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腦

補腦

大腦功能奧妙無窮,結構異常複雜。大腦的形態表面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核桃仁,呈現許多深淺不同的溝、裂,溝裂之間有隆起的腦回。補腦,一般通過對大腦營養物質的補充來實現。人腦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卵磷脂及維生素B1、尼克酸等,膳食營養除了滿足大腦需要的熱量以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上營養物質的充足供應。由於營養元素實質上是很分散的,因此對於食物的選擇面應該很廣。對大腦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物質主要有以下8種:脂肪、鈣、維生素C、糖、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E。所以,富含這8種物質呢的食物都可算作是健腦食物。

基本信息

定義

通常是指對大腦所需營養物質的補充,以起到對大腦保養的作用。

大腦概述

大腦包括端腦和間腦,端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人的大腦包括延腦、橋腦、中腦、間腦、小腦和大腦兩半球六個部分。通常把延腦、橋腦和中腦合稱為腦幹。腦幹既是大腦、小腦與脊髓聯繫的重要通路,又是許多重要器官的神經中樞,也是呼吸、心跳、吞咽、唾液分泌、嘔吐、噴嚏、咳嗽、視聽,以及與調節運動、維持姿勢的反射活動有關的重要生理活動中樞。

大腦兩個半球的平均重量為1400克,表面是由100-180億個神經細胞體聚集成的皮質層,即大腦皮層,皮層深部神經纖維為白質。

大腦的通訊網路比當今世界上的所有電路線網還要複雜1400倍,貯存的信息為100萬乘以10億之積計。因此成為自然科學三大奧秘之一。

大腦,確切地說,大腦皮質,是人類神經系統最高級部分,主要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組成。神經細胞具有接受刺激、傳遞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機能。神經膠質主要由膠質細胞組成,它的數量是神經細胞的數倍,對神經細胞起支持、絕緣和營養的作用。大腦皮質上的神經細胞與它們之間廣泛而複雜的聯繫,使大腦皮質具備了完善的分析與綜合的能力,成為人類智慧和才能的源泉。正是這體積小,結構複雜,機能高超的大腦創造了人類文明。

大腦構造

外部結構

端腦是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為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

內部結構

⒈灰質: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一層灰質稱為大腦皮層,是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地方。這些神經元在皮層中的分布具有嚴格的層次。
⒉皮層的深面為白質,白質內還有灰質核,這些核靠近腦底,稱為基底核。使肌肉的運動協調,維持軀體一定的姿勢。

組織機能

大腦,深藏於頭部,居於高位,是全身最緻密的器官。人腦的大小有如一棵小圓白菜,重約1300-1400克,相當於體重的2%。外表由一層薄膜(平均厚約2.5毫米)所覆蓋,如果把這一層薄膜鋪開,約有報紙的一個版面(約2600平方厘米)那么大。這層薄膜叫大腦皮質,由大約100-18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如果把腦比作一台計算機的話,那么,神經細胞就好比是電晶體,電晶體的配線如何,就決定著腦的好壞。

左腦右腦

大腦外表看上去就像豆腐,分左右兩塊,靠中間的腦梁連線著。從形態上來說,腦的兩個半球是對稱的,從功能上說,左腦的特長是在語言、倫理方面;右腦的特長則在空間認知、音樂能力方面。

大腦

大腦構造大腦構造
人的大腦包括延腦、橋腦、中腦間腦、小腦和大腦兩半球六個部分。通常把延腦、橋腦和中腦合稱為腦幹。腦幹既是大腦、小腦與脊髓聯繫的重要通路,又是許多重要器官的神經中樞,也是呼吸、心跳、吞咽、唾液分泌、嘔吐、噴嚏、咳嗽、視聽,以及與調節運動、維持姿勢的反射活動有關的重要生理活動中樞。

(1)延腦在腦幹的最下部,與脊髓上端緊緊相連線,是調節心臟、血管、消化、呼吸活動以及有防禦性反射的神經中樞。它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所以又稱為生命中樞。

