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嘉賓

談嘉賓是中國清朝時的一個人物,擅長說書。

人物介紹

談嘉賓(生卒年不詳)無錫人。清代“說因果”(今稱“無錫評曲”)名藝人。清乾隆、嘉慶年間在世。祖上在鄉里有“積善人家”之稱,父親外號“談好人”,除在地方辦行善積德事外,還喜勸人為善,編說“好心好報”、“各人各福”等故事。談嘉賓自幼受家庭影響,十餘歲時能演奏各種樂器,人稱“談巧人”。20歲左右吸收了宣卷腔調,把父親的“說好話”發展成說唱形式。本來是用來宣揚佛教因果報應的《念十王》(《十殿閻王》),到了他的嘴裡,便成為懲罰貪官污吏的“醒世”之作,如“鋸解地獄”一節唱道:“貪官貪,見縫鑽,勿管黑與白,勿分長和短,只要金和銀,隨便哪哼(怎樣)斷,害得百姓苦,日夜勿得安,待到惡貫滿,打入鋸解地獄鋸成寸寸斷。”談嘉賓早年在無錫城內崇安寺定點、定時獻藝。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聽過他“說因果”,並賜題“恕不迎送”牌,崇安寺亦改稱為“皇亭”,由是藝聲大振。

擅長書目

他擅說的書目除《大紅袍》、《文武香球》外,還會說《何文香》、《顧鼎臣》、《玉鴛鴦》、《雙蝴蝶》《珍珠塔》,被後輩藝人稱為“四庭柱”和“一正梁”書目。他說唱的書目通俗易懂,曲調幽雅動聽,尤其是他唱的[哭調],拖音長,哀怨淒涼,每逢場內喧鬧聲起時,三聲[哭調]一唱,頓時寂靜無聲。他演唱時使用的“三跳”,即在板端上置放數枚銅錢,擊打時鏗鏘作聲,很能加強演唱氣氛,後輩多仿效。自清代起,無錫說因果藝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為“齋三皇”日,即祭祀天皇、地皇、人(神)皇;同時祭齋師祖,談嘉賓便是師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