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福

人物簡介

袁希福

共產黨員,主任醫師,中華名醫,腫瘤專家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學會全國委員

中國衛生聯盟客座教授

上海希福抗癌免疫研究所所長

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院長

三聯平衡療法創始人

中醫世家第八代傳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學會全國委員
中國衛生聯盟客座教授
抗癌“多靶向”“活靶點”思路首創者

生平經歷

1
袁希福出身於中醫世家,據《袁氏族譜》記載,袁氏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行醫,到嘉慶年間已經遠近聞名,獨成一派,尤其善治疑難雜症。袁希福祖上名醫袁積德等多次奉召進京,為皇親國戚治病。同治十年、光緒元年,皇帝先後頒發聖旨,誥封袁積德為“奉直大夫”。兩幅聖旨及諸多醫書秘本傳至袁希福手中,至今已整整八代。 袁希福先後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及中國中醫研究院深造,並師從多位名家。經過從醫30餘年來不斷的臨床實踐,以及對多年來所收集的6000多個抗癌秘方、單方、驗方和2000餘種中藥進行細心比較、篩選整理,並與袁氏醫方進行最佳化組合,袁希福終於摸索出以“三聯平衡療法”為代表的治癌新路子,研製出了中華靈螺、緩痛貼(原名速效抗癌拔毒膏)、天賜參、斑蟾丸、“扶正消瘤湯”系列、“消瘤透骨砂噴塗液”等內服外用六大系列,四十多個抗癌方藥。

袁希福教授數十年潛心腫瘤的臨床研究,他在2004年“中國八省市中醫腫瘤專家學術研究會”主題報告中指出,“癌症不是單一的局部病變,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反映。在治療中僅著眼於局部是不夠的,要想達到治療目的,必須全面調理、重點用藥,最終使機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陰陽平衡。 在墨爾本第六屆世界中醫藥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600餘名中醫藥專家、學者圍繞“中醫藥的現代化與飛躍”主題,就中醫理論、臨床研究、中藥研究等,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討。作為河南省醫學界的唯一代表,袁希福院長在會上作了發言,與世界各國的同仁切磋中醫抗癌的醫術與醫道,袁希福教授獨創的以“三聯平衡療法”為代表的中醫抗癌新方法引起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醫學專家的關注。他撰寫的《扶正通淤排毒“三聯平衡療法”治療晚期惡性腫瘤512例》被錄入大會論文集。

抗癌理念

袁希福袁希福

袁氏抗癌六大理念

一、癌症不單一是局部的病變,而是全身病變在局部的顯現,在治療上著眼局部的同時,必須重視全身的治療。 袁希福:"從我們現在的治療觀點來講,西醫是看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轉移、有沒有癌栓,往往盯著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療的時候,西醫也常從局部著手、重視局部,而中醫的觀點是重視全身。我是希望兩者結合起來,那樣就是一個完整的"人"。這點就是我們中國的特色。這兩個結合得好,療效一定會提高。"

中醫治療腫瘤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中總結了大量的經驗,並整理上升為理論,提出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認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發生髮展和生長過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所以在治療上更加注重整體綜合治療,踏著眼點不在於癌腫局部,而在於針對機體患癌後整體改變的調整和恢復,使其體內環境達到平衡,她明顯區別於系移植手術等局部治療的觀點,也不同於西醫只著重改善營養、減輕症狀、改善體質的所謂整體治療,中醫的整體治療是在中醫辨證論治觀點指導下進行的,即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舌質、舌苔、脈象等,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推測其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按中醫的理、法、方、藥提出治則、治發和藥物。所以中醫治療腫瘤決非一病一藥,而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治療。

腫瘤雖然只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大量的跡象表明,局部的癌腫,可在全身各系統產生廣泛的影響,並有各種症狀表現。對多數的腫瘤病人,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治療,又採取了扶正固本的方法,因此,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腫塊大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腫塊縮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長,而元氣的興衰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密切相關!

