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象棋冠軍]

謝軍[象棋冠軍]

謝軍(1970年10月30日—)女,河北省保定市人,6歲開始學棋,天資聰穎,進步很快。1982年獲北京市第六屆運動會西洋棋女子冠軍,1983年進入中國女子強手賽前8名行列,並進入北京市棋隊。1984年獲中國西洋棋賽第六名,1986年獲中國女子第四名,1989年獲中國女子冠軍。1986年底進入國家集訓隊至今。1991年10月29日,謝軍摘取女子西洋棋皇冠,這是第一個非蘇聯籍的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90年代曾兩度加冕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第33屆西洋棋奧賽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主力成員。是西洋棋史上第7位女子世界冠軍。擁有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謝軍[象棋冠軍]謝軍
謝軍,中國著名西洋棋運動員1970年10月30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後移居北京,祖籍吉林遼源;6歲開始學習中國象棋,1980年獲得北京市兒童中國象棋冠軍,同年入北京棋院改學西洋棋;1984年獲中國比賽少年冠軍和成年組第六名,成為國家大師;1988年晉升為女子西洋棋國際大師,同年獲澳大利亞悉尼西洋棋國際公開賽男女混合賽第六名,居女子首位;1989年獲波蘭女子西洋棋邀請賽亞軍;1990年獲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賽分區賽第一名、區際賽第二名和候選人賽第一名,成為中國第三位女子西洋棋國際特級大師;1991年戰勝保持世界冠軍頭銜達13年之久的喬治亞棋手齊布爾達尼澤,成為中國第一個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也是西洋棋史上第一位歐洲以外的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1993年衛冕成功後,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位獲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的女運動員;1994年獲馬來西亞西洋棋賽季軍、第16屆女子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季軍;1995年參加在布拉格舉行的第4屆世界女星與男子元老西洋棋賽,使女星隊獲勝;1996年負於匈牙利選手波爾加,衛冕失敗;1997年參加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奪得世界冠軍挑戰權資格;1998年代表中國隊參加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獲女子組冠軍,為中國首次奪得“國際維拉明契克流動獎盃”;1999年在女子世界冠軍賽中擊敗俄羅斯選手加里亞莫娃,再奪世界冠軍。

謝軍屬於穩中求勝、攻守兼長的全面型選手,她基本功紮實,視野開闊,思路敏捷,計算準確,攻殺犀利,善於在複雜的局面中捕捉戰機,在不利的情況下常能保持冷靜的頭腦,被外國棋手稱為“堅強的戰士”。1991年國際棋聯授予她“世界冠軍”金獎;她還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新長征突擊手”、“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1993年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1994年入選“建國45周年體壇45英傑”。2004年當選為北京棋協第六屆委員會理事長。

詳細戰績

謝軍[象棋冠軍]參加慈善活動
1984年,14歲的謝軍以9戰9勝的戰績獲得中國少年冠軍,後在廣州獲得中國成年女子第六名,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國家大師。1985年,謝軍再次以全勝戰績蟬聯中國少年冠軍。並獲中國成年組第三名。

1988年,在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舉行世界青年錦標賽上,謝軍與前蘇聯的阿拉哈米婭和扎雅茨並列第二名。由於此賽事同時也是亞洲青年錦標賽,所以謝軍也同時晉升亞洲青年冠軍,並獲得了“劉適蘭”杯。1989年,謝軍連獲中國青年(男女混合)冠軍和全國女子冠軍。

1990年謝軍首次涉足世界冠軍賽,在3月至10月期間,謝軍連闖分區賽、區際賽、候選人循環賽、挑戰者賽四關,贏得了向世界冠軍蘇聯選手瑪雅·奇布爾達尼澤的挑戰資格。引起棋壇轟動。

1991年9月26日,21歲的謝軍前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參加世界冠軍爭奪戰。經過15盤殊死搏鬥,謝軍最後以四勝二負九和(8.5比6.5)提前結束了這場被譽為“世紀之戰”的世界冠軍爭奪戰,榮登后座!成為西洋棋史上第七位女子西洋棋冠軍。她也是登上西洋棋世界冠軍寶座的第一個亞洲人(包括男女),改寫了西洋棋歐美選手一統天下的歷史。

1993年10月24日-11月17日,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城,謝軍以8.5:2.5的絕對優勢輕鬆擊敗喬治亞的約謝里阿妮衛冕成功!同時獲得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1996年2月20日,在西班牙哈恩,謝軍以2勝5和6敗的成績負於匈牙利選手蘇珊·波爾加,衛冕失敗。

失去后冠的謝軍並未消沉,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和充電,1997年12月,謝軍捲土重來,在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候選人賽上順利出線,並於1999年在俄羅斯喀山和中國瀋陽舉辦的女子世界冠軍賽中擊敗俄羅斯名將加里亞莫娃,再奪世界冠軍。

謝軍[象棋冠軍]伊柳姆日諾夫
2000年,國際棋聯推行了淘汰賽制的世界冠軍賽,謝軍從容應戰,整個比賽未失一盤,順利奪冠。成為唯一一位既在傳統賽制奪冠又在淘汰賽制奪冠的棋手。國際棋聯主席伊柳姆日諾夫讚揚謝軍:“無論在傳統賽制下,還是在新賽制下,謝軍都是最優秀的棋手”。

