。目前,通過標準化遙感信息與動物學需求的結合,開展動物活動與生境關係分析,不僅從區域生境信息多元化方面,而且基於區域土地覆蓋信息針對性、時效性和客觀性層面,以及時空分析模型建立過程中的數值變數、類型變數和狀態變數的選擇方面,均取得具有科學價值的進展。

套用案例

查詢兩種訪問方式。用戶通過連結方式逐級瀏覽數據信息;通過文字查詢方式訪問滿足特定條件的數據信息,包括關鍵字檢索,該關鍵字可為遙感特徵信息類型,例如植被指數;也可為行政單元名稱,例如大理。
對於檢索結果,用戶可以通過連結查看查看相應數據的詳細描述信息(或者說元數據)。本系統中已有的數據,用戶可以通過下載操作將其下載到本地。

持續發展

資源環境遙感資料庫建設的發展方向是以套用為核心,側重多元化,在學科結合和套用實踐中完善體現遙感信息多學科領域套用特徵的信息服務體系。著眼於從多學科領域多元遙感信息的服務為重點,逐漸轉向以根據套用、學科需求的遙感套用分析與多學科領域多元遙感信息挖掘並舉的發展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