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哭靈

行路哭靈

康氏(白)不用。 康氏(白)不用。 張仁(白)是。

簡介

此戲為京劇釣金龜後續一折。講的是釣金龜中,張義上路後發生的事情。
主要角色
康氏:老
張義:
張仁:老生

情節

張媼次子張義,奉母命至祥符縣署中,被惡嫂王氏所害。張媼自次子動身之後,倚閭而望。經久無音信,不免朝暮相思,忽又夢見次子七孔流血,驚疑不巳。不憚跋涉之勞,沿途求乞,奔赴祥符,訪查次子下落。及與長子張仁晤面之後,細細盤問,始知次子果然身死,憤激悲痛,達於極點。乃住宿於靈柩之旁,冀有所感遇。而次子鬼魂竟來託夢,將惡嫂如何設謀,如何致死,所受慘痛情形,一一訴於母前,並謂含冤於地下,心實不甘,若焚牒於城隍神,自得靈爽之報應。明日早起,張媼在長子前託辭還願,索取香燭費,往呈訴雲。

注釋

是劇為老旦唱工重頭,即本考第二冊所載《釣金龜》之後本。京名伶,如龔雲甫王又宸等亦皆串演,頗受觀劇者之歡迎。坤角中惟苗鑫如出色當行。餘外諸藝員雖有可取,總不及三人之唱做兼優,允稱完璧。

劇本

【第一場】
(康氏上。)