袁希福在關於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的關係時講到,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腫塊大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腫塊縮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長。

其實真正與患者生存期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元氣的盛衰。我們在治療癌症時不應該緊緊地盯著腫塊的大小,就像化療,有不少癌症患者在多次化療後,腫塊確實有些許縮小,但患者隨之出現的噁心、嘔吐、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會進一步加速腫塊的生長和癌細胞的復發、轉移。越化越弱,越弱越化,最終走入化療的惡性循環。治療方式已經逐步由以腫塊為本轉向以人為本,中醫在治療時著眼於人的體治療,在抑制局部癌腫的同時,調理人的各項器官,增強人的元氣和免疫力。無痛、無毒副作用,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康復。即便是腫塊沒有縮小,但病灶穩定,患者和正常人一樣能吃能喝能活動。在我們醫院治療好的患者中就有很多帶瘤生存十幾年的,而且至今狀況仍然良好的癌症患者。

三、癌症患者康復治療的最佳場所是家庭而不是醫院,喚起家庭成員對癌症患者的關愛與心理支持是治療癌症必不可少的環節。

生平成就生平成就

癌症患者整日生活在各種負性情緒中,生活質量低,同時這些負性情緒會極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因此,癌症患者應學會調適心理。一個人患上癌症後,會有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害怕癌症的痛苦折磨、害怕手術、害怕化療與放療的不良反應、害怕與親人分離、害怕孤立無援,同時由於癌症造成的功能障礙,對生命的威脅以及手術後引起的體像破壞等,均會導致患者消極悲觀的心理。據研究報告,癌症患者有心情抑鬱者達42%~47%,約有25%的患者抑鬱情況相當嚴重。他們整日生活在各種負性情緒中,生活質量低,同時這些負性情緒會極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而醫院雖然可以跟蹤治療病情,很有幫助,但壓抑的氣氛,不熟悉的環境都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所以如果有可以的話在家治療,患者的家屬的悉心照顧和心理安慰是看不見的治療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癌症的發生、發展與轉移有一定的規律性,癌症的主要病理可用"虛、瘀、毒"三個字來概括,而"三聯平衡療法"是將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相結合的抗癌新療法。

袁希福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同時存在三種基本病理情況:即元氣虧虛、痰凝血瘀、癌毒結聚,他用三個字來概括,即:"虛""瘀""毒"。

"虛",即元氣虧虛,或稱正虛,氣血陰陽虧虛,免疫力低下;"瘀",即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經絡不暢,包括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臟腑生理機能失衡;"毒",即癌毒,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指癌細胞對人體組織器官的侵襲及破壞,二是指癌細胞代謝產物對機體帶來的危害。所以,在治療上,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三者缺一不可。

正補虛,理氣活瘀,化痰散結,攻毒排毒,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生理機能平衡,最終使人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康復。

五、中醫藥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應當始終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並非僅適應於中晚期。

"中醫藥應該、也完全可以貫穿於腫瘤治療全過程。"這是身為上海市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學報》常務副主編,國家自然基金委、上海市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解放軍總後勤衛生部基金成果評審專家,第二軍醫大學、著名肝病專家凌昌全教授一貫堅持的學術觀點。

癌症之所以難治,就在於它的多發、復發和轉移。很多醫生只看瘤體是否切除乾淨、癌細胞是否全部殺死,輕視中醫整體治療,一味地放化療,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決術後復發和轉移問題,還會增加復發和轉移的危險。袁氏的"三聯平衡療法"正是針對腫瘤術後復發和轉移,對於剛手術的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提升患者免疫力,綜合治療預防腫瘤的復發與轉移;對於晚期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控制腫瘤的再復發和轉移,實現帶瘤生存的目的,延長患者的生命。"三聯平衡療法"是把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化,是每個具體的康復療法獨立性與整體性的結合。面對癌症要有堅定信念,在對症下藥,個性化治療方案指導下,使患者身體保持最佳狀態,消除產生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

六、癌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複雜度系統工程,主治醫師或治療小組應具備西醫學家+中醫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綜合知識。

