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利奇卡鹽礦

維利奇卡鹽礦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附近,傍喀爾巴阡山,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採的鹽礦,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

簡介

維利奇卡鹽礦維利奇卡鹽礦局部圖

中文名稱:維利奇卡鹽礦
英文名稱:wieliczkasaltminev
國家:波蘭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78年
批准標準:197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南部的一個小鎮,它是很獨特的,有幾百年的歷史,是波蘭著名的鹽都。1976年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蹟,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是一個開放的旅遊景點。每年接待很多遊客,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在離地面130多米深的鹽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遊者參觀的遊覽勝地。

那裡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裡面有許多雕像和裝飾品,均用鹽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用鹽做的地下藝術品深受遊客歡迎。曾有一位泰國公主去那裡參觀後說,這個地方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維利奇卡鹽礦帶給世界一個奇蹟。

鹽礦十幾公里以外是波蘭古都克拉克夫,是波蘭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古老的城市。那裡也有許多值得參觀的景點。市內古典的建築物,瀰漫著中世紀的風情,被譽為波蘭最美麗的城市。

早在幾百年前,維利奇卡鹽礦就已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1744年,礦工們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在地下130多米深的巷道深處建起了博物館、餐廳、娛樂大廳和教堂。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維利奇卡古鹽礦博物館列為世界最高級文化遺產。本地居民不到2萬的維利奇卡,每年卻要接待150萬遊客。

歷史

維利奇卡鹽礦維利奇卡鹽礦一角

中世紀

最早有關鹽礦的文獻是由一個叫修建者卡西米盧斯(CasimirustheRestorer)的貴族記載於1044年,以“magnumsalaliasWieliczka”提到了維利奇卡鹽礦。

聖金加教堂從很早的時期起,鹽就是當地的經濟基礎。在古代波蘭地區,鹽可以作為一種支付手段。最初,鹽是通過蒐集鹽滷水並加熱蒸發製得的。究竟幾時開始開採岩鹽並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鹽井時發現了大量的岩鹽,接著使用原始工具的開採就開始了。

當時波蘭的統治者馬上意識到了鹽的價值,這也是為何鹽的開採和分配都被壟斷的原因。他們知道鹽是極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許多地方都要使用,包括醃肉、醃魚、製作黃油、製革,後來也用於製造黑色火藥。在運作克拉科夫鹽業的第一階段,國王被迫求助於商人,因為投資鹽礦需要大量的資金。商人承擔了所有勘探鹽礦的風險,資助挖深隧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鹽礦,那么它將為國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來掩蓋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證長久的占有。開挖鹽礦的權力只有一種途徑獲得,就是被任命管理鹽礦。

不僅食品保鮮行業從鹽獲得大量利潤,鹽也成為了政府的一種工具。在14世紀時,鹽產出了國家超過30%的收入。君主利用這些收入賞賜家眷、親屬以及其他各種貴族。鹽礦的收入支撐了朝廷以及其他國內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護商路的城堡。

1368年,卡西米爾大帝(CasimirtheGreat)放棄了對鹽礦的專有權,頒布了一道被後來被稱為卡西米爾法令(StatutKazimierzowski)的法令。這份檔案規定了個人與各種工作團體的權利和,以及作賬目的規範。成立皇家委員會以檢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築,核查賬目,還有發出指導和指令。

在16世紀,維利奇卡鹽礦成為當時歐洲最為重要的商業之一。

近現代

維利奇卡鹽礦全景維利奇卡鹽礦全景

鹽雕王室對鹽礦的控制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時終結。奧地利的統治不僅在組織和管理上有所改變,而且引入了新的採礦方法。在奧地利統治時期,一座電廠建成並為鹽礦供電,修通到克拉科夫的鐵路。地下作業也變得更為自動化,使用了風鑽。一台磨鹽機和一台蒸汽動力起重機也投入使用。

1826年到1846年礦中的鹽水被用作溫泉療養。在1950年鹽礦的一部分被闢作博物館對外開放。1958年,鹽礦的溫泉療養被重新恢復。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1996年,鹽礦停產,鹽層已被幾乎挖盡。

建築結構

維利奇卡鹽礦維利奇卡鹽礦內部圖

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 -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採了9層,深度為327米,共採鹽2000萬立方米。為了方便視察和參觀,早在1744年就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在離地面130多米深的鹽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遊者參觀的遊覽勝地。那裡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裡面有許多雕像和裝飾品,均用鹽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

