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皮黧豆

褶皮黧豆

褶皮黧豆,豆科黧豆屬植物。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灌叢、溪邊、路旁或山谷;纏繞在灌木上。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褶皮黧豆褶皮黧豆
褶皮黧豆 攀援藤本,莖稍帶木質,具縱溝槽,無毛或具疏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葉長17-27厘米;托葉長2-2.5毫米,不久脫落;葉柄長7-11厘米;小葉薄紙質,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6-13厘米,寬4-9.5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頭,長4毫米,基部圓或稍楔形;側生小葉明顯偏斜,長8-14厘米,基部截形,側脈每邊4-6,在兩面隆起;小托葉長2-3毫米,線形;小葉柄長4-5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長7-27厘米,花生於花序上部,占長度1/5-3/8,通常每節有3花;花梗長7-8毫米,密被銹色柔毛和淺黃色貼伏毛;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狹卵形,長約7毫米,寬約2毫米,早落;花萼密被絹質柔毛,萼筒杯狀,長5-6毫米,寬8-10毫米;花冠深紫色或紅色,旗瓣寬橢圓形,長2-2.5厘米,先端寬圓形,淺二裂,基部耳長約1毫米,瓣柄長,寬約2毫米,翼瓣長圓形,長3.2-4厘米,寬9-12毫米,瓣柄長約6毫米,耳長約2毫米,近基部邊緣有睫毛,龍骨瓣較纖細,長(3.6-)4(-4.5)厘米,先端彎曲,彎折長約1厘米,基部瓣柄長6-7毫米,耳長1-2毫米;雄蕊約與龍骨瓣相等;子房線形,長約7毫米,具5胚珠,花柱長約3.4厘米,柱頭小。莢果革質,長圓形,基部和先端彎曲,外形不對稱,長6.5-10厘米,寬2-2.3厘米,厚5-8毫米,幼時密被銹褐色剛毛,最後被柔毛和凋落的銹色螫毛,具12-16片狀薄翅狀褶襞,種子間有深的橫溝,背腹縫兩側具寬2-4毫米的翅;種子3-5,深紅褐色或黑色,長約11毫米,寬約9毫米,厚約7毫米,光滑,種臍黑色,長約為種子周長的5/8,無假種皮。

地域分布

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灌叢、溪邊、路旁或山谷;纏繞在灌木上。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陽山。

豆科·菜豆族植物

菜豆族,豆科的一個族,包括: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蝶豆亞族擬大豆亞族刺桐亞族、刀豆亞族、等7個亞族,有84屬,廣布於全球,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已經單獨發任務,本任務僅包含其餘4族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