腫瘤患者病後的心理變化與軀體的病理生理改變互為因果。80%的病人不是死於治療期,而是死於康復期。家人和醫生應幫助患者減少心理壓力和負擔,共同抗擊疾病。

很多腫瘤病人從醫院出來或完成醫院制定的手術、放化療措施後,往往感到迷茫無助,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么走。有的病人以為手術、放化療都做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可以放鬆下來休息休息了;有的人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生怕哪一天腫瘤復發;有的人覺得低人一等,瞞著所有的親戚、同事、朋友,自己也帶著沉重的精神枷鎖生活,使本該擁有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有關調查顯示,腫瘤病人中約有66%的人患抑鬱症,10%的人患神經衰弱症,8%的人患強迫症。所以腫瘤病人常出現抑鬱、焦慮、精神錯亂、厭食症等精神心理問題。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等常規治療後,病人大多存有怕復發轉移的心理隱患。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礙,免疫系統就會加快受損,這對康復十分不利。那些有心理矛盾和不安全感,慣於壓抑自己的憤怒與不滿以及受悲觀失望情緒折磨的人最容易得癌症,也最容易復發。相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睦的家庭生活,必要的社會福利保證,堅定的生活信念等都有利於患者治療後的康復。

心理治療還能增強化療藥物的療效,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對腫瘤康復有很好的協同作用。應當指出的是,心理康復治療需要腫瘤病人及其親屬與醫務人員相互理解、配合,這樣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三聯平衡療法

三聯平衡療法三聯平衡療法

三聯平衡療法是袁希福在傳統中醫理論及袁氏“陰陽平衡療法”的基礎上,結合30多年臨床抗癌實踐經驗,把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當代免疫理論、細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論及基因理論等最新醫學理論有機嫁接,融會貫通而創立的專業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的中醫藥療法。袁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存在元氣虧虛、痰凝血瘀、癌毒結聚三種基本病因病機,簡而概括為“虛、瘀、毒”,在治療中抓住這三個基本要點進行扶正補虛、消痰化瘀、攻毒散結以達到恢復患者的氣血陰陽平衡的治療目的,最終使人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平衡。

三聯平衡療法的實質內涵就是:抓住關鍵病機——“虛”“瘀”“毒”,統籌兼顧,採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對策,有的放矢,重點用藥,將扶正補虛,疏導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用藥,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生理機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中醫辨證治療

從現實中的實例報導看,凡是經用中草藥治療的癌症患者,如果治療有效,一般都很少出現西醫治療的那種副作用,這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提示:

第一、中藥確有抗癌作用;

第二、中藥抗癌不像西藥那樣單方向殺滅,而是多環節起作用。因為中藥多用複方治療,多種藥物成分,作用各不相同,功能互相協調製約,這才避免了單向作用的副反應。

第三、中醫治病講究整體調節,雖然癌症可能發生在局部,但是與整體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整體狀態如何,對局部病變影響極大,調整好全身狀態,對治療局部病變極為重要,正因為這樣,中醫治癌,既強調以毒攻毒,又同時主張攻補兼施,這樣就有利於既保證了療效,又避免了攻擊太過,應該承認中醫這種治療思路是很深刻的。

而"三聯平衡療法"包含了中醫獨有的治未病理念和有病治療,無病防病,已病防變的思想。有人說西醫讓人明明白白死去,中醫讓人稀里糊塗活著,這話不無道理。我的看法是:治未病是捷徑,讓病人能健康活著就好!

其一, 治未病是捷徑

腫瘤的治療上存在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論體系,也就存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很多醫生和病人都存在誤區,使病人走了不少彎路。例如:2009年9月,來我門診諮詢的一位患者家屬訴說,他的病人有咳嗽症狀時,在鄭大一附院檢查CT,發現肺部陰影,但無法取到病理,即無法明確診斷。建議觀察三個月,腫塊大些了可以活檢。結果三個月後複查,已經擴散了,無法治療。從早期拖到晚期,不是這個專家水平低,而是不確診就沒法治療,這是西醫理論上的缺陷。