此外,從1988年謝軍參加了除2002年奧賽之外的所有奧賽,並率領中國隊獲得1998年、2000年和2004年奧賽冠軍。

謝軍屬於全面型選手,基本功紮實,視野開闊,思路敏捷,計算精確,攻殺犀利,善於在複雜的局面中捕捉戰機。在不利的情況下常能保持冷靜的頭腦,被外國棋手稱為“堅強的戰士”。她的教練葉江川這樣評價她——性格果斷,不拖泥帶水,戰術能力較強,反應非常敏銳。

歷史功績

謝軍[象棋冠軍]謝軍火炬點燃聖火
謝軍的成就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西洋棋的發展。在中國提起西洋棋,大多數人就能馬上想起謝軍的名字。謝軍幾乎成了西洋棋的代名詞。謝軍曾五次獲得“全國十佳運動員”稱號。1991年當謝軍奪得世界冠軍時,中國西洋棋人口只有3萬人,如今已經超過500萬人,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國後來相繼湧現出諸宸許昱華王頻王蕾秦侃瀅趙雪等一系列女子頂尖高手。中國女子西洋棋已經獲得過所有重大比賽的冠軍。著名棋手大波爾加曾經撰文寫到:“謝軍在中國的知名度足以和麥可·喬丹美國的知名度相媲美。謝軍的成就,對於西洋棋在中國和在亞洲的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

2002年,謝軍接連當選北京棋院院長和國際棋聯女子委員會主席。2005年謝軍已獲得北師大心理學博士學位,正在北師大攻讀博士後。她也是國際棋壇學歷最高的女棋手!

婚姻家庭

女兒和母親

謝軍[象棋冠軍]下棋時的謝軍

2008年剛從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的謝軍,又在北京教育學院開始了教育學博士後的生涯。35歲的謝軍頭銜太多了:男子、女子國際特級大師、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西洋棋聯合會女子委員會主席、中國西洋棋隊教練,北京棋院院長……但是謝軍最喜歡的還是“母親”。

兒女的照片在電腦里隨身帶著,教育的話題隨時不厭其煩。女兒吳佳穎已經已經4歲了,剛剛開始幼稚園的生活。謝軍和夫君都忙於工作時,照顧女兒的任務就交給老人了。平時,謝軍也會帶女兒出去玩,去看大海,動物園、植物園,她希望女兒多接近大自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遺傳,小姑娘的腦子很靈活,記憶力也特別好。對於女兒的未來謝軍並沒有作太多的規劃,看她自己以後的選擇。

丈夫和妻子

提及和先生吳少彬的情緣,謝軍顯然想有所保留。吳少彬,圈內人都戲稱為“模範丈夫”、“好好先生”,他特別疼愛女兒小佳穎,最近兩年變身“空中飛人”的吳少彬,回北京最大的事就是照顧女兒。為了能經常見到謝軍,尤其是有了寶貝女兒後。一年的時間既要兼顧在新加坡的工作,還得擠時間回北京陪女兒。在北京隊,吳少彬目前的身份是新加坡籍華裔選手。2008年,北京隊由於喬治亞外援卡施申維利臨時退出,排兵布陣捉襟見肘,為了表示謝軍工作的支持,吳少彬火線加盟北京隊征戰首屆西洋棋聯賽。8月底他又飛去了新加坡忙於他在那兒的工作。但是再過三五天,吳少彬又得再次回北京,因為爸爸想女兒,女兒也想爸爸。

還是在1982年的時候,在秦皇島集訓時謝軍結識了後來成為丈夫的吳少彬。但是,從相識到相愛,時間卻滴滴答答走過了10年。這10年間,他們的交往僅限於在國家集訓隊一起訓練、比賽、生活,而兩個人的關係也只是見面了打個招呼般簡單。

就在兩人剛剛開始品嘗愛情的時候,吳少彬卻去了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的西洋棋特級大師,並在前不久加入了新加坡籍。在中國傳統思想下,一個家庭里顯然得老公比老婆能力強,但是,相比較於一代棋後謝軍,吳少彬卻不如妻子有名。同是國象圈內人,曾經作為吳少彬領導的謝軍不願意在工作中加入過多的私人因素,同時吳少彬也想出去闖一闖。謝軍笑著說:那時候他是謝軍的助手。其實也挺平淡的,沒發生什麼特有意思、特浪漫的是,畢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謝軍[象棋冠軍]吳少彬夫婦

十年前的年底,乘著兩人都在北京,就把結婚證給領了。之後,沒有舉行婚禮、也沒有補辦婚禮。因為當時也確實沒有時間,最主要的是覺得婚禮是辦給別人看的,而結婚是兩個人的事,過日子的也是謝軍自己。謝軍的表情是那么恬靜。

事業和未來

謝軍曾在2001年——2004年暫別棋壇,開始適應性的行政工作。2007年為了西洋棋奧賽又重出江湖。雖然她表示,正在逐漸的淡出,但是2008年西洋棋首次實行聯賽制,為了西洋棋的發展謝軍仍然奮戰在第一線。復出後的戰績,包括聯賽六強賽前三輪一勝二平,謝軍基本上還是滿意的。北京棋院的日常管理需要她,北京市棋類市場的普及、管理也需要她,北京國象隊要訓練比賽出成績還是離不開她。她現在想的已經不僅僅是怎樣贏得比賽的勝利,更多的還是“如何把西洋棋、中國象棋和圍棋更好地推向市場,得到社會上更多的支持。”

榮譽

2011年7月13日,由北京市體育總會、北京市體育記者協會聯合舉辦的北京體育“世紀十佳”評選揭曉頒獎典禮,當選“世紀十佳”女運動員。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