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融危機

《論金融危機》,是東北老農寫的一本討論關於金融危機的書。

時間及標題

2009.2.14,《東北老農論金融危機》

全文

這是東北老農的第一篇關於金融領域的論文,其專業性相當於博士前。
東北老農,男,22周歲。至今從未走進過金融機構的大門。因為太窮。一直弄不明白俺這個沒金沒錢的老農怎么會和金融危機產生瓜葛。這事還得從08年秋天說起:這一年,我家的農作物都是增產的。這本來是件好事。要按去年的物價水平,那我家一定會增加不少收入的。可是,可是,到目前為止,手中的“收成”仍沒變成RMB。也就是說,都沒賣出去。而且不光我家是這樣。不禁要問:這是怎么了?風調雨順的怎么就不收錢呢?後來據可靠訊息稱,這全是金融危機給鬧的。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整個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人們的消費信心大減。很多公司該停產的停產,該破產的破產。個人破產不奇怪,沒想到連國家也能破產。這才讓我明白,,此次金融危機是如此的嚴重!做為傳統的脆弱行業——農業也沒機會倖免。一起被拉下了水。一時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無不奔走相告:“金融海嘯來了!請大家捂緊自己的錢包。我又在想: 這”海嘯“本發生在外國,怎么能上中國來撒野呢。後來得知,這一年是中國開放的第30年。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一部分了。但我一直=想不明白,金融危機應該就是銀行出了問題。可銀行能出什麼問題啊,我們老百姓辛苦掙的那點錢不都送到銀行里了嗎。除非遇上打劫的,否則銀行是不會賠錢的。難不成老外的銀行全被人搶了嗎?後來從權威人士的口中得知,這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次貸”惹的禍。
何為“次貸”?我從新華字典查到康熙大字典都沒找出這介詞的含義,讓我這個農民不明白的是,漢語這門擁有如此悠久歷史的語言竟解釋不了一個小小的“次貸”!後來得知,“次貸”和“愛滋”一樣,都發源於大洋彼岸。
現在就請我這個東北老農幫你講解一下什麼是“次貸”。話說,某些人,為了想發財,向銀行申請貸款去做買賣,而某些銀行為了想多賺點利息,把錢交給了申請貸款的人。這兩條本是當今社會中最平常,最沒有爭議的經濟行為。在我看來,這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任何的嚴重後果,但目前的結果確實相當的嚴重,而問題的關鍵就是出在那個“次”上。所謂的“次”其實就是指還貸能力最差,甚至是根本就沒有還貸能力的人。既然是這樣,那銀行為什麼還會把錢貸給那些還貸能力“次”的人呢?其實說白了,還不是為了利益嗎!當某些決策者的眼中只有利益的時候,那就算有再大的風險也會被擋在視線之外,用中國那句古話講:“一錢障目,不見泰山。”而當眾多投資者最愛的房地產行業進入“熊市”時,“次貸危機”一炮打響,二炮走紅,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
至於“次貸危機”是怎么和“經濟危機”拐到一起的,這個問題挺深奧,在這裡就不方便透露,總之不給學費我是不能講的。
但有一件事我是一定得講的。那是公元2006年發生在我家的一次特大“金融危機”,事情是這樣的,我們村有位能人想做大生意,資金不夠,就想貸款,每到年初的時候,農村信用社會都會給農村發放貸款,但每戶的貸款額度是有限制的。我們家地少,所以投入也少,從來不貸款,貸款那是“長腿的錢”,不光要還本,還得拿利息,所以能不用儘量不用。那個能人自己的貸款不夠用。又惦記上我家的名額,因為都是鄉親,關係也說的過去,而且只是讓我家給做擔保人,還貸時不用我家拿一分錢,那人也說了,肯定不用我家還一分錢的。而且他也知道我家條件不好,就這樣,我家幫他擔保了一萬元。一個做生意的人還一萬元貸款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家也沒多說什麼。
但半年以後,一個不幸的訊息傳來,那個能人的大買賣賠了,但我們也想,生意就算賠了,也不至於連一萬元也還不起吧,但接下來傳來的一個訊息就有點不像話了,我們得知,周圍的很多村子的很多村民也都為那個能人做了擔保人。那個人在村里確實是有一定的民眾基礎的,以至於讓眾多當代農民一瞬間變成了楊白勞,一場影響甚廣的“鄉村金融危機”一炮打響,接下來的情形我就不必細說了,過的是很上火的。後來很快又是半年過去了。貸款到期了,接下來的日子過的那叫一個慘啊。有個自稱“黃世人手下”的信用社員工在貸款到期前就已多次登門拜訪過了,說讓我家做好最壞的一種打算,小時候看《楊白勞》覺得挺搞笑,現在才體會楊白勞的命到底有多苦,要知道,那筆貸款加上利息,會占到我家十年GDP的 46.7% 。那可是要動老本的!這筆錢真要是讓我們家出。那我家的經濟馬上就會進入負增長,最關鍵的是這錢出的讓人窩火啊。就為幫別人點忙。卻把自己推火坑裡去了,而且那時正臨近年關,前所未有的壓力,最後那位能人是怎么把那“西牆”給堵上的,我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這一塹確實夠大的。最後,那個年就算過去了。
