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

訓,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xùn,從言從川。本義為用言語(貫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順暢。如: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張溥《五人墓碑記》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動>

篆體 篆體
訓

訓,xùn,本義:用言語(貫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順暢。從“言”從“川”,“言”指“勸說”、“說教”,“川”本指“歸向大澤大海的水流”,“言”與“川”聯合起來表示“用言辭勸教以使歸於”,如“訓戎”意為教而使之能戰。因為“訓”就是有道理包涵於其中的言辭,所以“訓”也就可以代表一種典範、規範、前人踐行成功的成果,如“訓典”,訓與典含義相同,都是成文的規範。既然是把典範拿來用,則“訓”又有延續、沿用的意思,如楊倞注《荀子·王霸》:“謂若周穆王訓夏贖刑之類也。”句意為,就像周穆王沿用了夏代的以(財貨)贖(罪)代替刑罰之類。 引申義:用成文規範或先例進行說教、教導。

同本義 [instruct;teach;lecture]

訓,說教也。從言,川聲。——東漢·許慎《說文》

大訓。——《書·顧命》

告之訓典。——《左傳·文公六年》

是為明訓。——《國語·晉語》。註:“教也。”

務材訓農,通商惠工。——《左傳·閔公二年》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張溥《五人墓碑記》

訓儉示康。——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訓蒙(在私塾教授小學生);訓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訓人(負責教育的官員或師長

);訓章(訓示規範)。

解說,注釋。用通俗的話解釋詞語的意義 [explain]

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三國魏·曹操《孫子》序

又如:訓故(同訓詁);訓義(解釋文字的意義);訓解(訓釋解說);訓傳(訓解經義)。

訓練;講習。 [train;lecture and study]

有智略,能訓治軍旅。——宋·王安石《舉渭川兵馬都監蓋傳等充邊上任使狀》

又如:訓戎(訓練軍旅);訓治(訓練整治)。

順從;歸順。 [tame]

四方其訓之。——《詩·大雅·抑》

於帝其訓,又,是訓是行。——《書·洪範》

取名 [choose a name for]

後志存小字,不訓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贊寧《宋高僧傳》

<名>

典式、法則 [code;rule]。如:訓令;訓典(古聖王的典籍);訓格(教訓,規範);訓范(足可為法的規範、典範)。

尤指可作為法則的話或座右銘 [words]。如:訓誥(訓教導之辭;誥,指詔書或告誡之文)。

解說的詞語 [commentary;caption]。如《爾雅·釋訓》。明·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勉旃!夙夜服此訓辭。”

相關詞組

訓斥

xùnchì

[reprimand;rebuke;berate] 嚴厲的或正式的譴責,尖銳的申斥。

訓詞

xùncí

[admonition;instruction] 進行教導的言詞或為教導傳授給某人的言詞。

訓迪

xùndí

[instruct and guide]教誨開導。

訓迪厥官。——《書·周官》

訓導

xùndǎo

[lesson;instruct and guide] 教訓開導;教育學名詞。訓導與訓育涵義大致相同。

訓詁

xùngǔ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gloss;glossary;commentary work on classics] 解釋古文字義

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訓話

xùnhuà

[(give) an admonitory talk to subordinates ] 舊指上級對下級講教導和訓誡的話。

訓誡

xùnjiè

[get after]∶受訓斥、斥責或攻擊。

放鬆對教改所內詐欺犯的訓誡。

[sermonize]∶教訓地或教條地講道。

訓練

xùnliàn

[train;drill] 教練、操練兵士,教育學名詞。與教學意義相近。訓練的目的,是使受訓者獲得一項行為方式或技能。

訓練新兵

訓令

xùnlìng

[instructions;command;injunction]公文的一種。上級機關對所屬機關帶有命令性的指示。

訓蒙

xùnméng

[educate children] 教導初入學的人或孩童。

訓勉

xùnmiǎn

[instruct and encourage] 教誨勉勵

訓示

xùnshì

[instructions to subordinates] 上級、長輩對下級、晚輩的訓導。

訓釋

xùnshì

[explain] 解釋字句的意義。

訓釋字義

訓學

xùnxué

[give moral teachings to students] 學校對於學生德性的訓導和教育。

訓誘

xùnyòu

[instruct and guide] 教誨誘導

多方訓誘

訓育

xùnyù

[moral teachings] 教師本著教育原則,順應學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導,使能向好的方面不斷地生長發展。

訓喻,訓諭。

xùnyù,xùnyù

[instruct] 訓示曉喻;教誨。

訓責

xùnzé

[instruct and denounce] 訓誡和斥責。

其他釋義

春秋戰國以前的公文體制

【訓】是國君教導臣下的文辭。始見於《尚書·盤庚》:“予告汝訓汝”。孔安國《尚書序》解釋曰:“教導之文曰訓”。有時以下戒上也可用訓,如伊尹對太甲所云,也稱《伊訓》。

廣信方言

訓 xùn :

乃白話,顧名思義,乃“言之川河”的意思。何時會言之川河呢?在睡覺說夢話的時候。

用法:浴後即訓

解析:洗澡完後就去睡覺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吁運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為法也。《書·說命》學於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注》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為《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鹹訓於嘉時。《注》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為章句訓詁。《師古注》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葉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拼音是xu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