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希特斯加登

貝希特斯加登

貝希特斯加登,德國東南端邊境城市。位於三面被奧地利領土環繞的深谷中,臨阿赫河畔。十二世紀起開採鹽礦,建於1300年。

基本信息

簡介

貝希特斯加登貝希特斯加登

貝希特斯加登,德國東南端邊境城市。位於三面被奧地利領土環繞的深谷中,臨阿赫河畔。人口8,100(1982)。十二世紀起開採鹽礦,建於1300年。有中世紀教堂、修道院、城堡以及夏宮(今為博物館)等古蹟。地處拜恩阿爾卑斯山區,有雪峰、冰湖、鹽泉,是登山和滑雪運動中心,著名療養和旅遊勝地。經濟以旅遊業為主。

1978年建立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BerchtesgadenNationalpark)是德國最秀麗的風景勝地之一,它位於德國的東南角,距離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不遠。貝希特斯加登被阿爾卑斯山所環抱,其中的瓦茨曼山脈(Watzmann)的山峰高達1300至2500米的山峰,是德國的第二高峰,另一座耶那峰(Jenner)高1874米。距離貝希特斯加登約3公里處是碧綠的國王湖,國王湖是狹長8公里的山間湖泊,湖邊有座白牆紅頂的聖巴多羅買禮拜堂(St.Bartholoma)。

貝希特斯加登也以希特勒的“鷹巢”而聞名。高於此城500米的上薩爾茨堡曾有希特勒和納粹首領們的別墅,1945年毀於空襲

旅遊景點

鷹巢(Kehlsteinhaus)
位於1834米的高山,地勢險要,建築宏偉,是為祝賀希特勒五十歲生日所建,但他極少踏足此地,從Obersalzburg有專線巴士上山。此路要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當中有五條隧道,斜度達平路的百分之二十八(開放時間五至十月中,逢一至五7:40-16:00,費用約7歐)。

為了慶賀希特勒的50歲生日(1939年),馬丁·鮑曼下令在上薩爾茨堡上中海拔1881米的Kehlstein山頂建造一座別墅,作為納粹黨送給希特勒的賀禮,它後來成為了聞名遐邇的“鷹巢”,從“鷹巢”可以一覽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最初設計為希特勒接待正式客人所用。別墅和配套設施在經歷了13個月的建設於1938年竣工,從山腳上山的道路並不直接通到別墅,而是到達1700米高的平台,從平台到別墅的124米需要坐電梯,電梯建造在山岩內部,從平台通過一座洞門和一條約130米長的通道才能到達電梯的入口處。但希特勒僅來過“鷹巢”約10次,每次停留都未超過30分鐘。“鷹巢”不具備對盟軍發動突然轟炸的防衛措施,盟軍開始對德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空襲後,納粹才在上薩爾茨堡地區加強了防空設施,山底鋪設了地下碉堡。
二戰結束前,德懷特·艾森豪在計畫占領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的同時,擔心黨衛軍等納粹核心軍隊撤退到阿爾卑斯山中,下令盟軍在1945年4月25日對上薩爾茨堡山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但沒有轟炸貝希特斯加登的大部分地區,希特勒在上薩爾茨堡駐地的大部分建築被毀,只留下了希特勒的禮賓所和地下碉堡;“鷹巢”也的確成為了一個主要的轟炸目標,但並未受到損壞[3]。貝希特斯加登在1945年5月4日被盟軍占領。
“鷹巢”這座希特勒的豪華別墅在二戰結束前並不為人所知,直到二戰結束後才被媒體公開,英國記者瓦德·普理斯在戰後的報導中稱它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並取名為“鷹巢”。

鷹娜山(Jenner)
山高1874公尺,遊客只須乘登山纜車於25分鐘內便可到達。眺望遠方,可看到德奧兩國的邊界,連綿的山峰,國王湖,美景盡入眼廉。

鹽礦(Salzbergwerk)
鹽礦至今仍生產食鹽。訪客須身穿傳統礦工服裝,乘坐小型運送車駛入礦坑,是探險者的最佳去處。(開放時間五至十月十八日,逢一至日9:00-17:00,十月十九日至四月,逢一至六12:30-15:30,費用約12歐)

小錦囊
距離貝希特斯加登不遠的BadReichenhall乃浴池療癢區,坐火車或巴士只須45分鐘。遊客可考慮參加定期的五天療程(當中更包括氣功呼吸的訓練),又或可選擇七天的健康訓練,定可令人有胎換骨之感。

最佳旅遊時間

德國位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到這裡旅行,一般只要準備華北的適用服裝就可以了。夏季的白天很熱、晚上較涼,需要帶上毛衣;冬季北部氣候較暖濕,甚至比南部溫暖。冬季(1月)平均溫度在l.5—6度之間;夏季(7月)則在18—24度之間。一年四季均有降水。屬於例外的是上萊茵河谷、上拜恩和哈爾茨山區。相比之下,上萊茵河谷更加溫暖潮濕;上拜恩經常可以感受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風;哈爾茨山區山風刺骨、夏涼冬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