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

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又名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症,本病是由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以成年豬生殖障礙、早產、流產、死產、死胎、木乃伊及產弱胎增多和仔豬呼吸道症狀為特徵的一種傳染病。

疾病概述

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名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症(porcine epidemic abortion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EARS)、豬藍耳病(blue-eared pig disease,BEPD)、豬不育和呼吸綜合症(swine infertility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SIRS)、神秘豬病(mystery swine disease,MSD)和藍色流產病(blue abortion disease)。本病是由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以成年豬生殖障礙、早產、流產、死產、死胎、木乃伊及產弱胎增多和仔豬呼吸道症狀為特徵的一種傳染病。

分布危害

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1987年首次暴發於美國,此後加拿大(1987年)、德國(1990年11月)、荷蘭(1991年1月)、西班牙(1991年3月)、比利時(1991年3月19日)、英國(1991年5月16日)、俄羅斯(1991年7月)、法國(1991年10月)、丹麥(1992年3月6日)、澳大利亞、希臘、馬爾他、義大利、賽普勒斯、波蘭、巴西、智利、瑞士、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我國的台灣省相繼暴發。PRRS是一種危害性大、傳播迅速的疾病。英國和美國曾對該病的經濟損失進行過評估,如英國的豬場感染了本病,平均每頭患豬的經濟損失是178美元;;美國每頭母豬經濟損失是236美元。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發展,特別是在該病首次發生時,由於流產、死產和仔豬死亡從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大陸已有本病的報導。

疾病病原

1991年,位於萊利斯塔德的荷蘭中央獸醫研究所首先分離出病原,並定名為萊利斯塔德病毒(Lelystad virus,LV)。隨後,德國和美國也相繼從患豬中分離到病毒,美國的分離株ATCC VR-2332,已成為北美通用的參考毒株。
根據其形態、理化特性、基因組構成和複製方式等特點,已將它分類為冠狀病毒科動脈炎病毒屬。
PRRS病毒核衣殼為二十面體對稱,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徑45-80nm,核衣殼直徑25-35nm,在CsCl中的浮密度為1.19g/ml,在蔗糖中的浮密度為1.14g/ml,對氯仿敏感,能抵抗螢光碳,5-溴(碘)-2-脫氧尿苷和絲裂黴素C。病毒在37℃12小時毒力下降50%,37℃48小時,56℃45分鐘喪失感染力。4℃1個月、-70℃4個月感染力不受影響,感染豬的肺組織Hank’s液勻漿內的病毒在-70℃保存18個月毒力不變。病毒無血凝活性,不凝集雞、鴨、豚鼠、小鼠、豬、綿羊、山羊、兔等動物和人的O型紅細胞。
PRRS病毒為單股RNA病毒,基因組長15kb,含有8個開放閱讀框(ORF),ORF1a和ORF1b編碼RNA聚合酶,ORF2-6編碼囊膜糖蛋白,ORF7編碼衣殼蛋白,病毒含有三種特異性蛋白,分子量分別為15、19和25KDa,它們在感染的不同時期誘導產生不同功能的抗體。
PRRS病毒適於在原代的豬肺泡巨噬細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上增殖,1-4天后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CPE),感染細胞核固縮、空泡化、脫落。電鏡觀察感染的SPAM培養物,可見病毒粒子存在於胞漿高爾基體的囊泡內。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感染後12小時便有完整病毒粒子釋放。本病毒還適於在CL2621細胞系和Marc145細胞上生長繁殖,動脈炎病毒、猴出血熱病毒等在內的39種感脊椎動物的有囊膜的RNA病毒沒有血清學交叉反應,本病毒的歐洲株和美洲株存在抗原差異性,但有明顯的交叉反應。

流行病學

豬生殖和呼吸綜合症僅見於豬,其他家畜和動物未見發病。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齡的豬,其易感性有一定差異,生長豬和育肥豬症狀較為溫和,母豬和仔豬症狀較為嚴重,對乳豬的致死率可達80%-100%。
病豬、帶毒豬是本病主要傳染源。2-14周齡的豬感染病毒後都會接觸傳染,病豬的鼻腔、糞便拭子及尿中均可發現PRRS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農場之間豬的移運和空氣傳播。鳥類、野生動物及運輸工具也可傳播本病。已從野鴨和珍珠雞的糞便中分離出PRRS病毒,所以禽類可能傳播PRRS。野鼠及實驗小鼠等齧齒動物對PRRS病毒不敏感。目前尚未發現人感染PRRS病,亦未發現昆蟲傳染本病。感染初期(病毒血症期)公豬精液能傳播PRRS。尚未發現豬肉及其他豬產品傳播本病的證據。
影響本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有:病豬群的飼養數量及飼養密度、飼養衛生條件等。如果飼養密度過大,低溫、潮濕、陽光不足時本病容易發生。

