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的時代

《衰退的時代》講述了超越自然生物鏈是以不可再生資源的替補性占有消耗為前提、以一個又一個可再生資源的陸續消亡為代價。工業文明僅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道耀眼的閃電。當不可再生資源的供給不能繼續支撐市場化工業文明的動態平衡,當工業文明的文化、科技、制度等不再能創造滿足時空條件約束的“有效需求”,長期的、沒有回頭路的“衰退的時代”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到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衰退的時代

衰退時代的到來,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幸事!因為,衰退總比毀滅好。嚴格意義上講,地球上人類的工業文明是一種“種群慢性自殺的文明”,也許、或者說,工業文明是人類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但看看今天的地球,就知其不可持續。這也是言者樂見此次世界性危機的發生髮展,樂觀面對衰退時代到來的原因。為此,我們在批判資本市場貪婪的同時,也要感謝它對經濟、社會、自然失衡信號的放大功能。起碼為人類的自我救贖爭取了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或許,這也是人類自調適能力的體現。

縱觀人類至今的歷史,身處其中看,歐洲或許可以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形態分類,中國可以按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世襲帝國官僚社會、以及如今中國大陸冠之以社會主義的社會和中國台灣的資本主義社會等形態分類。如跳出人本位看,原始文明是狩獵社會,原始人類是自然之子;農牧文明是“自然發展的循環經濟社會”,農牧民是自然的弟妹;現在全球則都是工業文明的社會,是“線性發展的非循環經濟社會”,貪慾的現代人自以為成了自然的上帝;如果是市場經濟的工業文明,則是為了增長而增長的、“強迫性線性發展的非循環經濟社會”,貪得無厭的現代市場經濟人則狂妄地成為“趕盡殺絕”自然的掠食者。

天人顛倒數個世紀,衰退時代的來到,就是遲早的事。衰退時代的“苦日子”,是今天、可能還會禍及下一代人,為工業文明的盛宴、為忘乎所以的貪婪所必須支付的代價,為未來的文明所必須作出的貢獻。而一切試圖回到“美好過去”的“救市”行為,不僅僅是徒勞的、還是有害的。至於未來的文明是什麼。十之八九跑不出“科學理性的生態循環經濟社會”。人類還是會回到自然之子的位置,只不過更高層次罷了。

面對已經持續了一年之多、百界性經濟危機,多數國家都採取了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應對,似乎指望只要錢足夠多、股市樓市足夠旺,就可以度過難關。這是短視、是工業文明社會精英們雖然合情合理、但是非常有害的選擇;這樣做不僅僅將帶來滯漲,並且阻礙了、起碼延緩了社會的轉型,惡果在不遠的將來將會顯現。唯有新需求,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有效新需求,才會帶來真正的安全且持久的繁榮。

言者注意到發展新能源終於由“共識”、成為當今世界多數國家政府政策的重點產業選擇,雖然和自殺性的“救市與保舊”相比,尚說得多、做的少,但畢竟開始擺脫依靠不可再生能源的生存發展之路。然,即便如此,或者可再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成為全球官民一致投資的寵兒,那么開拓新能源是為了頑強固守發展現在的生活方式,還是成為人類更文明的新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礎。前種選擇依然是短視之舉,並且不可能到達再次持久繁榮的彼岸。人類的永續繁榮發展,需要可再生的新能源、更需要新文化、更需要新的社會制度、更需要新的生活方式……

編輯推薦

《衰退的時代》是陳平編著的,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平 泰德時代科技董事長兼總裁、陽光衛視董事長特約評論員。學者出身,1990年棄文經商、旗下有科技、傳媒、投資等產業。

媒體評論

陳平先生的視角總是非常有意思,他的學者背景加上現在又身在中國經濟的前線,一直給予他清晰的理論分析框架和第一手實戰素材。這些年他又主持陽光衛視的思想性和社會觀察性節目,讓他不僅能展現自己的思想火花,也能啟發各類嘉賓的思索。《衰退的時代》一書反映了陳先生多年對中國現在和未來發展問題的思考,本書值得所有關心中國前景的有識之士閱讀。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金融學教授 陳志武 

陳平先生的講壇我聽了一些。我的印象是他的論衡很有思想和見解,不但對馬克思主義的《資本論》和經濟理論有研究,而且對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也有很好的了解。關鍵是他具有學者的獨立思考和對許多當前的經濟社會問題有獨到見解,而不趨附官道和眾議。對當前經濟危機能穿透表象,洞悉未來,居安而思危。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蔡定劍

在當今之世,談論經濟話題,一般來說比較保險,但如果有人把經濟問題拉出來,扯到政治、社會、制度,也許就不那么保險了。如果談話的人觀點鮮明,機鋒處處,就有點意思了。如果還能夠站在另外一座山上,比如哲學和文化,瞭望我們現在的經濟問題,就更是引人入勝。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全球經濟危機之我見

