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東漢末年幽州刺史]

袁熙[東漢末年幽州刺史]

袁熙(約178-207)字顯奕 ,(《後漢書》、《東光世系》作顯雍),東漢末年人物,袁紹之子,袁譚之弟,袁尚之兄。袁紹打敗公孫瓚後,令袁熙為幽州刺史。在官渡之戰大敗於曹操,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在袁紹死後,熙未參與袁譚、袁尚兩兄弟的爭權。曹操平定河北之時,接納敗給曹操後前來投奔的兄弟袁尚,由於屬下背叛而逃往烏桓,隨後他與弟弟袁尚逃往遼東太守公孫康帳下, 卻被公孫康殺死, 二人首級則被獻給曹操。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管治幽州

袁熙[東漢末年幽州刺史] 袁熙[東漢末年幽州刺史]

199年袁紹打敗公孫瓚後,令袁熙為幽州刺史。

收留袁尚

建安九年(204年),鄴城被曹操攻破後,袁尚從故安撤退到幽州,投奔袁熙。

遭受叛變

建安十年(205年),袁熙的部下焦觸和張南發動叛變,並指揮軍隊攻擊袁熙和袁尚,袁熙和袁尚逃到烏桓。

柳城之戰

建安十二年(207年),田疇成為曹操的嚮導幫助曹軍偷襲柳城,袁熙、袁尚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等率領數萬騎兵在白狼山與曹操大戰。曹操大將張遼在亂軍之中斬殺了蹋頓,於是袁熙、袁尚再度敗走,兩人又逃到遼東。

命喪遼東

袁尚想要攻擊公孫康並占領公孫康的領地。曹操用隔岸觀火之計令公孫康斬殺袁熙、袁尚,並將兩人的首級獻給曹操。

軼事典故

恩義尚存

丟失鄴城後,袁氏的衰敗已經必不可免。袁熙部將焦觸和張南發動叛變,下令幽州的所有官員歃血為盟背袁投曹。 而幽州別駕韓珩不同意,說道:“我受到袁紹袁熙父子的厚恩,現在袁氏敗亡,我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大義已經缺了;如果此時要我投降曹操,我做不到。”

坦然就戮

公孫康活捉袁尚袁熙後,袁尚嫌地上寒冷,向公孫康索要坐席,而袁熙卻說道:“我們的人頭都要被送到千里之外的曹操處了,還需要什麼坐席!”

註:三國志袁紹傳典略的記載是熙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

而後漢書的記載是尚謂康曰:“未死之間,寒不可忍,可相與席。”康曰:“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

人物評價

劉表:仁君度數弘廣,綽然有餘。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袁紹

嫡母:劉夫人

兄弟

袁譚、袁尚、袁買

妻子

文昭甄皇后,建安中袁紹為袁熙納之。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建安九年,曹操攻屠鄴城,甄氏被曹丕所納。

吳氏,早卒。生子袁謙。

兒子

袁謙,高涼太守。

後嗣

第二世謙:高瓊太守(應作高涼)。生子一:宣。

第三世宣:青州主薄。生子一:達。

第四世達:仕梁江黃二州刺史,仕周曆天水懷仁郡太守。生子一:嵩。

第五世嵩:蒲陽蒲江二郡太守,又為車騎將軍。生子一璣。

第六世璣:唐時為梁州司倉。妻畫氏。生子一:天綱。

第七世天綱:唐武德(618-626年)中為火井令。妻鄧氏。生子三:客相、客師、令喜。立周註:《唐書》雲天綱,益州成都人,貞觀八年(634年),卒。

第八世客相

客師

令喜:唐時為同州侍中。(立周註:一說令喜為熙公之十三世孫,那從熙公到令喜和目前的譜差了5代人)生子三:異宏、異度、異式。

第十世恕己:官至中書令,封南陽郡王,謚貞烈。生子:建康。立周註:《唐書》雲恕己,滄州東光人也。

第十一世建康:唐時為淮陽太守。生子一:高。立周註:世傳其後裔居江西南康東門壩和河北東光。

第十一世倜:唐時為工部員外郎。生子一:師儉。

第十二世高:字公頤,號旭山,妻錢氏。子四:德師德文 德某 德某 立周註:《唐書》雲袁高字公頤,恕己之孫。累官至給事中、御史中丞。建中二年(781年),擢為京畿觀察使。

第十三世德文:秘書省校書郎。生子進朝。

第十四世進朝:成都少尹,梁以象先貴,累贈左僕射。生子:忠義。

第十五世忠義:忠武軍節度判官,累贈司空。生子:敬初。

第十六世敬初:太府卿,累贈司徒、駙馬都尉。生子:象先。

第十七世象先:冊贈太師,周廣順(951-953年)中,贈中書令,追封楚國公。生子:正辭,嶬。立周註:《唐書》云:袁象先,宋州下邑人也。自稱唐中宗朝中書令、南陽郡王恕己之後。

第十八世正辭:歷衢、雄二州刺史。

嶬:至周顯德(954-959年)中,終於滄州節度使。

《新唐書》言熙後人世居樂陵東光(現為河北),袁熙為東光袁氏始祖。

史書資料

《三國志·袁紹傳》——《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及裴松之注

《後漢書·袁紹傳》

《東光世系》

影視形象

1987年歌仔戲《金縷歌》:吳美飾演袁熙;

2012年電視劇《曹操》:郭凱飾演袁熙

2013年電視劇《新洛神》:婁淇飾演袁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