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有時簡稱西班牙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可謂極為恐怖。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有時簡稱西班牙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且其死亡人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多);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可謂極為恐怖。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另外,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簡史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另一說第一波流感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所傳播)。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同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 (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市(Ashkhabad, 今屬土庫曼1)。8月27日,流感傳回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萊斯特(Brest)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許多人早上還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還因此減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3月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4月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除了澳大利亞和夏威夷之外2。)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能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在約6個月內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持續了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一種說法認為該病毒可能是化學武器和流感病毒發生突變。

致命原因

在當時醫學界還沒有發現病毒,當時的醫學界以為這是一種細菌造成的傳染病,因此並不了解為什麼這流感會這么致命。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Smith Andenwes才第一次從人身上分離出病毒,並命名為H1N1。後來有許多科學家想知道為什麼此病毒會如此致命,但都不成功;一是因為其危險性,二是因為當時的所有遺體都已用火處理掉。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導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從一名被完整冰封的愛斯基摩女子和兩名一次大戰的美國士兵的樣本上用DNA procure的方法合成了1918流感的蛋白溶解酵素,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由此推測該病毒是由禽流感所突變。最近,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科學家以老鼠為實驗,發現該蛋白分子能改變良性病毒的基因使其變成惡性並導致肺部大出血,這可能是該病毒如此致命的原因之一。
但至於為何西班牙流感在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的問題,依然沒有解答。

死亡人數

事實上當時除了美國、英國和日本有較完整的統計數字之外,其他國家(包括法國)都只有大城市的統計數字,其全國死亡人數只能由當時全國人口和死亡率中推估;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從比較先前和後來人口的減少數來推估。
資料來源:
epidemic influenza- A survey, p.228 &229,
Edwin O. Jordan, 1927
北美洲 107.57萬
美國 54.85萬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加拿大 4.35萬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墨西哥 30萬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南美洲 32.73萬
巴西 18萬 (流行期間)
歐洲 216.33萬
英國&愛爾蘭 23.33萬 (1918~1919)
德國 22.53萬 (1918)
法國 16.6萬 (1918年5月~1919年4月)
西班牙 17萬 (1918年5月~1919年5月)
義大利 37.5萬 (1918)
俄羅斯 45萬 (1918~1919)
亞洲 1575.74萬
日本 25.74萬 (1918年8月~1919年7月)
印度 1250萬 (1918~1919)
菲律賓 9.37萬 (1918年11、12月)
印尼 80萬 (流行期間)
大洋洲 96.53萬
非洲 135.34萬
南非 13.95萬 (1918年8~11月)
全世界 2164.23萬(實際數字應遠高於此。)
其他來源的統計或推估數字:
美國 67.5萬
德國 40萬
法國 40.8萬
印度 2000萬
日本 38.87萬
台灣 3.6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