深度剖析全球金融風暴成因

金融市場的異化催生經濟泡沫

尊重規律 順勢而為應對危機

第二輪經濟危機衝擊實體經濟

經濟危機帶來社會的不穩定性

經濟危機顛覆了原有的文化價值體系

全球金融危機中的中國機會

第二篇 剖析中國面臨的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由來已久

深化體制改革 釋放財富存量

股市開門紅不是經濟復甦的代名詞

向深水區要改革紅利

改革開放30年的得與失

反思危機前的中國經濟決策

放權讓利 拉動民需

第三篇 以深化改革促經濟危機的解決

要靠改革推動經濟成長

拉動內需要擴大出口的支撐

發揮大中華經濟圈優勢 走出危機

擴大良性就業 實現產業振興

失業率是比GDP更重要的經濟指標

只有開放市場才能促進就業 拉動內需要擴大出口的支撐

發揮大中華經濟圈優勢 走出危

擴大良性就業 實現

前言

本書名《衰退的時代》並非為了聳人聽聞、譁眾取寵,博市場之眼球、圖發行的天量,惡飽私囊。言者堅信自己的判斷,並且是樂觀地堅信:今天的世界,不分東方與西方、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因為都屬於工業文明社會,故概莫能外都已經進入“衰退的時代”,並且是一個長期和沒有回頭繁榮之路的衰退時代。

何言如此危局?因為,我們正在經歷的經濟危機是“工業文明由盛而衰的危機”。工業文明是建立在以不斷擴大占有、加速並增加消耗不可再生資源(包括生存空間資源)基礎之上,並超越自然生物鏈而繁衍的具有想像力物種(人類)的生存方式。

顯然,不可再生的資源,就是越用越少的資源;超越自然生物鏈是以不可再生資源的替補性占有消耗為前提、以一個又一個可再生資源的陸續消亡為代價。工業文明僅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道耀眼的閃電。當不可再生資源的供給不能繼續支撐市場化工業文明的動態平衡,當工業文明的文化、科技、制度等不再能創造滿足時空條件約束的“有效需求”,長期的、沒有回頭路的“衰退的時代”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到來。

精彩書摘

第一篇 全球經濟危機之我見

深度剖析全球金融風暴成因

【導讀】 目前,我們所面臨的這次經濟危機是由兩個主要的因素——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的。現代科學產生後,人類的價值觀、社會體系、文明狀態、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就完全走上了依靠征服自然、無休止地掠奪自然,這樣一種道路。這次危機之所以發生,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生產過剩和過度發行貨幣。從表面上看這次危機是由產能過剩導致的,但實際上不是,因為還有很多地方還買不起產品。而貨幣發行過度是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已開發國家強勢文明、強勢政治和強勢經濟的結果。

主持人:前不久,古斯塔夫颶風登入美國的時候,由於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所以沒有在美國造成太大的影響。現在,在世界經濟領域也有一股颶風正在襲來,我們的經濟體系是否牢固,能否抵禦住這次經濟衰退的颶風的影響呢?

陳平:你剛才把這次經濟危機比喻成一股颶風,但我想用颶風形容應該說不完全恰當。為什麼呢?颶風一掃而過,來勢兇猛,但來得快去得也快。人們今天可能感覺到這次經濟危機來勢挺兇猛,但實際上它已經出現相當一段時間了,應該說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在歐美出現,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價格、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消費的逐步疲軟。再就是金融壞賬,像次貸就是這次經濟危機到來的一種症候。

主持人:按照您剛才的描述,目前全球經濟正在面臨著三種困難。第一種是經濟衰退,第二種是通貨膨脹,第三種是經濟秩序的混亂。

陳平:目前我們面臨的是因為貨幣發行過多或者投機導致的危機。貨幣投機是由於對信貸風險的評估和控制不力等原因造成的。貨幣過度發行導致通貨膨脹,這次危機是一場全面的、深層次的經濟危機。

主持人:您把這次經濟危機定義成全面的、深層次的經濟危機,同時,您分析目前這次經濟危機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生產過剩和過度發行貨幣。

陳平:第一,這次危機從表面上看是由生產過剩、產能過剩導致的,但實際上不是,還有很多地方還得不到所需的產品呢。

主持人:對,很多地方買不起產品嘛。

陳平:第二,貨幣過度發行。但為什麼會發行過多貨幣?因為有全球化這個前提。美國人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可以通過把“兩房”國有化為次貸危機埋單,還有像貝爾斯登出問題,美國政府也可以出手。現在中國很多人也在呼籲政府出手救市。

主持人:對,救股市,救樓市。

陳平:我經常說,美國可以說是君子動口又動手,但今天的中國要君子動口又動手就難了。

主持人:怎么講呢?

陳平:動手是要有條件的。用2000億美元來救“兩房”,但印出來的2000億美元是要消化掉的。怎么消化?還是要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消化。

主持人:實際上是其他國家來幫美國分擔這個錢。

陳平:對。今天中國說救市,但錢從哪兒來呢?現在報紙上經常有學者各出高招,說財政應該如何拉動經濟,應該怎么加大投資推動。但他們想過沒有,這錢從哪裡來?

主持人:這些可能是君子動口的說法,沒有想動手的問題。

陳平:任何時候不可能有無源之水。前面我說的兩個基本因素,都源於人類征服自然的價值觀和社會體制,這種生產方式使得強者得到的越多,弱者得到的就越少。這樣的全球體制到今天走不下去了。所以,這一次的危機要改變的不是一個貨幣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產能的問題,而是我們應該思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新價值觀和新的全球化體制,這才是根本所在。

主持人:在20世紀有兩次影響非常深遠的大危機,一次是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還有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由石油危機引起的危機。

插圖

衰退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