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

裴宜理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於上海。現任哈佛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裴宜理 裴宜理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於上海。現任哈佛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1969年獲威廉·史密斯學院政治學學士學位,1971年獲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78年獲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72年起,先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阿里佐那大學、亞利桑那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1997年起,任教於哈佛大學政治系,並先後出任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亞洲研究學會主席。現任哈佛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於中國近代以來的農民問題、中國工人運動、中國社會和政治、美國的中國問題等研究。主要著作有《華北的暴動與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國革命的發祥地》(2012),其中《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一書曾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主編和合編論文集有《中國人對捻軍起義的看法》(1981)、《毛以後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1985)、《近代中國的抵抗運動和政治文化》(1992)、《回歸本義:東亞勞動者的身份》(1996)等。

人物生平

裴宜理作安源工人運動與中國革命的報告 裴宜理作安源工人運動與中國革命的報告

1951年,隨父母從中國上海遷居日本東京,在日本度過童年;1969年,畢業於紐約威廉·史密斯學院(WilliamSmithCollege),獲政治學學士學位;

1971年,獲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

1978年,獲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1972年起,先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亞利桑那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

1997年起,任教於哈佛大學政治系,並先後出任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亞洲研究學會主席。

研究方向

于建嶸教授與裴宜理教授在哈佛大學 于建嶸教授與裴宜理教授在哈佛大學

中國近代以來的農民問題研究;中國工人運動研究;中國社會和政治研究;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裴宜理的博士論文研究華北農民運動,討論華北的自然與經濟地理條件對暴力的形成有何影響。1979年第一次回到中國之後,她開始轉向中國工人運動的研究。學術研究的這一特別轉向,得益於上海社會科學院老院長張仲禮的友善提醒和幫助。當年,張仲禮對裴宜理說:“你出生在上海,應該研究上海,研究上海的工人運動。”裴宜理的研究特別關注工人文化及其與工作場所的關係,並將之與歐洲和美國勞工史相比較,由此探究上海工人的起源及其政治傾向、民眾運動與國家形成之間的聯繫。《美國歷史評論》評價她“兼具社會科學家對秩序的熱愛與歷史學家捕捉精彩故事的眼睛”。2005年左右,裴宜理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于建嶸教授的邀請,將視角轉向安源煤礦工人,以此為案例探討中國共產黨對文化資源的創造性發展與運用。

主要著作

《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in NorthChina),1980年史丹福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編論文集《中國人對捻軍起義的看法》(Chinese Perspectives on theNienrebellion),1981出版於紐約;

主編論文集(合作)《毛以後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The Political Economyof Reform inpost-MaoChina),1985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編論文集(合作)《近代中國的抵抗運動和政治文化》(Popular Protestand Political Culturein ModernChina),1994年西方觀察出版社出版;

《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 《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

主編論文集(合作)《當代中國的城市空間,後毛時代的潛在自治和社區》(Urban Spaces inContemporary China,The Potential for Autonomy and Community in post-MaoChina),1995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編論文集(合作)《單位——歷史和比較視角中中國變遷之所在》(Danwei:Thechanging Chinese workplac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perspective),1997年出版於紐約;

著作(合作)《無產者的力量:“文革”中的上海》(Proletarianpower:Shanghai in theCulturalRevolution),1997年西方觀察出版社出版;

主編論文集《回歸本義:東亞勞動者的身份》(Putting classin its place:worker identities in EastAsia),1996年伯克利加里福尼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出版;

專著《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Shanghai onstrike:the politics of Chinese labor),史丹福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該書獲美國歷史學會東亞史研究最佳著作獎“費正清獎”,這是西方世界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最高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