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

《訓儉示康》

一個人對待物質生活的態度,直接關係到他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以他深邃的政治眼光,敏感地洞察到了這個真理。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一文中,緊緊圍繞著“成由儉,敗由奢”這個古訓,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旁徵博引許多典型事例,對兒子進行了耐心細緻、深入淺出的教誨。司馬光認為儉樸是一種美德,並大力提倡,反對奢侈腐化,這種思想在當時封建官僚階級造成的奢靡的流俗中,無疑是具有巨大{進步意義的。在今天看來,司馬光的見解和主張,也是很有現實的積極意義的。作者簡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士,官至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初名為《通志》,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本書從英宗朝開始主持編寫,至元豐7年成書。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本文是司馬光寫給兒子司馬康,訓誡他崇尚節儉的一篇家訓。本文選自《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訓儉示康》這篇文章含義上是司馬光在訓誡他的兒子要崇尚節儉,但實際上也是在教育今人勤儉節約,不要奢求華靡。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人稱涑水先生,晚年自號迂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個月逝,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學術上有不朽貢獻,用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編號體通史《資治通鑑》。

作品賞析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矯俗乾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聽事前僅容鏇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聽事誠隘,為太祝奉禮聽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作品評價

初讀《訓儉示康》,深感人之生活,今昔對比明顯。《訓儉示康》文則不長,卻展現了一位生活勤儉節約的典範-----司馬光。而如今,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生活作風上,艱苦樸素這個傳家寶,似乎遠遠地被人們拋在腦後,更有甚者說,當今再去過節儉的生活,不是從二十一世紀回到五幾年那個時代嗎?雖則說這話過於偏激,卻被人說出了口。但對他而言,談不上什麼節儉生活了。有則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一求生活奢侈,曾被一部分人捧為時尚,在這些人眼裡,當然是不會有節儉的印象了。

再讀《訓儉示康》,深想,也只有深感生活來之不易的人,才對這點點滴滴生活的恩澤看得倍加珍惜,或許只有那些憶苦思甜的人,才更加懂得今天生活在富裕中追求節儉,又意味著什麼。

愈發年輕的人,節儉的觀念,日趨淡薄。而像司馬光,在自己生活的同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訓誡兒子。這一點自然是他作了很大的努力,自然而言,這一點也應當成為今天我們教育下一代很好的例子。且不說,有多少對子女的空頭說教,不但沒有對自己兒女起到點化的作用,反而更加令家長頭痛?有人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如是說下一代,這生活環境的改善,讓他們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倒是有人批評自己家的小孩子說,懶惰,退落,都是這富裕惹出的的禍。而《訓儉示康》文中的司馬光,卻是出自貧寒人家,但常言說,人窮志不短,他卻成了個一表人才,又何哉?

今天的生活,有多少人坐吃山空,有多少人沉醉於安逸,使得事業的進取心沒了?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學習就會被生活所累。倒也不是理解為將生活在時光的隧道里逆轉,過清貧的生活,但若能在富足的今天保持生活的節儉,倒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

“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往往是浪費的開端,是司馬光對浪費現象的描繪,更大程度上是一種無形的批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更是他對世人的良好勸誡。

古往今來,以奢侈浪費致使入獄身敗名裂者不在少數,以勤儉節約名赫於世者為數亦多。“節,德之共;侈,惡之大。”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總會發現一些人過清淡的生活,而對事業卻全身心的投入,同樣也有人在富足的門前,停步不前,更有人還在為生存苦於無路而四下求索……而“一切向前看”同“一切向錢看”兩種觀點已被人們混為一談,倒是可以見得人們的觀念轉變的軌跡了。“隨俗靡”更是分化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有人難以掙脫利誘,而誤入岐途,荒廢了自己的本來事業,到頭來,淪落得一身空蕩,歸無去所……

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受認識和觀念左右,才會有不同的人生和發展方向,但有些共同的地方,就說這生活的節儉與奢侈之別,你會選擇什麼呢?

