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創建於1949年,現已發展成為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高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醫院。 1964年4月,被國防部授予“艱苦奮鬥的二六一醫院”榮譽稱號,並記集體一等功。 1964年3月,被國防部授予“艱苦奮鬥的二六一醫院”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創建於1949年,現已發展成為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高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醫院。醫院現開展專業40餘個,展開床位800張,是首批進入北京市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北京市青少年及幼兒住院互助金保險、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院,全軍精神疾病診治中心和軍內唯一一家精神疾病司法鑑定中心,是北京軍區精神衛生研究中心。1964年4月,被國防部授予“艱苦奮鬥的二六一醫院”榮譽稱號,並記集體一等功。醫院有高中級技術骨幹300餘名,對疑難及危重疾病有較高的診治水平。
精神病、神經內外科、呼吸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普通外科、婦產科、眼科等是醫院的重點科室,其中精神病專業展開床位300餘張,擁有高知名度的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其技術已達國內先進水平。針刺治療癔癱是醫院的“絕活”,病人一針一次治癒,治癒率高達99.6%,是國內外治療該病方法上的一項創新,精神病基礎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並形成中西醫結合治療、外科治療、針刺治療、心理治療、音樂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多項技術綜合、系統的診療體系。醫院擁有彩超、CT、核磁、DSA、γ刀、醫用離子直線加速器等大型醫療設備,設計新穎、人性化、功能齊備的新病房大樓、門診大樓已經落成,並投入使用。花園式病房環境優雅安靜。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始終如一的建院宗旨是全心全意地為全體軍民服務,醫院將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醫德、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信譽,造福人民。

歷史沿革

該院始建於1949年1月, 前身是華北軍區炮兵直屬醫院。同年10月從當時的河北省宛平縣長辛店移防至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在僅有三座古廟和一馬車藥品器械的基礎上創業起家。建院初期,自己動手燒磚建房,上山採藥製藥,刻苦鑽研醫療技術,在建設醫院和完成醫療保障任務中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1964年3月,被國防部授予“艱苦奮鬥的二六一醫院”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50多年來,經過一代代二六一人的艱苦創業、不懈奮鬥和改革創新,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精神病科、神經內外科等為主要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醫院駐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皂甲屯村,東距昌平區沙河鎮4公里,西距昌平區陽坊鎮8公里。
精神病科是醫院的特色專科,綜合診治能力和科研學術地位處於領先水平,擁有梅桂森、李秀珍、王曉慧曾麗萍等軍內高知名度的專家和學科帶頭人,是全軍精神疾病診治中心、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鬱症中心和軍區精神衛生研究中心、司法鑑定中心。針刺治療癔癱是醫院的“絕活”,1957年開始研究治療,現一針治癒率達到99%以上,已治癒國內外患者2200餘名,屬世界領先水平。曾為中央首長、美國副國務卿麥耶博士和第31屆國際軍事醫學大會進行現場成功表演。3年來,醫院被聯勤部評為政工研究先進單位,先後被總部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文明衛生軍營、駐京部隊飲食保障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被軍區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和戰備工作先進單位,院黨委連續10年被上級評為先進黨委。院長張松被評為軍區“十五”醫院優秀院長和聯勤部優秀團單位主官,政治委員王冠傑被聯勤部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幹細胞治療中心

解放軍第二六一醫院幹細胞治療中心擁有一批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並聘用多位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及經驗的生物學博士、國內知名專家作為兼職研究員。建立符合GMP標準的實驗室,配置有流式細胞儀、 高壓液相色譜儀、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大容量血液離心機、紫外分光光度儀、螢光分光光度儀、多功能顯微鏡、螢光倒置顯微鏡等高精尖醫療設備。
通過中心臨床專家多年努力和鑽研下,並與國內外先進的細胞研究所合作下。該中心具備幹細胞體外鑑別分離純化、培養.擴增等多種組織工程技術手段,在細胞免疫療法治療惡性腫瘤,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糖尿病(足)、股骨頭壞死、小兒腦癱、脊髓損傷等臨床運用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成功為眾多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細胞治療中心的宗旨是通過幹細胞工程高新技術為廣大患者服務。幹細胞治療中心將以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為每位就醫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