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

觀書

觀書,語出《載敬堂集》,為讀書、看書之意。古來觀書典例頗多,有主動觀書的,如宋朝理學家朱熹修學觀書;有被動觀書的,如現代中國張學良‘西安事變’後被幽禁,蔣介石美其名曰“觀書”。

基本信息

簡解

《載敬堂集》:“ 觀書,亦即看書、讀書。“古來觀書典例頗多,有主動觀書的,如宋朝理學家朱熹修學觀書;有被動觀書的,如現代中國張學良‘西安事變’後被幽禁,蔣介石美其名曰‘觀書’。”

修學觀書

于謙觀書

于謙于謙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該詩盛讚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一樣名傳後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用誇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恆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尾聯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閒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朱熹觀書

《觀書有感》《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意思:小小的方塘為什麼總是那樣的明淨,就像鏡子一樣,把飄動的天光雲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來?乃是因為它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意思: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順漂。

被動觀書

張學良被令“觀書”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 張學良將軍送蔣介石回南京,鏇即被蔣介石施以幽禁。據史料載,張學良正式被幽禁的第一個地方是浙江寧波奉化溪口雪竇山。蔣介石要張學良在那裡好好“觀書”。舉世聞名的一代愛國將領從此被鉗制約束。陳志歲《題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地》詩:“為邦兵諫死何哀,臣道終縲不世才。蒼坡受旨觀書處,抗日頻傳捷報來。”詩人敬崇愛國將軍,又為將軍受屈不平,以及身雖幽而業顯的史跡俱見於字裡行間。

光緒皇帝被令“觀書”

清朝光緒皇帝維新變法失敗,慈禧太后幽禁光緒帝於“瀛台”,說是要他靜養,好好“觀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