(2)橋腦在延腦的上方,中腦的下端,所以又稱腦橋。是調節眼球運動、肌肉緊張和內臟活動,以及角膜反射的中樞。中腦下接橋腦,上接間腦。是視聽,身體姿勢,隨意運動的中樞。

(3)在腦幹中網狀結構占很大比例。網狀結構就是腦幹中央部分的神經結構,由灰質和白質相混雜而成,其中神經纖維交錯成網,神經核團散於其中。它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各個部分都有雙向聯繫,所以影響範圍很廣,功能也很複雜。其主要作用是傳導神經衝動。研究表明,網狀結構中存在著兩個相互對立的調節興奮和抑制的系統,即上行網狀系統和下行網狀系統。上行網狀系統能提高大腦細胞的興奮,下行網狀系統能對肌肉的緊張與運動有助長或抑制作用,對傳入的神經衝動有過濾和控制的作用,能防止無關信息進入大腦,促進注意力集中。

(4)間腦位於中腦上方,大部分被大腦所覆蓋,被稱為“在腦的中間”。間腦主要包括丘腦和下丘腦。丘腦是人體傳入衝動的轉換站,來自全身各個感覺器官的傳入纖維,除嗅覺外均在丘腦轉換神經元,然後再傳至大腦。丘腦對傳入的神經衝動進行加工選擇,所以丘腦是皮層下感覺中樞。下丘腦機能非常複雜,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它是皮層下植物性神經系統中樞,調節內臟活動,同時也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主要環節,並且在情緒反應中占重要地位。下丘腦的一些部位與覺醒、睡眠節律有關。近來的研究表明,丘腦、下丘腦,和大腦皮層間形成很多迴路,它們同大腦作為一個整體,相互促進,互相抑制,共同調節著各種心理活動。

小腦

人類小腦有兩個發達的半球,淺表為皮層,位於大腦的後方和腦橋的背側。它有維持身體平穩,調節肌肉緊張和協調人的隨意運動的機能。小腦發生病變時,閉眼直立時站不穩,走路時歪斜易倒,運動不準確,不協調,不能完成精巧動作。

邊緣葉

在大腦半球內側面有一穹窿形的腦回,因其位置在大腦與間腦交接處的邊緣被稱為邊緣葉。邊緣葉與有關的皮層和皮層下結構構成一個統一的機能系統,稱為邊緣系統。它的功能一是控制情緒的發生和表現;二是參與調節控制個體生存以及種族延續有關的功能;三是參與學習和記憶活動。

大腦兩半球

大腦兩半球位於最高部位,制約著其他部位的活動。大腦的左右兩半球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大的結構,重約1400克,從上面觀看,略呈卵圓形。它的表面是一層起伏不平的灰色層,稱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腦最重要的部位,是心理和學習活動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通過神經細胞每天發放和接受千百萬個信息,用處理信息這種方式,大腦控制身體各個部位的功能,諸如生長、發育、運動、生殖、感覺和情緒活動等。

神經系統

人的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自主神經。周圍神經系統分布於全身,把腦和脊髓與全身各器官聯繫起來。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低部位,它的基本機能是進行簡單眼射活動(如排泄、膝跳反射)和傳導衝動。

中樞神經系統主要由兩類細胞構成: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細胞是系統功能主角,而神經膠質細胞是配角。神經細胞的功能是接受從其他神經細胞傳入的信號,再將這些傳入信號轉換為新的傳出信號,並傳給別的神經細胞。具體地說,樹突及胞體負責接受、轉換傳入信號,軸突負責輸送(傳導)傳出信號。通常,軸突端部呈微細分枝狀,各枝末端再通過我們稱為突觸的結構和其他神經細胞的樹突及胞體形成結合。

發生和分化

神經系統的發生

大腦主導的神經系統大腦主導的神經系統
在個體發生初期,隨著受精卵的不斷分裂,位於胚胎背側的外胚層開始部分增厚形成神經板,它是生物體所有神經組織的發源地。這一階段的胚也稱為神經胚。神經板先是在中央凹陷形成神經溝,隨後,兩側的突起部分在神經溝背部上方匯合形成管狀結構(神經管)。幾乎同時,神經板的兩端緣部分和表皮分離,成為神經嵴。