說教育,這節儉之風也從中來。書上有言,有例為證,這倒說得上是,教育與這全民的素質又緊密聯繫了,只是到了高中的語文教材里,方見得有文章獨篇說這節儉之話題,看來,崇尚節儉之風,何時都不為晚,唯恐落入塵埃矣。

通讀《訓儉示康》賢文,受用於先人之言,得益於後事之事。人們常說,言如其人,這一篇,就屬此例。往者,以滿腹良言,鑒前人事,共勉後人。今日的中國,尚說是農業大國,再談節儉二字,倒更顯得重要了。

注釋

1.吾本寒家: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州縣官和天章閣待制,為人廉潔,家無餘財。寒,清貧。
2.世以清白相承:一代一代都繼承廉潔、樸素的家風。
3.華靡:豪華奢侈。
4.乳兒:吃奶的嬰兒。
5.金銀:飾有金銀(的 衣服)。
6.赧(nǎn):因害羞而臉紅。
7.二十忝科名:20歲考中進士。忝,謙語,意思是自己名列在內,使同人有辱。忝,辱。
8.同年:同榜登科的人,彼此稱“同年”。
9.乃簪一花:於是勉為插戴一枝花。簪,這裡作動詞用。
10.蔽寒:禦寒。
11.服垢弊以矯俗乾名:穿骯髒破爛的衣服,以有意違背世俗常情來求得名譽。服,穿。垢,髒。弊,破。矯俗,違背世俗的常情。乾名,追求名譽。乾,求。
12.儉素:節儉樸素。
13.嗤吾固陋:譏笑我固執而不通達。嗤:嘲笑。
14.不以為病:不以此為缺陷。病,缺點,缺陷。
15.與其不遜也寧固:語出《論語·述而》: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意思是說,奢侈就顯得驕傲,節儉就顯得固陋。與其驕傲,無寧固陋。
16.以約失之者鮮矣:語出《論語·里仁》。意思是說,因為儉約而犯過失的,那是很少的。約,儉約。鮮,少。
1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語出《論語·里仁》。意思是說,讀書人有志於真理,卻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人)為羞恥,這種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
18.相詬病:相譏議,認為是缺點。
19.嘻:嘆詞。
20.異哉:真奇怪呀!
21.近歲:近年。指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
22.走卒類士服:當差的大多穿士人的衣服。類,大都。
23.農夫躡絲履:農夫穿絲質的鞋子。躡,踩,這裡作“足穿”解釋。
24.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天聖,宋仁宗的年號(公元1023年至1032年)。
25.先公:司馬光稱他死去的父親。
26.群牧判官:群牧司的判官(群牧司制置使之下的 官員)。群牧司,主管國家公用馬匹的機構,屬太僕寺。
27.置酒:擺設酒席。
28.或三行五行:有時斟三次,有時斟五次。行,行酒。主人斟酒給客人一次為一行。
29.酒酤於市:酒是在市上買的。酤,同“沽”,買。
30.餚止於脯、醢(hǎi)、菜羹:餚,下酒的菜。脯,乾肉。醢,肉醬。羹,湯。
31.瓷、漆:瓷器和漆器。
32.非:譏評,認為不對;責難。
33.會數而禮勤:聚會的次數多而禮意殷勤。數,屢次。
34.酒非內法:酒如果不是照宮內釀酒的秘法釀造的。內,指宮內。
35.珍異:珍貴奇異之品。
36.器皿:盤、盂一類盛飲食的器具。
37.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往往先用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珍貴的食品,然後才敢發請柬。營聚,準備,張羅。發書,發出請柬。
38.苟或不然:如果不這樣做。
39.人爭非之,以為鄙吝:人們都認為他不對,說他鄙吝。鄙,鄙陋,沒見過世面。吝,捨不得花錢。
40.隨俗靡:跟著習俗順風倒。靡,傾倒; 倒下
41.頹弊:敗壞。
42.居位者:指職位高位有權勢的人。
43.雖:即使。
44.忍助之乎:忍心助長這種惡風氣嗎?
45.李文靖公:即李沆(hàng),字太初,洛州肥鄉(今河北省肥鄉縣)人。宋真宗時官至宰相,死後諡號文靖。
46..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在封丘門內建造住宅。治,修築。居第,住宅。封丘門,北宋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城門。
47.廳事前僅容鏇馬:廳事,處理公事或接待賓客的廳堂。僅容鏇馬,僅僅能夠讓一匹馬轉個身。
48.隘:狹窄。
49.太祝、奉禮:即太祝和奉禮郎,這是太常寺的兩種官,主管祭祀,往往用功臣的子孫擔任。
50.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宗道,字貫之,亳(音博)州譙(今安徽省亳州)人。宋仁宗時拜參知政事(副宰相)。為諫官,作諫官的時候。下面所講的得於酒家這件事,是在他作諭德(負責教育太子的官)時,而司馬光誤記為他作右正言(諫官)時了。諫官,右正言是諫官。
51.得於酒家:在酒館裡找到他。
52.上:皇上,指宋真宗。
53.清望官:清高有名望的宮。唐、宋時的中央高級官員,常備 顧問。因此等官職多由進士出身有文學成就的人擔任,故名。
54.酒肆:酒館。