現在我回顧那場金融危機是因為裡面的幾個關鍵問題值得深說。第一點就是,在這場危機中,風險最大的當屬擔保人一方,而中國銀行卻是絕對的零風險,絕對的零風險,我這么說是有道理的,在開始貸款時,我爸是當作擔保人來辦理貸款的。而申請做擔保人的程式是相當的嚴格,不光要讓我爸按手印,拍相片,還給我爸量身高,測體重,量血壓,整個過程就和給罪犯備案完全一樣。要是條件允許的話,沒準連DNA都一起做了。總之就是不論這個擔保人跑到哪裡,都一樣能給找出來,而申報財產時更嚴格,就連我家的房子有幾扇窗子,廁所有幾平米,院裡有幾隻能下蛋的雞,腳踏車什麼牌子,都一字不落的被記錄在“擔保人持有財產”一欄,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告訴擔保人,在擔保期間,你家房上的瓦,鍋中的鐵都暫時歸銀行所有,而所有權最終歸誰還要看擔保人的運氣了。而且還有一條更加嚴謹的措施,就是叫“五家連營”。五個貸款人家放在一起處理。就是說有一家還不上貸款的,其他人家就有責任代為還款。那是立了字據的。
不禁要問,如此嚴格的金融制度真的有必要嗎?現在看來,那是相當的有必要!試想一下,如果銀行將制度放寬一些,門檻降低一些,其業務量必將成倍的增加。但銀行自身的風險也會隨之大增。在我看來,銀行就是一個公司,只不過其經營的產品與其他公司不同,既然是公司,那承擔點風險也是很正常的。而且風險越大,收益也會越大,當一個公司在大風險中“翻船”時,最嚴重的後果也不過就是這家公司“關門大吉”,一家公司破產是一件常有的事,不會有太多的人為此難過,但如果是銀行這家“公司”關門的話,那其後果有多嚴重我就不說了,總之那是相當相當的嚴重。不管是張王李趙還是男女老少,其存摺上的數字都被“歸0”了。那是災難啊!銀行想賺錢我不反對,但可千萬不能拿老百姓的“家底”去外面兜風,那可是一種很表臉的行為!
所以說,嚴格的制度不僅是保護了銀行,更是保護了全天下的老百姓,誰家在銀行里沒有個三頭二百的存款啊。
中國的經濟要想可持續發展,金融機構的大門就一定得把緊了。相比之下,國外的某些制度就要開放很多了,自由很多。要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機構都“大吉”了呢。是“關門大吉”了。雖然中國已經“開放”了整整30年了。其開放程度仍遠不及國外,當然出的“亂子”也沒國外的有水平。
還是中國的那句古話講的好,“開放非無邊,自由應有度。”
說完金融危機那些鬧心事,再讓我這個東北老農給你講講經濟危機是怎么個意思。眾多的新聞里都說過這樣的訊息,XX國,XX商場,XX商品,已打一折的價格來出賣了。但是,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很多人都在捂錢包呢。所以就出現這樣一種現象:
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民眾不願消費;
因為民眾不願消費,所以商家不賺錢;
因為商家不賺錢,所以經濟不景氣。
看上去這似乎是一個無法終止的惡性循環。難道就真的找不到一個“突破口”嗎?
其實不然,那個“突破口”就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為什麼這么說呢。先聽我這個老農是怎么理解“危機”一詞的:
“危機”就是指“危險”與“機遇”,(這是新聞里的原話)。但有人會問,他在“危機”中看到除了危險就是風險。哪有機遇啊。那我就告訴你。是這么回事:“危機”中的危險是一般人都能看到的。而其中的機遇卻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危機”是先有“危”後有“機”,所以“一般人”在看到“危”以後就被嚇在那裡了,所以看不到“機”。而“不一般人”卻相反,是先從“機”開始看的。
我再說一下“危機”到底是怎么來的。所謂的“危機”就是指某些人的錯誤決策與行為經過長期的積累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的隱患。在“危機”逐步形成的過程中,眾多投機者因為光看到其中的利益,而看不到其背後的巨大的風險!所以“危機”就變成了一個定時炸彈,在那場錯誤的商業行為中,所有的“一般人”只看到了機遇,只有少數的“不一般人”才能看到其中的危險。而早早收手。在“危機”爆發前,沒有“機遇”而只有“危險”。這個時候投的越多,最後賠的也越慘!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爆炸前才是最危險的。這個時候誰行動誰受傷!而當全世界人都知道“危機”來的時候,就只有“機遇”而沒有危險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那種投機行為是愚昧的。也就不會再有人再為那件事投資了。也就不會再有新的“危險”形成。當然,也不排除某個心眼缺到家的人還在那裡幫別人埋單。當定時炸彈響後,隱患就已被消除了。當那些“一般人”還傻乎乎的在那等炸彈響“第二聲”的時候,那些“不一般人”早已大膽的行動越來了。因為這時只有機遇了。哎。怪就怪那些“一般人”的眼睛是看不到那些機遇的。而“一般人”的腦子更不會想到這時竟然還會有“機遇”。
