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蝶

貓頭鷹蝶

貓頭鷹蝶是舉世聞名的常見大型蝶類。整個翅面酷似貓頭鷹的臉,是極其巧妙的偽裝。貓頭鷹蝶靠模仿兇猛的動物——貓頭鷹來禦敵。它之所以這樣命名是由於其翅膀下方有一對巨大的眼睛狀圖案斑點,看上去非常像某大型動物的眼睛,從而讓掠食者望而生畏。眼斑在眼蝶科、閃蝶科和環蝶科中最常見。這是一類產在中美和南美地區的大型蝴蝶,大多成群生活於森林中,成蟲在晨、昏時活動。這種原產於特立尼達島的貓頭鷹蝶扮成毒蛇的樣子 ,可以成功地捉弄它們的捕食者。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貓頭鷹蝶貓頭鷹蝶

是舉世聞名的常見大型蝶類。整個翅面酷似貓頭鷹的臉令人驚異。是極其巧妙的偽裝。是每一個蝴蝶收藏家都想得到的精品蝴蝶。它們常迴避明亮日光而在下午和黃昏飛翔,喜食發酵果實。

基本資料

貓頭鷹蝶貓頭鷹蝶

中文名:貓頭鷹蝶

物種分類:鱗翅目

昆蟲類別:環蝶科 Amathusiidae

拉丁名:Caligo idomemnon(linnaeus)

國外分布:巴西,秘魯,哥斯大黎加至蓋亞那、蘇利南和厄瓜多

簡介:是舉世文明的強健大型蝶類。它之所以這樣命名是由於其翅膀下方有一對巨大的眼睛狀圖案斑點,看上去非常像某大型動物的眼睛,從而讓掠食者望而生畏。但實際上,生物學家並不認為這種眼睛狀斑點起到嚇唬作用,這種形象的鮮艷圖案是轉移掠食者的注意力,讓掠食者誤將其翅膀當成某種動物的眼睛,從而忽視蝴蝶頭部等重要部位的存在。

它是每一個蝴蝶收藏家都想得到的精品蝴蝶。它們常迴避明亮日光而在下午和黃昏飛翔,喜食發酵果實。

偽裝技巧

貓頭鷹蝶翅膀上“眼睛”

貓頭鷹蝶貓頭鷹蝶

如圖所示,這是一隻貓頭鷹蝶翅膀上狀如眼睛的斑點,這種蝴

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恐嚇附近的掠食者。

保護色是利用花斑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從而避免致命部位受到傷害。眼斑在眼蝶科、閃蝶科和環蝶科中最常見。這些類似眼睛的斑紋可能很簡單,例如很多眼蝶的“眼”由一個黑色的圓斑組成,其邊緣僅有一圈白色的細線。一些眼斑則與脊椎動物的眼有著驚人的相似,這就是所謂的貓頭鷹蝶。

模仿禦敵

貓頭鷹蝶靠模仿兇猛的動物——貓頭鷹來禦敵。這是一類產在中美和南美地區的大型蝴蝶,大多成群生活於森林中,成蟲在晨、昏時活動。它們蝶翅的正面色彩亮麗,但後翅的反面有一對大大的圓形眼斑。當它展開雙翅停息在樹枝上時,酷似瞪大雙眼的貓頭鷹臉,天敵見了自然聞風喪膽,逃之夭夭。

蛹期偽裝成毒蛇震懾捕食者

蛹期偽裝成毒蛇震懾捕食者蛹期偽裝成毒蛇震懾捕食者

為了在蛹期避免傷害,它們可以偽裝成毒蛇頭的樣子來嚇退捕食者。

這種原產於特立尼達島的貓頭鷹蝶扮成毒蛇的樣子 ,可以成功地捉弄它們的捕食者。當它們蛻下最後一層皮時,它們就進入了蛹期,並且換上了毒蛇的裝扮。這種變形會持續13天。

與其他模仿蛇形不同的是,貓頭鷹蝶的蛹可以感知到外部世界然後從內部進行應對。當敵人靠近時,蛹可以感受到它們的運動並且前後搖動軀殼,造成一種蛇在移動準備攻擊的假象。

外形特點

貓頭鷹蝶貓頭鷹蝶

貓頭鷹蝴蝶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翅膀上的圖案。下層兩側翅

膀上,分別有一處像貓頭鷹眼睛一樣的圖案。其圖案的功能就是在欺騙捕食者,讓對方誤認為正有一隻大眼睛動物在兇狠地瞪著它們。

貓頭鷹蝴蝶的名字也來源於它們翅膀上的圖案。在它們下層兩側翅膀上,分別有一處像貓頭鷹眼睛一樣的圖案,看起來有點凶神惡煞,這種偽裝也是防止受到它的天敵-癩蛤蟆的攻擊很明顯,這也是一種警戒色。貓頭鷹眼睛圖案的功能就是在欺騙捕食者,讓對方誤認為正有一隻大眼睛動物在兇狠地瞪著它們。

生物學家認為,這種圖案或許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蝴蝶下層翅膀是身體較弱的部分,這樣的圖案就是為了恐嚇捕食者不敢輕易下手,至多也是攻擊上層較硬的翅膀。

盤點動物界的偽裝高手

據英國衛報報導,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擅長偽裝之術,它們通過易變的外形,可有效地躲避掠食者、引誘獵物或是吸引傳粉者,神奇的自然選擇使得它們具備獨特的外觀。
葉尾壁虎| 枯葉蝶| 貓頭鷹蝶| 食蚜蠅| 蜂蠅| 擬態章魚| 灰蝶| 石頭魚| 海洋金環蛇| 大鱷龜| 蒼蠅蘭| 厚尾海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