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

蠡湖

蠡湖,又名漆湖或小五湖,是太湖伸入無錫的內湖,位於江南名城無錫西南郊,離市中心約10公里,形如葫蘆狀,早先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0.3~1.8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湖南岸有寶界山,又名朱山,建有唐城,三國城,水滸城作為中央電視台影視基地。東南經十里長廣溪聯通太湖。

概述

無錫蠡湖公園圖片_無錫蠡湖無錫蠡湖公園圖片_無錫蠡湖

古往今來,蠡湖的秀美景色,一直得到有識之士的稱頌。明代無錫人華淑,把蠡湖和西湖相比,認為“西湖之勝:以艷、以秀、以嫩、以園、以堤、以橋、以亭、以祠墓、以雉堞、以桃柳、以歌舞,如美人;蠡湖之勝:以曠、以老、以逸、以莽蕩、以蒼涼、俠乎?仙乎?而於雪、於月、於煙雨,於長風淡靄”則更為悅目爽神。明末王永積在《錫山景物略》中提出:蠡湖缺少的是胭脂,致使西施面上無色彩。如果建樓台、造祠堂、築湖堤、種花木,蠡湖的景色絕不會比西湖差的。

蠡湖又名漆湖或小五湖,後因湖面形狀如一隻葫蘆瓢,所以又名蠡湖(蠡字本意為葫蘆瓢意思)。到了明末時,文人又訛此湖為春秋時期范蠡西施泛舟之地。蠡湖位於無錫西南,是太湖伸入無錫的內湖,水域面積8.6平方公里,東南經十里長廣溪聯通太湖。

自然氣候

蠡湖尚郡,無錫蠡湖尚郡效果蠡湖尚郡,無錫蠡湖尚郡效果

無錫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區,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1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7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無錫市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無錫市區日照時數2019.4小時。常見的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風、連陰雨、乾旱、寒潮、冰雹和大風等。由於受太湖水體和宜南丘陵山區複雜地形等的影響,局部地區小氣候條件多種多樣,具有南北農業皆宜的特點,作物種類繁多。2003年無錫市氣候特點是:氣溫特高,盛夏高溫明顯,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周邊風景

太湖風光太湖風光

蠡湖湖南岸有寶界山,又名朱山,建有唐城,三國城,水滸城作為中央電視台

影視基地。北岸有蠡園、蠡湖中央公園、亞洲城。寶界橋橫臥湖面,為我國著名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捐建,長300多米,將蠡湖東西分開;蠡湖東岸有“高子水居”遺蹟,是明末東林黨人高攀龍隱居讀書的地方。蠡湖東南為長廣溪濕地公園,西南則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黿頭渚公園。

蠡湖蠡湖

坐落在蠡湖北岸的青祁村,它因緊傍蠡湖而得名。而湖一名,則來自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與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現在的蠡園,有四個遊覽小區。東部,沿湖有千步長廊(碑刻)、晴紅煙綠水榭、凝春塔,以及老蠡園的水池、荷葉亭等,還有新建德柳影亭、綠漪亭、水榭、春秋閣、映月橋

;西部有百花山房、濯錦樓、月波平眺亭、南堤春曉、四季亭、漁莊亭;中部有假山群、荷池、蓮舫、洗耳泉、桂林天香等。千步長廊289米的長廊,曲岸枕水,移步換景,足可使你領悟到山水照檻水繞廊的意境。廊壁64塊刻石,80個圖案各異的青瓦花窗。

蠡湖以中部橫臥湖面長300多米的寶界橋(由無錫籍著名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捐建)為界,分為東蠡湖和西蠡湖。

歷史文化

一個美麗動人的千年傳說,使位於無錫市西南、離市區僅6.5公里的太湖內湖五里湖,又增添了一個芳名——蠡湖。

蠡湖的名字,來自於范蠡與西施的傳說:相傳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越在夫椒一戰,越王勾踐戰敗被俘。越國大夫范蠡出謀劃策,勾踐忍辱負重,採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決策,並在諸暨薴羅山若耶溪覓得絕色美人西施,授以辱身報國的使命,進獻吳王,使吳王夫差沉湎於酒色,對越失去戒備,並殺掉了忠臣伍子胥。吳國被滅,范蠡功居首位。勾踐猜疑心重,只能共患難,不可共安樂。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於太湖,遨遊於七十二峰。進入五里湖後,留戀這裡的秀麗景色,終日泛舟湖上,久久不忍離去,此後,民間就把五里湖改稱為蠡湖。

西施生平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的經典傳說。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西施也與南威並稱“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稱。

西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同范蠡同卒於陶(定陶)。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裡拋入水中溺死。又聞“據說范蠡一是喜歡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踐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樣殺掉自己,就在吳國滅亡後掛印而去,帶著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西施夷光世居越國薴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薴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臨浦薴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范蠡生平