神經管分化產生腦和脊髓。神經嵴細胞逐漸從其發生部位移向別處,在那裡分化形成感覺神經節細胞,自主神經節細胞、腎上腺質細胞等等。

神經管向腦的分化

腦分化從神經管的前端膨大形成原始腦泡開始。首先,原始腦泡分化成前腦、中腦和菱腦三部分。進一步,前腦分化形成端腦和間腦,同時菱腦分化形成後腦和髓腦,這便是腦的基本構型。脊髓由神經管後端發育形成。

以人為例,神經管約在胎兒第三周時成形,此時的胎兒只有2mm長。第五周時,胎兒長約為8mm,其腦泡分化為5腔室,即胎兒已具備腦的基本構型。

在高等哺乳動物中,伴隨著腦泡形成,神經管會發生明顯的彎曲變化。這種彎曲變化在人腦中最為顯著。人腦的原腦泡在分化為3腔室過程中,共發生兩次彎曲。一次是脊髓和菱腦之間產生的向前彎曲——頸曲,另一次是菱腦和中腦之間的向前深曲——腦曲。5腔室形成後,在上述兩個彎曲之間即相當於後腦的部位上又產生第三個彎曲——橋曲。

隨著腦發育成熟,頸曲和橋曲逐漸變得難以辨認。不過,腦曲在成年人的腦中仍然明顯可見,此時,整體呈現端腦在腦幹和脊髓連線軸前方的形狀。

另一方面,各種神經節、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均源於神經胚細胞。在發育過程中,神經胚細胞成批離開神經管壁,它們分別移動到特定的位置,然後發育成熟為神經細胞。中樞神經系統是在這些成熟神經細胞之間建立了聯合之後形成的。

那么,在神經板——神經管——腦的發育過程中,神經細胞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剛剛從外胚層分化形成的神經板僅由一層上皮性質的細胞(神經上皮細胞)構成。神經管成形之後,神經上皮細胞增至兩層、三層。面向管腔的神經上皮細胞分化為兩類細胞,一類是最終產生神經細胞的成神經細胞,一類是最終產生神經膠質細胞的成膠質細胞。

腦發育

人類的大腦皮質是在胎兒2—3個月時開始形成的。大腦皮質細胞的神經軸突大約在胎兒4個月時開始一起向外伸展。人出生時腦重約為400g,出生後6個月為800g。兒童7歲前後的腦重可達成人的95%。事實上,出生後如此顯著的腦重量變化,並不是由於神經細胞數量增加,而是由於在數量龐大的神經細胞上,分別伸出了軸突、樹突,形成了神經突觸。一般認為神經突觸的形成在10歲前就差不多都完成了。但整個大腦直到18歲才能發育成熟。

必須營養物質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糖類。它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而且氫和氧的比例和水一樣,所以稱為碳水化合物。

在我們的膳食中可以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代謝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以及一些多糖,如澱粉、糊精和糖原等。這些碳水化合物被吸收後通過血液運往全身各組織器官被利用,或運往肝臟貯存。大腦是消耗能量較多的組織,大腦內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血管,流過大腦的血液占全身血液循環的1/6,大腦所需要的氧氣,占全身需氧量的25%。大腦每小時要消耗4-5克糖,相當於一塊糖果,幾個栗子或10克麵包的糖量。大腦的能量完全依賴於血糖水平,如果血糖低於正常水平,就不能保證大腦有足夠的能量,從而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

由於在血液和大腦之間有一道稱為血腦屏障的防護欄,葡萄糖能通過這道血腦屏障,因此,葡萄糖成為大腦的能源。據研究表明,1克分子的葡萄糖在體內經過完全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可釋放出16.7千焦的能量,以提供大腦需要。葡萄糖在大腦中氧化產生能量的過程是一個需氧過程,因此,大腦氧氣的供給也非常重要,血液通過血管將氧氣和葡萄糖輸送給大腦。氧氣的運輸主要依靠血紅細胞來完成,因此,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與腦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它是大腦能源的保證。大腦正常運轉需要葡萄糖,在攝取糖類時,應把食用澱粉和穀物(麵包、麵條、土豆、木薯粉和玉米粉)的慢性糖放在優先地位。因為這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平均達70%左右,其中大米、麵粉達75%。而且碳水化合物利用率最高,達90%以上,是供給人體熱量最經濟的來源。

