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譙樓

袁州譙樓

袁州譙樓,又稱宜春鼓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州譙樓位於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專門從事時間工作的地方天文台。袁州譙樓於南唐保大二年(公元 944年)由刺史劉仁瞻建造,屬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府滕強恕擴建,擴建後集測時、守時、授時三大功能為一體。

基本信息

簡介

袁州譙樓袁州譙樓
袁州譙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專門從事時間工作的地方天文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袁州譙樓於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由刺史劉仁瞻建造,屬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府滕強恕“稍新譙樓”並置銅壺、夜天池、日天池、平壺、萬水壺、水海、影表、定南針、添水桶、更籌、鐵板、鼓角,設陰陽生輪值,候籌報時,建成集測時、守時、授時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天文台。

歷史

袁州譙樓袁州譙樓
袁州譙樓創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由袁州知府騰強恕創建,是一幢卷拱式高台建築。據專家考證,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台,它集測時、守時、報時、授時功能為一體,表明我國運用天文、氣象指導民間生產生活的歷史久遠,具有很高的文物、天文價值。袁州譙樓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由袁州知府騰強恕創建,是一幢卷拱式高台建築,高12.8米,面寬11.8米,南北長23.8米。樓內置銅壺一座,有夜天池、日天池、平壺、萬水壺等。據專家考證,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台,集測時、守時、報時、授時功能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文物、天文價值。2002年9月,宜春市把袁州譙樓的修複列為全市重點城建工程之一,並聘請中國知名天文、文物、古建專家對修復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多次論證,最終確定了“修舊如舊”的維修原則。新修復的袁州譙樓,不僅外觀如創建時的原貌,而且對包括渾儀、圭表、四級銅壺滴漏、天體儀等15件古代天文儀器進行了復原製作。

保護

新修復的袁州譙樓,不僅外觀如創建時的原貌,而且對包括渾儀、圭表、四級銅壺滴漏、天體儀等15件古代天文儀器進行了復原製作。為使袁州譙樓這一歷史瑰寶得到充分展示,發揮其科普、旅遊功效,宜春市還拆遷了袁州譙樓周邊民用、商用建築,興建占地30畝的天文廣場。同時,在廣場南北兩側建設有現代天文館天象館,用於天文觀測和天文圖片展示,使之成為國內唯一的地方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的天文台

名稱 所在地 修建時間
上海外灘氣象信號台 上海 1907年
登封觀星台 河南登封 1279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河北省興隆縣 2001年
紫金山天文台 江蘇南京 1934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 1962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 河北省興隆縣 1968年
雲南天文台 雲南昆明 1939年
袁州譙樓 江西省宜春市 1944年
中山大學天文台舊址 廣東省廣州市 1929年
佘山天文台 上海市松江區 1900年
杭高天文社 浙江杭州 2001年
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 江蘇盱眙
陝西天文台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1966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