55.故就酒家觴之:所以就著酒館招待他。觴,酒杯,這裡作動詞用,是請人喝酒的意思。
56.上以無隱,益重之:真宗因為(他)沒有隱瞞實情,越發器重他。
57.張文節:即張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在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南)人。宋真宗時為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節度判官。宋仁宗初年為宰相。死後諡號文節。
58.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自己的生活享受跟在河陽作節度判官時一樣。掌書記,唐朝官名,相當宋朝的判官,都是主管批公文的官。古人作文,常用前代的官名稱當代的官。
59.所親:親近的人。
60.規:勸告。
61.清約:清廉節儉。
62.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外面卻有些人譏評你,說你如同公孫弘蓋布被那樣矯情作偽。公孫弘,漢武帝時為丞相,封平津侯。《漢書·公孫弘傳》: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同“俸”)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
63.少從眾:稍微照一般人那樣。《論語(子罕)》有“吾從眾”的話。
64.舉家:全家。
65.玉食:珍貴的飲食。
66.顧:只是。
67.一旦異於今日:(如果)有一天(我被罷官或者病死了),情況和現在不一樣。一旦,有一天。
68.頓:立刻。
69.必致失所:一定會(因為揮霍淨盡而至於)饑寒無依。
70.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何如我這樣不論做不做官、在不在世,家中生活情況都照常一樣呢?
71.庸人:常人,凡人。
72.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見《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御孫,魯國的大夫。
73.君子:指有地位的人。(多數情況下譯為品德高尚的人)
74.不役於物:不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牽制。
75.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語出《論語·衛靈公》。 意思是說,一個人既然無所貪慕,那么任何事情都敢於誠實不欺地去作。
76.小人:指沒有地位的人,百姓。
77.謹身節用:約束自己,節約用途。語出《孝經·庶人章》: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78.遠罪豐家:避免犯罪,豐裕家室。
79.枉道速禍: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禍患。枉,屈。速,招。
80.多求妄用:多方搜求,任意揮霍。
81.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所以作官必然貪贓受賄,在鄉間必然盜竊他人財物。這兩句話,上句承接君子,下旬承接小人。賄,(做官就)貪贓受賄。居鄉,指平民。
82.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正考父用饘粥維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後代必出顯達的人。見《左傳》昭公七年。正考父,宋國的大夫,孔子的元祖。饘,稠粥。粥,稀粥。孟僖子,魯國大夫孫貜。
83.季文子相三君:見《左傳(襄公五年)》。季文子,魯國大夫季孫行父。三君,指魯文公、宣公、襄公。
84.衣(yì):穿。
85.君子以為忠:《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君子,當時有名望的人。
86.管仲:齊桓公的國相。
87.鏤:(lòu)鏤:(guǐ):刻有花紋的簋。文中指使用刻有花紋的簋。下文“朱紘”、“山節藻梲”用法同。鏤,刻。簋,盛食物的器具。
88.朱紘(hóng):紅色的帽帶。
89.山節:可有山嶽的斗栱(gǒng)。節,柱子上的斗栱,是頂住橫樑的方木。
90.藻梲:上邊畫著水藻的樑上短柱。
91.孔子鄙其小器:孔子看不起他,批評他難成大器。鄙,鄙視。《論語(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鏤簋、朱紘、山節、藻梲這些都是諸侯一級的人所使用的,管仲僭越、不知禮,故孔子認為他難成大器。《論語(八佾)》所記載的是孔子關於維護周禮的言行。
92.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字平仲,宋真宗初年為宰相,後封萊國公。
93.以功業大,人莫之非:這是婉轉的說法,並不是認為寇準可以 因此奢侈。
94.習:習染。
95.遍數:列舉。
96.聊:暫且,姑且。
97.非徙:不只。
98.身:本身,自己。
99.服行:實行。服,從事。
100.云:語末助詞,無實義。