其二,求平衡是捷徑

"三聯平衡療法"是以解決三個病機"虛、瘀、毒"為措施,以氣、血、陰、陽平衡為目標,我通過多年觀察總結,得出一種結論:腫塊大小與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而元氣的盛衰與生存期和生存質量密切相關。

其三,不走彎路是捷徑

腫瘤治療,誤區多多,司空見慣,不以為然。許多人處於對祖國醫學的偏見與無知,而首先選擇放療、化療。

例如:1.手術切除了,很成功,醫生告知無需治療,只需每三個月複查一次。而複查中往往發現復發、轉移。這時治療為時已晚,坐失良機。

2.不能手術,勉強手術,往往打開不能切除,導致免疫力驟然下降,腫瘤長的更快。

3.腫塊大一分就驚恐萬狀,不顧身體狀況,只求縮小腫塊。

我們用中藥-三聯平衡療法,治療效果要遠比放化療好得多。經我們治癒的患者,長的達10年之久的為數不少:如腦癌患者:馬先蕊, 10年;肺癌患者,姚丙午,10年;高清蓮, 11年。

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在這裡呼籲:更新觀念,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瘤為本。治病的目的是為了健康的活著!腫瘤能縮小、能消失,是患者、家屬和醫生共同的期盼,如不能消失,只要病情穩定,帶瘤生存並不可怕。

醫術精進

承傳祖方 始擔重任

傳送希望奏響福音

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天賦使然,袁氏家族與醫學相伴二百多年。這二百餘年間,時代更迭,世事變幻,中醫學歷經沉浮,這個家族卻習醫不輟。袁希福,袁氏中醫世家的第八代傳人,家傳之外,廣納博取,應時而變,不斷創新,獨創“三聯平衡療法”之克腫瘤良方。

10月12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主辦和澳洲全國中醫藥針灸學會聯合承辦的第六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向袁希福發出了邀請函,這位殫精竭慮勵志抗癌的袁氏傳人,不日將遠赴澳大利亞墨爾本與世界各國的同仁切磋醫術與醫道。

承傳祖方 始擔重任

袁氏從乾隆年間便開始行醫,到嘉慶年間已經遠近聞名,獨成一派,收集大量民間秘方,尤其善治疑難雜症。多少年來,黃河北岸的太行山區一直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癌症的高發區,該地區人民在長期與此病魔做鬥爭,袁積德創立的“陰陽平衡療法”就是其中的經典和精華,其中袁氏醫方等秘本更是“國醫精粹,治病奇方”。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袁希福肩負行醫濟眾的年代。這個袁氏中醫世家的第八代傳人,12歲時就在祖父的指導下開始熟讀《藥性總論》、《本草備要》、《湯頭歌訣》等中醫名著。除了祖父的啟蒙和薰染,還有兩個人的境遇讓袁希福深受觸動,更堅定了其畢生要用中醫藥學抗癌的決心。上世紀80年代,在盛夏割麥期間,鄰村的村支書神情驚慌地找到袁希福,說是其父親近些日子滴水不進,怕是危在旦夕,現在是麥忙時節恐無力拉其父親外出醫治,讓袁希福先救救急,一定要讓老父親的病拖過收麥期。當時剛剛中醫藥大學畢業的袁希福,根據老人的症狀給配製了一劑藥方,拌入奶粉中服用下去,不多時老人漸能進食,看到老人家躲過了這一難關,袁希福自己也信心倍增。

上世紀80年代,袁希福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除每日臨床應診外,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廣大農村,為缺醫少藥的父老鄉親義務診病。當時,有許多身患腫瘤絕症的農民,在大城市幾經周折尋求救助,最後傾家蕩產卻又醫治無效,看到他們絕望又渴盼的情景,袁希福暗自發誓,要盡畢生心血和精力降服病魔。

傳送希望奏響福音

袁希福先後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及中國中醫研究院深造,並師從多位名家,經過潛心研究以及從醫30餘年來不斷的臨床實踐,對數十年來所收集的6000多個抗癌秘方、單方、驗方和2000餘種的中藥進行細心比較篩選整理,並與袁氏醫方進行最佳化組合,終於摸索出以“三聯平衡療法”為代表的新路,為很多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命,相當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獲得了康復或痊癒。