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我囯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青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卻不為世人所識。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嵇山。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三年後歸國,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一的“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薴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裡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台。”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史載范蠡“滅吳後,離越浮海到齊,稱鴟夷子皮。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改稱陶朱公,以經商成為巨富。” 據傳,滅吳後范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其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可是三年後,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的他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即為我國儒商之鼻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軍事宗旨:“強則戒驕逸,處安有備;弱則暗圖強,待機而動;用兵善乘虛蹈隙,出奇制勝。”為後世稱道並沿用。范蠡著名的經濟思想:“勸農桑,務積穀”、“農末兼營”、“務完物、無息幣”、“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等至今對現代的經濟建設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著作有《計然篇》;在《國語·越語下》《史記·貨殖列傳》中均有記載;《漢書·藝文志》記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范蠡經濟思想與工商文化

范蠡“二十二年謀吳,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是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謀略家和經濟學家,司馬遷說:“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在經濟學界范蠡被譽為經營之神,研究范蠡應多研究其經濟思想。

近年“旅遊熱”帶動“歷史名人熱”,范蠡也成了爭奪對象:南陽認為范蠡墓在淅縣;定陶強調陶朱公“止於陶”——葬在肥城陶山;安徽渦陽有范蠡西施合葬墓;浙江諸暨憑明代張夬的《薴羅志》在國內申遺成功。各地在開掘歷史文化方面可以說不遺餘力

一、范蠡在經濟史上的地位 范蠡“入陶為朱公”,是商業的祖師爺,被民間尊為文財神,是商人寫入史書第一人。東亞研究范蠡經營思想的人很多,日本經營學博士酒井甫指范蠡為世界經營學第一人,有的大學甚至開設“范蠡經營學”課。

范蠡是經營智慧的象徵。范蠡著作都已佚失,其言論散見於《史記》、《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但託名陶朱公的作品很多,漢代有《養魚經》,明末清初有《致富奇(全)書》(《農圃六書》),最有名的是《陶朱公經商十八法》和《陶朱公商訓》(理財致富十二則十二戒)。《十八法》文字半文半白,出現了“資本”、“工作”等近現代用語,當為清末民初的作品。託名,主要是借用范蠡經營思想的影響力,也有中國封建社會輕商以及清朝文字獄等因素。

范蠡是春秋時代的重要人物,河南、山東等地有人稱其為儒商,這不對,端木賜—子貢才是中國最早的儒商,但子貢經商業績遠不如范蠡,後人把商業稱為“陶朱事業,端木生涯”。春秋之時,百家爭鳴,當時儒家並不見重於各國,范蠡曾師從文子(又名計然、計倪),文子的老師是老子,范蠡當屬道家一脈,《太平廣記·神仙傳》有老子“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一說。1973年12月,長沙馬王堆出土《黃帝四經》中,引用了許多范蠡在《國語·越語下》中的言論,有研究指范蠡是道家“黃老之學”學派的創始人。“道”在古代有多種解釋,指治國之道、道德、道統、客觀規律等,並不僅指道教,范蠡與文子主要研究客觀規律,政治鬥爭規律、農時規律、經商規律等。

二、范蠡經濟思想是工商文化的淵源之一 范蠡的經濟思想在巨觀方面強調經濟治國,在微觀方面研究價格形成,還有許多經濟倫理,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 1、富民強兵。范蠡認為“知斗則修備”,戰爭不僅是軍力之爭,更是國力之爭。越國“十年生聚”,范蠡為勾踐謀劃,主張 “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穀睦熟,民乃蕃滋”,“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開闢,府倉實,民眾殷”(《國語·越語下》)。《史記》載:“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逐報疆吳”。越國是在民富國強基礎上打敗了吳國。

2、“農末俱利”。封建社會士農工商四民,商列末位。范蠡是農商並重,他主張“節事者與地”,又主張“無曠其眾”。他認為“谷賤病農,谷貴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主張“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創造了“平糶法”—國家規定糧食最高最低限價。重商政策促進了商業發展。“夏則資皮,冬則資綿,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越國因商而興。

3、“候時轉物”----注重市場預測。范蠡“時用而知物”,相時而動,《史記》說他“與時逐而不責於人”,研究氣候、供求與商品價格波動的關係,例預測農業六豐、六欠、十二年一大災的規律。在預測的基礎上,越國在大旱之年高價收購吳國糧食,使吳國內亂,“…弗與戰,居軍三年,吳師自潰”,打了一場漂亮的“超限戰”。范蠡等人經商,掌握“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規律,主張“時賤而買,時貴而賣”,“賤進如珠玉,貴售如糞土”,薄利多銷“求十一之利”,加快周轉“無息幣”。范蠡還預測禍福,功成身退。