翻譯

我本來(出身在)貧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憑藉清白(的家風)相繼承。我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從做嬰兒(時起),長輩把飾有金銀的華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總是因害羞而臉紅並扔掉它。二十(歲那年)忝列在(進士的)科名(之中),(參加)聞喜宴(時),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禦寒冷,食物(只)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骯髒破爛的衣服以表示與一般人 不同,以此取得人們的讚揚。只是順著我的本性(行事)罷了。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我心裡獨自把節儉樸素看作美德。別人都譏笑我固執,不大方,我不把這作為缺陷,回答他們說:“孔子說:‘與其驕縱,毋寧固陋。’又說:‘因為儉約而犯過失很少。’又說:‘有志於探求真理但卻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為羞恥的讀書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古人把節儉作為美德,現在的人卻因節儉而相譏議,(認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農夫穿絲織品做的鞋。我記得天聖年間(我的)父親作群牧司判官(時),客人來了未嘗不擺設酒席,(但)有時斟(酒)三次,(有時)斟五次,最多不超過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買的,水果限於梨、栗子、棗、柿子之類,下酒菜限於乾肉、肉醬、菜湯,食具用瓷器和漆器。當時士大夫人家都這樣,人家(並)不譏笑非議。(那時)聚會次數多而禮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來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宮內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遠方的珍貴奇異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種,食具(如果)不是(擺)滿桌子,(就)不敢約會招待客人朋友。(為了約會招待)往往(先要用)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然後(才)敢發請柬。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爭著非議他,認為(他)沒有見過世面、捨不得 花錢。因此不跟著習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唉,風氣敗壞得像這樣,即使是居高位有權勢的人不能禁止,(難道)忍心助長這種惡劣風氣嗎?
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時),在封丘門內修築住宅,廳堂前面僅僅(能夠)讓(一匹)馬轉個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李文靖)公笑笑說:“住宅(是)要傳給子孫(的),這裡作為(我當)宰相的廳堂,確實(是)狹窄,(但是將來)用作(當)太祝、奉禮(的我的子孫)的廳堂(卻)已經寬敞了。”參政魯公當諫官(時),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後來)在酒館裡找到他,(魯公)入宮以後,真宗問他從哪裡來,(他)如實地回答(真宗)。皇上說:“你(擔任的官職)作為清高有名望的官,為什麼在酒館裡喝酒?”(他)回答說:“小臣家裡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館請客人喝酒。”皇上因為(魯公)不隱瞞實情,越發器重他。張文節當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當河陽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說:“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卻)像這樣(節儉),您雖然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是)清廉節儉,(但是)外人(對您)很有譏評,說您如同 公孫弘蓋布被子那樣矯情作偽,您應該稍稍隨從眾人(的習慣做法才好)。”(張文節)公嘆息說:“我今天的俸祿(這樣多),即使全家(穿)綢緞的衣服,(吃)珍貴的飲食,還怕不能做到(嗎)?但是人們的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病死了,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於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因為揮霍淨盡而)弄到饑寒無依,哪裡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著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標準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樣)呢?”唉,大體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謀遠慮,哪裡(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孫說:“節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有特點);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說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節儉而來的。(因為如果)節儉就少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不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牽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能約束自己,節約費用,避免犯罪,豐裕家室。所以說:“節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有特點)。”(如果)奢侈就會多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慾,就會貪圖富貴,不走正路,(最後)招致禍患;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慾,就會多方營求,隨意浪費,(最後)敗家喪身: 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貪贓受賄,在鄉間(當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盜竊他人財物。所以說:“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
古時候正考父用稀粥維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後代必定有顯達的人。季文子(前後)輔佐三位國君,(他的)小妻不穿絲綢,馬不餵小米,有名望的人認為(他)忠(於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紋的食具、紅色的帽帶,(住宅有)上邊刻著山嶽的斗栱,上邊畫著水藻的樑上的短柱(生活奢華),孔子看不起他,(批評他)見識不高。公叔文子(在家裡)宴請衛靈公,史鰌知道他(一定將要)遭到災禍,(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兒子)公孫戌(時),(公孫戌就)因為富裕招罪,出國逃亡。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萬(個)銅錢,到了孫子(這一代就)因為傲慢奢侈而家產盪盡。石崇以奢侈浪費來向人誇耀,終於因此而死在刑場上。近年寇萊公的豪華奢侈,在當代人中堪稱第一,但是因為(他的)功業大,所以人們不批評他。(可是他的)子孫習染他的家風(也豪華奢侈),現在多數窮困。其他 因為節儉而立下(好)名聲,因為奢侈而自招失敗的事例(還很)多,不能統統列舉。(上面)姑且舉幾個人用來教誨你。你不但本身應當履行(節儉),(還)應當以(節儉)教誨你的子孫,使他們了解前輩的(生活)作風習俗。