“想不到”才是最悲哀的!
東北老農雖不是出身“科班”。但有些事還是能想到的。總之,當“危機”展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時,其中的危險部分上已過去了。
以上是我對“危機”一詞的解釋,只能講到這份兒上了。還有誰沒明白,自己去諮詢國小老師吧。
現在我想說一下,應該如何去面對此次“危機”。 就一個詞,“樂觀”。(眾多經濟學家也很先贊同我的這一觀點)。 那這“樂觀”的心態從何而來?很多80後的年青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像我們那代人都知道,要在30年前的中國,個人想弄個小買賣就等於在犯罪!輕則判你個“投機倒把”罪。重則判你“挖社會主義牆角”。弄不好還會遊街示眾。要是時光再倒回70年前,那時在日扣的“三光”政策的大力開展下。你要想弄個掙錢的活,那不等於在狼窩附近放羊嗎。肉不都是給狼準備的嗎?太多此類例子不勝枚舉。總之,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困難要面對。哪有一點困難都沒有的年代。現在國家不僅不限制個人的發展。而且還千方百計的鼓勵你去掙錢。只要不是什麼殺人放火坑蒙拐騙偷等有害人民的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今的政策已經夠好的了。還有什麼不能樂觀的呢。就連小平同志也曾說過,黨的政策是一定會變,但只會越變越好。一切都是為了全中國人民的利益,歷史是不能倒流的。再說現在哪只外國“野狼”要想再到中國吃“羊”,來之前都得先去打聽一下,中國的彈道飛彈能飛多遠。速度比聲音快多少倍。上面坐了多少個“小男孩兒”!總之,來硬的咱就不怕。如此優越的生存條件,還有什麼理由不樂觀的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趁年青好好闖一闖呢?當然也有人會說,“我也挺樂觀的,可咱沒那么多的條件啊?” 要是等所有條件都等齊了,那還能有你什麼事啊?還是革命前輩的那句話說的好: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心態方面的問題我就不多說了。說一句發自我肺腑里的話吧:“金融危機來了,我們不能簡單的把褲腰帶一勒,等著盼著金融危機的冬天早日過去。如果每個人都不去努力,不去正面抗擊金融危機的話,總幻想著會有別人把不景氣的經濟給弄的景氣點。如果都是這么想的話,那我們這代人在有生之年都會始終生活在金融危機的冬天裡了。
下面是一段話,是我在一個QQ群里收到的短文。我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金融危機時的10項注意:
一: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不要轉行,不要創業。
二:不主動要求老闆漲工資,裁員往往從高薪員工開始。
三:多幫朋友留意工作機會,多聯繫多介紹,輪到自己找工作時朋友才會幫你。
四:存錢,買國債或者雙幣存款,別買股票。
五:千萬別買車買房,到危機最嚴重時便宜的跟白撿一樣。
六:危機的後期最難過,現在僅僅是開始,別覺得自己很強,很能幹,連花旗通用都抗不住,你算個屁。
七:未婚的別結婚,結婚的別離婚,沒孩子的現在別生,儘可能的降低成本,危機過去再說。
八:就算還沒感覺危機,也應該日子緊著過,用以前70%的錢過現在的日子
九:不要幻想搶銀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搞不好就地槍斃。
十:拉屎的時候要留一半,免得餓的太快。
這些忠告,只告訴群里的朋友和鐵哥們,一般人
我不告訴他。
上面中的有幾個觀點我不太同意。我聽說有的白領還趁著金融危機生小孩,用產假來降低被開除的風險。還有那個上廁所的,如果你真有那么高的技術水平,你就只拉十分之一算了。這樣就可以再多節省出40%的食物,折合成RMB的數目也是很可觀的。
總之要是按上面說的去做。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個金融危機什麼時候能過去,咱們這代人是看不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