地下建築

維利奇卡鹽礦聖金加教堂

行至礦井地下近百米處,狹長的巷道里閃出兩座雕像:左邊是耶酥,右邊是聖母瑪利亞。這是礦工們為企求平安而設的。每當發生坍塌時,他們就會躲到這裡,神明總會保佑他們化險為夷。

維利奇卡鹽礦中共有40個教堂,最深的一個在鹽礦的7層、地下270米處,至今沒有向遊人開放。鹽礦中最壯觀的宗教場所,是地下101.4米處的聖金加公主禮拜堂。1896年竣工。禮拜堂高達10米,長54米,最寬的地方有18米。這么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居然是3名礦工用了67年時間開鑿的。

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共分九層,其中有長達100餘公里的隧道。其中建有教堂等建築以及許多鹽雕,較著名者有聖金加教堂

金卡公主教堂是地下藝術殿堂最為壯觀的地方,可容納400餘人。它始建於1896年,經過幾代藝術家和能工巧匠的努力,直到1963年才大功告成。金卡公主的全身雕像立於主祭壇的正中,周圍是與之有關的人物雕塑。教堂的四壁布滿大小浮雕壁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壁畫,是仿製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

神話傳說

維利奇卡鹽礦鹽制的塑像

在波蘭,流傳著有關金卡公主的神話故事,鹽礦也根據這個故事建造了神話廳,陳列著礦工向金卡公主獻鹽的群雕。傳說,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國王將其愛女金卡公主許配給波蘭克拉科夫大公鮑萊斯瓦夫。操辦嫁妝時,國王問女兒喜歡什麼,女兒回答說:“喜歡一座鹽礦”。國王問:“為什麼?”女兒答:“波蘭沒有鹽礦,鹽礦會給波蘭人帶去幸福和安樂。”國王點頭應允,公主當即摘下訂婚戒指拋向馬拉穆累斯鹽礦。金卡公主同鮑萊斯瓦夫成婚後,派人去維利奇卡開礦取鹽,在人們的半信半疑中,奇蹟發生了:人們在維利奇卡不僅掘出了鹽,還在第一塊岩鹽中發現了公主拋進鹽礦的戒指。馬拉穆累斯的一座鹽礦千真萬確地伴隨著金卡公主來到了波蘭。從此,波蘭人不再擔心沒有鹽的日子。正因為手中有了鹽,在請客吃飯的時候波蘭人可以自豪地說:“沒有鹽,就沒有滋味”。

鹽制飾品

在礦井下的紀念品小店中,最有特色的是鹽制檯燈和鹽做的手鐲。鹽燈多為粉色、藍色和白色,都是鹽自身的色彩。多數鹽燈都是在簡單的木燈托上罩一個漂亮的鹽制燈罩。這種檯燈據說可以保證至少使用10年。

經過簡單打磨的鹽手鐲看上去和水晶無二。鹽燈和鹽手鐲都很便宜,一個鹽手鐲才5個茲羅提(約合13元人民幣)。而且再不經常用舌頭添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10年之久。

療養功用

維利奇卡鹽礦療養處

該鹽礦不僅可供遊人參觀,還可供某些疾病患者來此治療。1964年在鹽礦第5開採區211米深處開設了研究過敏性疾病的療養所,1974年又在礦井下建成了一座療養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療養治病。

旅遊注意

開放時間:每年4月16日~10月15日 8:00~18:00;其餘時間為8:00~16:00。
英語導遊行程時間為10:00、11:30、12:30、13:45、15:00,也會依季節及人數多寡而更改。

交通:從克拉科夫到維利奇卡交通相當便利,克拉科夫巴士站旁邊即有minibus可以搭乘,班次頻繁,大約20分鐘一班。下車後轉進山坡步行約3分鐘,右側有一個類似廣播電台的大門,直接往前走就可到服務中心和售票口。

評價

維利奇卡鹽礦維利奇卡鹽礦附近的教堂

維利奇卡鹽礦是波蘭國家的瑰寶,是歐洲最古老且現在仍在開採的一座富鹽礦。這座開掘於公元11世紀的鹽礦,至今已開採9層。如今1至3層已完全停止採鹽,開闢為古鹽礦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在這裡,藝術天賦極高的礦工們和藝術家合作,巧妙地利用大小不同的空間,鑿出一座座風格迥異的建築,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把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呈現在遊人面前。在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維利奇卡鹽礦列為世界最高級文化遺產名錄,肯定和稱讚其岩鹽雕刻和輝煌的礦山藝術工程“在全世界都是非凡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