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訓誡文,是司馬光寫給兒子的。康,司馬光之子司馬康,從小聰明,博古通今。本文中心意思是談節儉的好處,奢侈的壞處,用種種實例教育兒子要務行 節儉,力戒奢侈。
教案
教學過程設計
一 . 導入
從親職教育談起,引到司馬光寫作此文的目的
釋題 訓 : 教誨 . 教導 儉 : 節儉 示 : 給 看,諭示《示兒》 康 : 司馬康
二 . 自讀
1. 參照註解,通讀全文
2. 提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3. 標出文中關鍵語句,對文章內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方法指導 : 本課專有名詞較多,用橫線畫出
三,自讀檢測校正
1. 解釋加線的詞
世以 清白 相承 衣取 蔽 寒
吾性不喜華 靡
故不隨俗 靡 者鮮矣
吾不以為 病
病 變而藥不變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 病 矣
走卒 類士服
不 類 他山
人爭 非 之
酒 非內法
而自奉若此 可以 直道而行 枉道速禍
遠 罪豐家
親賢臣,遠 小人
處江湖之 遠
季文子 相三君
妾不 衣 帛,馬不 食 栗
汝非徒身當服 行
或三行五 行
人莫之非
士志於道而 恥惡衣惡 食者
2. 用現代漢語解說下列語句
a 亦不敢服詬弊以矯俗乾名
b 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c 豈若吾居在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
d 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四 . 讀讀講講議議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 作者主要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3. 作者論述中心論點舉例先後涉及了多少人,試分別概括事例,並思考這些事例各從什麼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的
4. 本文的事例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對比舉出,試分析文中有哪些對比,體會其作用
五,板書設計
訓儉示康
1 自己,古人 ----- 儉素為美
眾人,今 人 ---- 奢侈
2先公客至置酒 ---- 儉 (家風)正面教誨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
士大夫 設宴備酒 --- 侈
3 李文靖公 ---- 居第隘 ---- 居住
參政魯公 ---家貧無器 --飲食深謀遠慮 讚揚 同朝同地位同樣節儉的事
張文節 ---- 職位變 ----- 作風
4 儉則寡慾 君子 不役於物 直道而行
小人 謹身節用 遠罪豐家 德之共也
侈則多欲 君子 貪慕富貴 枉道速禍 居官必賄
小人 多求妄用 敗家喪身 居鄉必盜 惡之大也
5 正考父 季文子 以儉立名 (正)
管仲(身後敗名)
公叔文子何曾 (禍延子孫)
石崇 (當代就敗)
寇準以侈自敗(反) (本人子孫均受害)