三聯平衡療法”是把當代免疫理論、細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論及基因理論等最新醫學理論融會貫通而形成的有效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的新療法。其實質是抓住關鍵病機“虛、淤、毒”統籌兼顧,採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對策,有的放矢,重點用藥,扶正補虛,理氣化淤,化痰散結,攻毒排毒;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使臟腑機能平衡,最終使人體迴轉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康復。

臨床中,三聯平衡療法使用內服外用相結合,病變與經絡穴位相結合,治療與康復同時進行,攻毒與扶正並重,調理臟腑經絡生理功能,顯示出多靶點、全方位、多通道、立體戰的靈活策略,因而比單一的藥品治療療效好、見效快。它還非常重視靈活辨證施治。同是一種腫瘤,病情輕重緩急各不相同,併發症不完全一樣,所以,三聯平衡療法在治療時對症下藥,既有固定不變的主方,又有靈活加減的藥物,一人一方,體現了個體差異,既科學又合理,療效自然會提高。河南油田的退休工人姚丙午,2000年元月病理診斷為小細胞肺癌伴縱膈淋巴結轉移,因承受不了毒副反應,僅化療一次就拒絕了,轉而找到袁希福,給予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服中藥200多服。如今九年過去了,現在仍健康地生活著。

銘記遺訓造福世人

誠然,袁希福深諳中醫藥學“傳承”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中醫學好比一件傳世古器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傾心保護與珍愛,想當年,爺爺把視為“比命還貴”的《袁氏醫方》等秘本鄭重地交到他的手中,這些秘本凝聚了袁希福祖輩數代先人袁積德、袁矩臣、袁體用等畢生心血和經驗的結晶,記錄了大量珍貴秘方,彌足珍貴,傳到他的手中後一定要用自己的耿耿忠心和拳拳情懷使其發揚光大並傳承後世。今天《袁氏醫方》等秘本已是價值連城,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外數家醫療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曾開價千萬欲購《袁氏醫方》等珍貴資料,均被袁希福斷然回絕。

如今,袁希福不但是上海希福抗癌免疫研究所所長、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院長,而且還是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學會委員。其創辦的中醫腫瘤專科醫院以“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為特色,集“醫療、科研、康復”為一體,由於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療效顯著,前來就診的病人是應接不暇。

白淑采,鞏義康店鎮人,肝癌患者,2000年10月在省人民醫院CT診斷為肝內多發實性占位巨大型肝癌,病灶呈16.68cmX17.8cm巨大包塊兒,無法切除,經袁希福連續治療四個療程後,症狀減輕,腫塊縮小,後因經濟困難治療時斷時續。2003年6月醫院對其回訪時她如正常人一樣還能參加勞動。2004年4月河南電視台記者採訪錄像,找她時她剛從地里澆菜回來。今年4月,醫院再次回訪,她依然很健康地生活著。

河南新鄉市長垣縣的吳素蘭,今年55歲,2000年6月被確診為食管癌,因有心臟病無法手術。當時滴水難進,骨瘦如柴,經人介紹來找袁希福治療,沒想到用藥三天喝水困難的症狀很快改善了並且慢慢能進流食、半流食。繼續用藥一年多,病人症狀基本消失。今年4月醫院派人回訪,病人一切正常。還有山西的賈春祥,被確診為食管癌,開胸檢查後因周圍組織粘連無法切除;河南駐馬店的病人徐有明患食管癌,均採用“三聯平衡療法”治療,現在都已經平安度過五六個年頭。可見,中醫藥治療腫瘤、惡性腫瘤的療效越來越突顯,也讓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認識到中醫治腫瘤的奇特療效!

袁希福,這位袁氏中醫世家的第八代傳人,在中醫藥治療腫瘤的事業中感受著中醫學之美,經過30多年沉潛蘊積,醫術不斷精進,把治腫瘤的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