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棘頭蟲病

豬棘頭蟲病

豬棘頭蟲病指的是豬小腸內寄生豬棘頭蟲而引起的一類寄生蟲病,在中國普遍存在,病豬消化障礙、腹痛、食慾減退、下痢和糞中帶血等症狀,可是使用驅蟲藥物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豬棘頭蟲病豬棘頭蟲病

豬棘頭蟲病(Macracanthorhynchosis)是由蛭形巨吻棘頭蟲寄生於豬小腸引起的,也可感染野豬、犬和貓,偶見於人。中國各地普遍發生。

病原

豬棘頭蟲病豬棘頭蟲病

巨吻棘頭蟲是一種大形蟲體,呈灰白色或淡紅色。雄蟲長7~15cm,雌蟲長30~80cm。前端粗大,後端較細,體表有明顯的環狀皺紋。身體的前端有一個棒狀的吻突,吻突上有許多向後彎曲的小鉤。寄生時,吻突插入黏膜,甚至穿透黏膜層。蟲卵呈橢圓形,暗棕色,卵殼上布滿著斑點狀的小穴,頗似桃核。蟲卵大小為89~100µm×42~56µm。

當蟲卵隨糞便排出後,被中間宿主——金龜子的幼蟲(蠐螬)吞食,在其體內發育為感染幼蟲。豬在拱土時吞食含有感染幼蟲的蠐螬或金龜子時即遭感染。自幼蟲侵入豬體到發育為成蟲約需3~4個月。蟲體可在豬體內寄生10~24個月。

流行病學

豬棘頭蟲病豬棘頭蟲病

雌蟲在小腸中產卵,每條雌蟲每天可排卵25萬個以上,並持續排卵10個月。蟲卵卵殼厚,對外界環境中各種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很強,在高溫、低濕及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均可長時間存活。

本病主要感染8~10月齡豬,在流行嚴重的地區感染率可高達60%~80%。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的感染季節與中間宿主金龜子的活動季節是一致的。金龜子一般出現在早春至6~7月份,因此春夏季為豬棘頭蟲病的感染季節。放牧豬比舍飼豬感染率高,後備豬較仔豬感染率高。

臨床症狀

豬棘頭蟲病豬棘頭蟲病

輕度感染(蟲體數量少於15條)時不顯症狀。重度感染時可見消化障礙、腹痛、食慾減退、下痢和糞中帶血等症狀。豬只生長發育停滯、消瘦和貧血。當患豬由於腸穿孔而繼發腹膜炎時體溫上升、不食,可臥地抽搐而死。

病理變化

豬棘頭蟲病豬棘頭蟲病

剖檢時可見消瘦、黏膜蒼白。在空腸和迴腸的漿膜上有灰黃色或暗紅色的小結節,其周圍有紅色充血帶。腸黏膜發炎。嚴重的可見到腸壁穿孔,吻突穿過腸壁,咬著在附近的漿膜上,並引起粘連。腸壁增厚,有潰瘍病灶。嚴重感染時,腸道塞滿蟲體,有時因腸破裂而導致死亡 。

診斷鑑別

豬棘頭蟲豬棘頭蟲

生前可用反覆沉澱法或硫代硫酸鈉飽和溶液漂浮法進行糞檢,找到蟲卵。其中以反覆沉澱法效果較好。

死後剖檢可在小腸壁上找到蟲體。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將棘頭蟲誤認為豬蛔蟲。兩者的區別是:蛔蟲體表光滑,游離在腸腔中,蟲體多時常聚集成團;而棘頭蟲體表有環狀皺紋,以吻突深深地固著在腸壁上,不聚集成團。

防制措施

治療

蠐螬——病原中間寄主蠐螬——病原中間寄主

左咪唑驅蟲,劑量為千克體重15~20mg,拌入飼料餵服,對成蟲有效。丙硫咪唑驅蟲也有一定的作用。

預防

(1)病豬糞便應堆集發酵,以殺滅蟲卵。

(2)在疾病流行地區,嚴格控制放牧,儘量減少食入蠐螬或金龜子的機會。

(3)在豬場以外的適宜地點設定誘蟲燈,可以捕殺金龜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