文言現象整理

文言實詞

(一) 古今通假
1. 酒酤於市:酤,通“沽”,買酒
2. 公亦少從眾:少,通“稍”,稍微
(二)古今異義
1. 世以清白相承:清白。古義:純樸的家風;今義:純潔,沒有污點
2. 吾不以為病:病。古義:缺點;今義:生病
3. 或三行五行:行。古義:行酒,給客人斟酒;今義:量詞,用於成行的東西
4. 治居第於封武門內:治。古義:修築;今義:治理
5. 常數月營聚:營。古義:積攢,引申為準備;今義:經營, 管理
6. 然後敢發書:書。古義:請客的帖子;今義:書籍
7.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鮮。古義:少;今義:指食物鮮美
8. 自奉養如為河南掌書記時:奉養。古義: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義:侍奉或贍養(父母或其他尊親)
9. 公雖自信清約:自信。古義:相信自己(賓語前置);今義: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愿
10. 石崇以奢靡誇人:夸。古義:炫耀;今義:誇獎
11. 其餘以儉立名:其餘。古義:其他的;今義:剩餘的
12. 聊舉數人以訓汝:聊。古義:姑且;剩下的;今義:聊天
13. 當以訓汝子孫:訓。古義:教誨,勸誡;今義:訓斥
14. 枉道速禍:速。古義:招致;今義: 迅速
(三)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1) 自為乳兒: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服,穿(衣服)
4)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志,有志
5) 走卒類士服: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6) 酒非內法:內法,照宮內釀酒的方法釀造
7) 故就酒家觴之:觴,請人喝酒
8)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布被,蓋布被
9) 雖舉家錦衣玉食:錦衣玉食,穿綢緞的衣服,享用珍貴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輔佐
11) 妾不衣帛:衣,穿
12) 何曾日食萬錢:食,吃
13) 管仲鏤簋朱紘:鏤簋朱紘,使用刻有花紋的簋,戴紅色的帽帶
14)3)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饘粥,吃稠粥薄粥
2. 形容詞作動詞
1) 人不相非也:非 ,認為……不對(意動)
2) 器皿非滿案:滿,擺滿
3) 益重之:重,器重
3.使動用法
1) 聽事前僅容鏇馬:鏇,使……轉身
2) 遠罪豐家:遠,使……遠離;豐,使……富裕
3) 敗家喪身:敗,使……敗;喪,使……喪
4) 至孫以驕溢傾家:傾,使……傾
4.意動用法
1)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恥,以……為恥
2) 人不相非也:非 ,認為……不對
5.名詞作狀語
1) 何曾日食萬錢:日,每天
2) 常數月營聚:數月,用幾個月
3) 汝非身當服行:身,本身
6.形容詞作名詞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垢弊,髒破的 衣服
2)果、餚非遠方珍異:珍異,珍貴奇異的東西
(四) 一詞多義
1. 非
1) 人不相非也:認為...不對
2) 果、餚非遠方珍異:不是
3)汝非徒身當服行:不
2. 習
1) 家人習奢已久:習慣
2) 子孫習其家風:習染
3. 服
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穿
2) 長者加以金銀華靡之服:衣服
3) 汝非身當服行:從事
4. 果
1) 果、餚非遠方珍異:水果
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
5. 及
1) 豈庸人所及哉?:趕得上
2) 史輶知其及禍:遭到
3) 及戌:到了
6. 行
1) 或三行五行:行酒,給客人斟酒
2) 汝非徒身當服行:實行
7. 君子
1) 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指有 地位的人
2) 君子以為忠:當時有名望的人
8. 相
1)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宰相
2) 季文子相三君:輔佐
9. 靡
1)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奢侈
2)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倒下
10. 鄙
1) 以為鄙吝:沒見過世面
2) 孔子鄙其小器:鄙視
11. 舉
1) 雖舉家錦衣玉食:全
2) 聊舉數人以訓汝:列舉
12. 惡
1)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粗陋
2) 侈,惡之大也:罪惡
13.類
1)走卒類士服:大都
2)棗、柿之類:種類
14.多
1)侈則多欲:使...增多
2)今多窮困:大都
3)多不過七行:最多
15.身
1)身豈能常存:身體
2)汝非身當服行:自己
16.少
1)公今受俸不少:多
2)公宜少從眾:稍微
17.常
1)顧人之常情:平常的
2)身豈能常存:長久
3)常數月營聚:經常
18.數
1)會數而禮勤:多次
2)常數月營聚:幾
3)不可遍數:計算

文言虛詞

1. 以
1) 用,拿: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
石崇以奢靡誇人
2) 表目的,來: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
聊舉數人以訓汝
3) 認為:眾人皆以奢靡為榮
4) 因為:上以無隱
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是以居官必賄
果以富得罪出亡
2. 乃
1) 才:乃簪一花
2) 竟然: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3. 然
1) 這樣:當時士 大夫皆然
2) 然而:然以功業大
4. 雖
1) 即使:居位者雖不能禁
雖舉家錦衣玉食
2) 雖然:公雖自信清約
5. 為
1) 做: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
2) 作為:此為宰相聽事誠隘
6. 之
1)代詞
a) 輒羞赧棄去之:代華美之服
b) 人爭非之:代他
c) 忍助之乎:代風俗頹弊這件事
2)助詞:的: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7. 於
1) 表對象 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
一旦異於今日
2) 在,表地點:酒酤於市
8. 或
1) 所親或規之:有的人
2) 或三行五行:有時
9. 也
1. 表句中停頓:與其不遜也寧固
2. 表判斷和肯定:未足與議也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2) 未足與議也。
3) 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4)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5)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6) 共,同也。
2.賓語前置句
1) 何患不能?
2) 是以居官必賄。
3) 人莫之非。
3.狀語後置句(介詞 結構後置)
1) 治居第於封丘門內。
2) 酒酤於市。
3) 得於酒家。
4) 奈何飲於酒肆。
5) 一旦異於今日。
4.省略句
1) (吾)乃簪一花。
2) 吾不以(之)為病。
3) 未足與(之)議。
4) 酒非(以)內法(釀造)。
5) (真宗)問其所來。
6) 以實對(之)。
7) 卒以此死(於)東市。
8) 當以(之)訓汝子孫,使(之)知前輩之風俗雲。
5)被動句
1) 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