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解析度

時間解析度目標是時態特徵劃分的最小單位,將連續變化過程離散化後的最小時間間隔。

時間解析度是指在同一區域進行的相鄰兩次遙感觀測的最小時間間隔。對軌道衛星,亦稱覆蓋周期。時間間隔大,時間解析度低,反之時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是評價遙感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多日攝影”系列遙感資料在多時相分析中套用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地球資源與環境動態信息變化的快慢,可選擇適當的時間解析度範圍。按研究對象的自然歷史演變和社會生產過程的周期劃分為5種類型:①超短期的。如颱風、寒潮、海況、魚情、城市熱島等,需以小時計;②短期的。如洪水、冰凌、旱澇、森林火災或蟲害、作物長勢、綠被指數等,要求有以日數計;③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生物量統計等,一般需要以月或季度計;④長期的。如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冰川進退、湖泊消長、海岸變遷、沙化與綠化等,則以年計;⑤超長期的。如新構造運動、火山噴發等地質現象,可長達數十年以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