臨診症狀

病毒感染後,常發生繼發感染,所以確切描述PRRS的臨診症狀非常困難。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發病期的症狀不盡相同,在西班牙、德國和英國常可見眼周水腫、結膜炎、眼瞼水腫,在英國還有頑固性腹瀉的報導。歐洲和加拿大的畜群還常見皮膚退色、發紺。PRRS在種豬群中的表現沒有區別,但畜群的健康狀況,不同的病毒株以及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響臨診症狀的出現。目前將本病分為急性型、亞臨診型、慢性型。
1.急性型 分為初期、高峰期和末期三個階段。
初期:一般持續1-3周,典型的症狀是發熱、厭食、嗜睡。母豬的肛溫很少超過40℃,個別會高達41℃,生長豬肛溫常在40-41℃。5%-50%的豬會出現食欲不振,呈漸進性厭食,嗜睡和沉鬱是初期的另一特徵,並可延續至各個階段。病豬運動減少,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常側臥,公豬出現性慾下降。在歐洲和加拿大,約有5%的病豬雙耳、外陰、尾部、腹部及口部皮膚發紺。這種發紺往往只存在數小時或數天,極個別還可出現四肢壞死。呼吸系統的表現常為呼吸困難和急促,多發生在幼豬,偶爾在成年豬出現,常表現為快速的腹式呼吸或過度呼吸。
高峰期: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死產、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及弱胎增多,斷奶前死亡率增高,高峰期一般持續8-12周。常造成明顯的經濟損失。使每群年產量降低5%-30%。早產(妊娠107-113天)率高達5%-30%,進入高峰期約三周,死產數達到高峰。在整個繁殖過程中,死產率可高達35%以上,在高峰中期木乃伊胎可達25%,一般體長都在17cm以上。在高峰期出生並存活的仔豬非常虛弱,尤以早產豬為甚。加之呼吸系統併發症,增加了死亡率。
末期:末期特點是生殖功能恢復,逐漸達到或接近病前水平。在仔豬和生長豬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症狀。末期既可能成為完全恢復的前奏,也可能是慢性PRRS的開始。
2.慢性型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豬的產仔數及仔豬存活率仍較正常為低(窩產數降低10%-15%);容易繼發感染;生長緩慢,飼料報酬增高。在急性期後1-2.5年內,育肥豬血液中仍可發現病毒抗體,該病毒在生長豬群內仍能活躍地傳播,說明病毒在動物體內可長期存在並相互傳染。
3.亞臨診型:在動物普查中發現,出現臨診症狀的豬只占10%,而血清學陽性的動物則高達40%-50%。調查結果表明,大批動物屬於亞臨診感染。目前尚不能明確解釋為何有些動物感染病毒後不出現臨診症狀,但大多數的研究者認為與病毒株間的差異、病前健康狀況、繼發感染的程度等因素有關。

機理病理

所有年齡的血清學陰性動物都可以通過鼻、口、肌肉、子宮內、靜脈內以及腹腔內等途徑進行感染。在感染後12-24小時便可在感染豬血液中發現較高的病毒滴度。年輕的豬病毒血症要持續8周。發熱、嗜睡、厭食等臨診症狀通常出現在感染後的2-7天,並持續1-7天。病毒在肺泡巨噬細胞中複製,然後大量進入血液及其它組織。已經從肺泡巨噬細胞、肺、心、肝、腎、腦、脾、淋巴結、胸腺、扁桃體、骨髓、外周血白細胞、血漿及血清中成功地分離到了病毒。所以,除自溶胎兒外,病毒血症的豬、活產及死產的小豬均可在組織中檢測出病毒。
在妊娠期的後三個月病毒很容易穿過胎盤,引起胎兒感染,造成流產、早產、或足月弱產、死產以及胎兒溶解。儘管妊娠中期的胎兒可能會存在病毒複製的一般條件,但給妊娠中期的母豬接種病毒後,並未引起生殖障礙,這可能是由於妊娠中期和晚期的胎盤結構不同,所以這一時期病毒沒有能力穿過胎盤或者胎兒還沒有產生敏感細胞群。未懷孕的動物如果沒有細菌或病毒如鏈球菌或豬流感病毒等的繼發感染,一般只表現輕微的臨診症狀。
PRRS造成的組織學損傷,主要取決於病毒感染的程度以及繼發感染的出現。常見的病損為局限性間質性肺炎。肺的損傷開始於感染後的第二天,這時比較難檢測。於第七天左右可波及整個肺葉,呈多中心性,也可能在某一區域極為嚴重。肺泡壁增厚並有單核及巨噬細胞浸潤。在肺泡可發現變性細胞及蛋白碎片。這種現象在感染後的28天以上仍可檢測到。動物實驗證明,PRRS病毒對肺泡巨噬細胞影響非常嚴重,病後七天,40%以上的肺泡巨噬細胞被破壞,存活的細胞功能亦下降,還可能從被激活或變性的巨噬細胞中釋放白細胞介素參與炎性反應。肺泡巨噬細胞的減少,使得動物更易遭受繼發感染。病毒感染後的14天,淋巴結明顯腫脹,顯微鏡下的變化主要是壞死,巨大合胞體細胞或肥大的細胞,先天性感染的豬感染後至少持續40天。PRRS感染時還可觀察到其它組織損傷如淋巴細胞性心肌炎、鼻炎及脾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