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寺街

位於西城區東北部,護國寺建於元,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稱護國寺。護國寺位於護國寺街西段,坐北朝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護國寺大院即護國寺主體部分,護國寺東巷即護國寺東廊房之下,清稱東廊下。

位於西城區東北部。東起德勝門內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因護國寺得名。

護國寺建於元,其址一說原為元脫克脫故宅。初名崇國寺(此為北寺,尚有南寺,已迷其蹤)。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賜名大隆善護國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蒙古王公貝勒為康熙帝祝厘而修繕此寺,稱護國寺。俗稱西寺,與隆福寺,俗稱東寺,相呼應。

護國寺位於護國寺街西段,北側。坐北朝南。中軸建築依次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延壽殿、崇壽殿、千佛殿、垂花門、護法殿、功課殿、菩薩殿。垂花門後有橫巷,將寺為分前後兩部分。今僅存金剛殿,寺北、西、東部分廊房及垂花門之後的菩薩殿(兩層小樓)等。現歸北京市佛教協會管理。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以護國寺為稱者尚有護國寺大院、護國寺西巷、護國寺東巷。護國寺大院即護國寺主體部分,從垂花門至金剛殿後身,廢圯後成為民居院落,污穢不堪。護國寺西巷為護國寺西側狹窄通道,即護國寺西廊之下。清稱西廊下。民國後改今稱。護國寺東巷即護國寺東廊房之下,清稱東廊下。湫隘、破敗、髒亂、擁塞。

護國寺街明崇國寺街,清稱今名,民國後一度稱護國寺大街。其街北側九號為梅蘭芳故居,現為北京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