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細頸囊尾蚴病

豬細頸囊尾蚴病俗稱豬細頸囊蟲病,它是泡狀帶絛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寄生於豬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等處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

概述

病變組織病變組織

細頸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tenuicollis)是由泡狀帶絛蟲的幼蟲—細頸囊尾蚴(俗稱“水鈴鐺”)引起的。 泡狀帶絛蟲分布甚廣,家畜常見寄生,寄生數量少時可不顯症狀;如被大量寄生,則可引起消瘦、衰弱等症狀。

病原

成蟲寄生在犬的小腸,長1.5~2m,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豬吞食蟲卵後,釋放出六鉤蚴,六鉤蚴隨血流到達腸系膜和網膜、肝等處,發育為細頸囊尾蚴,犬由於食人帶有細頸囊尾蚴的臟器而受感染。潛隱期為51天,成蟲在犬體內可生活1年之久。幼蟲寄生在豬、牛、羊等家畜的腸系膜、網膜和肝等處,為一似雞蛋大小的囊泡,頭節所在處呈乳白色。

臨床症狀

細頸囊尾蚴在豬極為常見,牧區的綿羊感染嚴重,牛較少見。它對仔豬及羔羊的危害嚴重。在肝臟中移行的幼蟲數量較多時,可破壞肝實質及微血管,穿成蟲道,引起出血性肝炎。此時,病畜表現不安、流涎、不食、腹瀉和腹痛等症狀,可能造成仔豬死亡。慢性疾病多發生在幼蟲自肝臟移行出來之後,一般不顯臨診症狀,有時患畜出現精神不振、食慾消失、消瘦、發育不良等症狀。有時幼蟲移行至腹腔或胸腔可引起腹膜炎胸膜炎,表現出體溫升高等症狀。

診斷鑑別

生前診斷比較困難,可採用血清學方法診斷。屍體剖檢或肉檢時發現蟲體即可確診。細頸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狀,只有1個頭節,囊壁薄而透明,大小如雞蛋或更大,直徑約8cm。在肝臟中發現細頸囊尾蚴時,應與棘球蚴相鑑別,棘球蚴囊壁厚而不透明,囊內有多個頭節。

防制措施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等對細頸囊尾蚴有一定的殺滅作用。預防主要是防止犬進入豬舍內散布蟲卵,污染飼料和飲水;勿用豬、羊屠宰的廢棄物餵犬。對犬應進行定期驅蟲,常用藥物有吡喹酮,劑量為5mg/kg體重;氯硝柳胺為100~150mg/kg體重,餵服驅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