蛋白質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質是一種化學結構非常複雜的化合物,它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構成,有的蛋白質還含有硫、磷、鐵、碘、銅等元素。這些元素首先按照一定的結構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胺基酸,各種胺基酸再按一定的方式連線成蛋白質。

食物蛋白質中有20多種胺基酸,其中有一部分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緩慢,不能滿足需要,而必需由食物中蛋白質供給的稱為必需胺基酸,有一部分可以在體內合成的,稱為非必需胺基酸。成人必需胺基酸有有八種——蘇氨酸、纈氨酸、色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兒童必需胺基酸有10種,除了成人的八種外,還有組氨酸和精氨酸。

蛋白質是構成大腦的重要物質,占大腦重量的35%,在一系列的智慧型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個神經細胞與另一個神經細胞進行聯繫,互相傳遞信息的時候,需要一種傳遞介質來溝通兩個神經細胞,這種神經傳遞介質中胺基酸和胺類占大多數,如多巴胺、腎上腺素、去甲基腎上腺素等。

胺基酸和蛋白質的代謝對智慧型活動至關重要。學習和記憶是腦的重要功能之一。學習就是通過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環境的變化而獲得新的行為習慣(或稱為經驗)的過程。記憶是指獲得新的行為習慣或經驗貯存一定時期的能力。而較長時間的記憶又與腦內蛋白質合成有關。另外,中樞神經傳遞介質與學習記憶活動有關。因此,經常補充蛋白質,是維持智慧型活動的必要條件。

脂類

脂類是一大類具有重要生物學作用的化合物,能溶於有機溶劑而不溶於水,是食物中生產能量最高的營養素。在膳食中,脂肪攝入量的多少都將影響人類的健康,故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維生素

所謂維生素是指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物質是一類調節物質,在體內既不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材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但在物質代謝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類物質雖然需要量很少,但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須經常由食物供給。維生素又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A(視黃醇)、維生素D、維生素E(生育酚)和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B族維生素中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維生素B6、泛酸、生物素、葉酸及維生素B12(鈷胺素)。

在所有維生素中,對智力影響最大的有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人的神經系統對缺乏維生素B類特別敏感,如果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神經細胞衰退,功能變弱,腦組織的用氧率低,使周圍神經與中樞神經的突觸傳遞發生障礙,破壞正常腦細胞的活力,導致人體高級中樞神經功能的紊亂。研究表明,維生素B2缺乏時,脊髓上下行的髓鞘發生變性,腦、腦膜、脊髓產生充血和水腫。如果缺乏維生素B6,會使神經系統的功能造成紊亂,出現厭食,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維生素C是神經傳遞介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傳遞信息的任務,缺乏它,大腦接受外界的刺激,向外發布命令的線路就會變得不通暢,因此,維生素C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智商。實踐證明,維生素C的消耗增加50%,智商就增加4個百分點。維生素D能使神經細胞反應敏捷,人會變得機智果斷。維生素E能防止大腦細胞衰老,如果缺乏,將導致腦細胞壞死,人會變得呆傻。

無機鹽

無機鹽是指人體除碳、氫、氧、氮四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外的其他元素。按人體無機鹽含量的多少,又可將其分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大於人體重量萬分之一的元素稱為宏量元素,如鈣、鎂、鉀、鈉、磷、硫、氯等7種;含量小於人體重量萬分之一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其中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又稱為必需微量元素,目前認定的有14種,他們的順序為:鐵、氟、鋅、銅、碘、錫、錳、硒、鎳、鉻、鉬、鈷、釩和矽。對智力而言,鋅、鐵、銅、碘、錳等微量元素最主要。