4、“富好行其德”。《史記》載范蠡“三致千金”後,“分散與貧交疏昆兄弟”,為後世商人放了義利兼顧、富而行義的榜樣。 由於范蠡善於治生、治產,其後人的財富達“巨萬”,史記集解說巨萬是萬萬。范蠡經營有方,生財有道,近代無錫工商業者都十分崇拜他。榮德生先生在《樂農自訂行年紀事》中說:“陶朱公商學,購進如草莽,貴出如糞土,我以勤儉為生,附以平心,守古語,所以經營之事業,利多害少,隨意指揮”。“推而社會至省,省至國,國至國際,均密察盈虛消長,記之於心,對市面升沉,頗有會通。凡吾所管,即得旨”。“嘗思陶朱公臆則屢中,非偶然也”。蠡園起名,是德先生的建議;梅園有“揖蠡”亭;黿頭渚“陶朱閣”是1925年無錫商會為供奉“陶朱公”而建。 我市近代工商業者具有的許多優秀品質,與范蠡的思想有淵源關係。例如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實業救國,重經營善管理等。尤其是富而行義,辦義莊義學、修橋鋪路、建公園蔚然成風,民國時期富而興教更成為無錫特色,一地有二十多學校為工商業者開設。錢穆說無錫人“重名猶過於重利”,“凡屬無錫人,在上海設廠,經營獲利,必在其本鄉設立一私立學校,以助地方教育之發展。”(《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三、深入研究陶朱公商業箴言 中國古代經商致富被稱為“陶朱遺風”,商業理論和經營技巧,被稱作“陶朱術”,《陶朱公經商十八法》和《陶朱公商訓》是歷代商人對經商規律和謀略的的總結,是較早的“生意經”,可看作范蠡經濟思想向工商文化過渡的“中間體”。《十八法》和《商訓》是商業文化,也是大眾文化,需要歷史考證,但又不要拘泥於現有文本。這些商業箴言出自何時何地,自值得考據。根據現有材料,可以斷定其產生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年代和地域 ,《商訓》用了古字“餂”,年代可能要早一點。 《陶朱公經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 期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 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 錢賬要清楚,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定,切勿妄作,妄作則誤事多。 工作要細心,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公商訓》:

理財致富十二則 一是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二是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 三是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 四是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 六是能討帳。勤謹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是用,任事有賴 八是能辯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 九是能辦貨。置貨不苛,餂(通舔)本便經 十是能知機。售貯隨時,可稱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以律,親感自生 十二是能運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理財致富十二戒

一勿鄙陋,應納無文,交關不至。 二勿優柔,胸無果敢,經營不振。 三勿虛華,用度無節,破壞之端。 四勿強辯,暴以待人,禍患難免。 五無懶惰,取討不利,賬目無有。 六勿輕出,貨物輕出,血本必虧。 七勿急趨,貨重爭趨,需防跌價。 八勿昧時,依時貯發,各有各道。 九勿固執,拘執不通,便成枯木。 十勿貪賒,貪賒多沽,承賣莫結。 十一勿薄蓄,貨賤貯積,回復必速。 十二勿痴賃,優劣不分,貽害非淺。

蠡湖交通路線

蠡湖蠡湖

72路(金城橋-梅園):經過東蠡湖沿岸的蠡湖公園,以及西蠡湖沿岸的

蠡湖中央公園、漁父島(西堤)、蠡湖之光(百米高噴)、臥石醉波、渤公島生態公園等景區。

97路(南長街—漁父島):直達西蠡湖沿岸的漁父島。

98路(勝利門—漁父島):直達西蠡湖沿岸的漁父島。

53路(新生路-梅園):經過西蠡湖沿岸的臥石醉波、渤公島生態公園等景區。

62路(麥德龍-梅園):經過西蠡湖沿岸的臥石醉波、渤公島生態公園等景區。

87路(火車站-黿頭渚公園犢山大門):穿過渤公島西側。

蠡湖蠡湖

1路(火車站-黿頭渚公園充山大門):經過東蠡湖沿岸的蠡湖公園、

蠡園,過寶界橋,到達黿頭渚公園。

蠡湖蠡湖

9路(公交三場— 軍嶂):經過東蠡湖沿岸的蠡湖公園

、蠡園,過寶界橋,到唐城。

蠡湖蠡湖

82路(火車站—統一嘉園):

經過東蠡湖沿岸的蠡湖公園、蠡園,過寶界橋,到達唐城,三國城,水滸城。

蠡湖蠡湖

59路(華莊鎮政府—河埓口):

經過東蠡湖沿岸的高子水居。

77路(火車站—江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經過東蠡湖沿岸的高子水居。

103路(體育中心東大門—新區分公司):經過東蠡湖沿岸的高子水居。

旅遊指南

交通信息

乘坐1路、9路、82路、72路可達

住宿信息

景區附近有無錫君來湖濱飯店、無錫山明水秀大飯店等幾家賓館,吃飯和住宿都十分方便

門票信息

免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