鋅是構成與記憶力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鋅缺乏對腦的發育和學習記憶功能具有重要的影響,包括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及學習活動等均受到損害,從而影響智力活動,出現智力和學習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鐵的代謝與人類智力活動密切相關。缺鐵可導致缺鐵性貧血,使血液運輸氧的功能受到削弱,造成神經組織的缺氧,對神經系統的活動包括反應靈敏性,學習記憶力等都受到影響。此外,體內缺鐵使細胞呼吸困難而影響組織器官包括神經組織的功能。所以患貧血的兒童一般出現煩躁,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學習成績下降等。

宏量元素鈣、鉀、鈉、鎂與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有關。這些元素之間的內在平衡如果發生紊亂,就會引起大腦皮質的興奮性以及神經肌肉的應激性的改變。鈣鎂元素減少時,大腦皮質興奮性增高,神經肌肉應激能力增加,誘發手足抽搐症;鉀鈉元素的作用正好相反。所以,鈣鎂鉀鈉等元素在體內的增減,都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活動,進而影響人體整體功能。嚴重缺鈣時,直接影響到腦和神經功能,引起記憶力,思維力和智力的衰退。

補腦食物

1、健康堅果:核桃
我們都知道,核桃被譽為“腦黃金”。在我國古代,早就發現了核桃具有健腦益智作用,李時珍就曾說核桃能“補腎通腦,有益智慧”。
現代研究發現,核桃含有大量的磷脂和多種微量元素,磷脂對腦神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則是大腦組織細胞結構脂肪的重要來源。
吃法:
核桃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入膳,這裡給大家推薦兩款核桃湯:
核桃杏仁瘦肉湯:有些人皮膚、頭髮比較乾燥粗糙,如果堅持喝,能讓皮膚與發質有良好的改善。
安神補腦湯:將豬排骨和核桃一起煲湯,非常適合用腦過度的人群使用。聯考期間,家長們不妨為考生做這款湯。
2、健腦蔬菜:金針菇
春天是孩子生長的關鍵季節,吃些金針菇很有必要,它蛋白質含量很高,且賴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都非常高,有利於孩子智力發育。
吃法:
最好用煮的方法,有助於蛋白質溶出。金針菇有一個趣味名字,叫“seeyoutomorrow”,意思是今天吃的金針菇是什麼樣,第二天上廁所排出來的還是什麼樣的。
這是因為金針菇里含有真菌多糖,這種物質在人體內難以消化,再加上金針菇口感嫩滑,我們吃的時候一般咀嚼次數較少的原因。當然,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吃的時候細嚼慢咽,還是可以減少“seeyoutomorrow”的情況的。
3、健腦水果:龍眼
龍眼(又叫桂圓)是水果中補腦效果比較好的,中醫認為,它有補益心脾、益血安神等功效。凡是因心脾兩虛導致的健忘、失眠、智力衰退等,都可通過食用龍眼來調理。
吃法:
龍眼可鮮食,也可製成龍眼膏或烘焙成桂圓乾等。龍眼吃多容易上火,所以單次食入量要適度。
4、健腦海鮮:海參
老年人的睡眠一般都不太好,不僅睡眠時間短,還容易醒。有的老年人還好忘事,大腦衰退的比較明顯。
海參中精氨酸的含量很高,對神經衰弱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另外,海參中的煙酸、牛磺酸、鉀、鎳、賴氨酸等物質能快速消除疲勞、調節神經功能,還可以起到增強記憶力的作用。所以,老年人適當食用海參,能有效改善睡眠並提高記憶力。
吃法:
海參做法多樣,可以用來紅燒和蔥爆,還可以和小米一起煮粥,味道鮮美且補益。
想要大腦好,作息很重要
中醫的“子午覺”提倡人們在晚上23點(子時)前睡覺,而在中午13點(午時)的時候小睡20分鐘。大腦作為人體代謝最旺盛的器官之一,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需要及時排出。而睡覺時腦脊液的循環速度大大加快,有助於大腦“垃圾”的排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