行路哭靈》李多奎飾康氏行路哭靈》李多奎飾康氏
康氏 (引子) 光陰催人似箭,滿頭蓬鬢如霜。
(念) 四季輪流不可擋,金烏玉兔兩頭忙。姣兒上京無音信,倚閭懸望不還鄉。
(白) 老身康氏,配夫張世華,不幸早年棄世,所生二子。長子張仁,次子張義。張仁上京得中二甲進士,叩蒙聖恩出授祥符縣正堂,修有家書回來,接我母子到任同享榮華,不料被王氏父女將書藏瞞,他二人上京去了。我命張義去往祥符縣探聽情形,一去二月,毫無音信回來。昨夜三更時分,夢見張義孩兒回來,站在面前,只見他七孔流血,口叫“母親,孩兒已被他人所害”,把老身驚醒,乃是南柯一夢。哎呀,兒嚇!沒有此事便好,倘有此事,叫為娘怎么得了。哎呀呀呸!夢中之言不要信他。想老身獨守寒窯,飢餓難忍,不如往祥符縣一走,找尋我那張義孩兒,就此起程便了。
(二簧慢板) 恨只恨張仁兒把心來喪,
為什麼授高官不念親娘。
寄家書怎由得王氏藏抗,
接妻子享榮華娘受飢況。
這事兒我不信命兒探望,
兩月整未見他轉回家鄉。
自張義離別後朝思暮想,
每晚間夢顛倒難解其詳。
無奈何涉迢遙親自一往,
可憐我年邁人苦受風霜。
(康氏下。)
【第二場】
(張義扮鬼上。)
張義 (念) 可恨王氏太不良,七寸鋼釘把命傷。有心要見親娘面,怎奈陰陽不相當。
(白) 吾張義鬼魂是也。奉了母親之命,來到祥符找尋兄長,不想王氏起下狠心,用七寸鋼釘將我釘死。今母親到此找尋於我,不免在此中途顯出靈魂與母相見一番。遠遠望見母親來也。
(康氏上。)
康氏 (二簧導板) 東方白曙河光亮,
(張義迎,康氏跌,張義下。)
康氏 (白) 嚇!
(二簧搖板) 分明是張義兒站在面前。
(白) 喔,方才一陣陰風,見我張義孩兒阻我去路,為何一霎時就不見了?喔,是了,想老身終日思想於他,因此暗生奇異。張仁呀,張仁!你兄弟沒有兇險便罷,如有差誤,為娘豈肯與你干休。想老身行路,已經數日,未知祥符縣還有多少的路程,待我前面問個明白。
(二簧搖板) 出門來只曉得往前奔走,
並未曾問祥符多少路程。
(白) 列位大爺們。
路人 (內白) 做什麼?
康氏 (白) 借問一聲。
路人 (內白) 借問什麼?
康氏 (白) 這裡到祥符縣,還有多少路程?
路人 (內白) 此去祥符縣,還有五十里之遙,見有高大城郭便是了。
康氏 (白) 多謝指教。
(二簧搖板) 為我子走得我體酸足脹,
一路上宿古廟乞討村莊。
但願得此一去得見兒面,
母子們回寒窯仍度日光。
(康氏下。)
【第三場】
(張仁上。)
張仁 (引子) 得受朝庭欽選,禮儀忠孝當先。
(念) 三更燈火五更寒,為官容易讀書難。一舉成名光耀祖,當思父母養育年。
(白) 下官張仁,乃河南孟津縣人氏,上京得中二甲進士,叩蒙聖恩,出授祥符縣正堂,自上任以來,落得清閒。只因兄弟上得京來,忽然身故,是下官終朝悲切,這也不然。今日心驚肉跳,不知是何凶吉。
(家院暗上。)
張仁 (白) 家院過來。
家院 (白) 有。
張仁 (白) 門上有事即來通報。
家院 (白) 是。
(張仁下。康氏上。)
康氏 (白) 奔走蹊蹺路,不覺到祥符。一路問來,此間便是祥符。
門上大哥在哪裡?
家院 (白) 哪裡來的?
康氏 (白) 此間可是張老爺衙門?
家院 (白) 正是。問他做甚?
康氏 (白) 相煩大哥通報,只說河南孟津縣鄉鄰求見。
家院 (白) 站著。
啟稟老爺:河南孟津縣有鄉鄰求見。
張仁 (內白) 與老爺傳話出去,說老爺為官清廉,從不周濟鄉鄰。
家院 (白) 老爺為官清廉,從不周濟鄉鄰。
康氏 (白) 喔,這畜生做了官,連鄉鄰都沒有了。再煩大哥說上一聲,只說河南孟津縣有一婆子年方六十三歲前來問安。他若不信,只說蜂兒的母,蜜兒的娘要見。
家院 (白) 站著。
啟老爺:外面有一老婆子,自稱年方六十三歲,是蜂兒的母,蜜兒的娘,定要求見老爺。
(張仁上。)
張仁 (白) 哎呀,原來太夫人到了。吩咐大開中門迎接。
家院 (白) 是。
(吹打。)
家院 (白) 叩見太夫人。
康氏 (白) 罷了。
張仁 (白) 孩兒迎接母親。
康氏 (白) 你可是張老爺?
張仁 (白) 孩兒死罪。
康氏 (白) 念老婆子山遙路遠,未便前來問安,望老爺恕罪。
張仁 (白) 老母之言,孩兒吃罪不起,請母親台坐,孩兒請罪。
康氏 (白) 這是張老爺賜的座位,我就大膽坐下了。
張仁 (白) 孩兒罪該萬死。
康氏 (白) 你這畜生到京得中黃榜,也該修書回家,教為娘的得知,因何片紙皆無,是何道理?
張仁 (白) 哎呀,母親!孩兒得中之後,即要修書回家,迎接母親到任同享榮華,不想岳父王松將書藏瞞,實非孩兒不孝。
康氏 (白) 這也罷了。
張仁 (白) 丫鬟。
丫鬟 (內白) 有。
張仁 (白) 看茶來,請太夫人用茶。
康氏 (白) 不用。為娘在河下已曾吃過冷水的了。
張仁 (白) 看衣來,請太夫人更換。
康氏 (白) 不消。留於王氏夫人穿用。
張仁 (白) 呀,母親到得衙來,茶也不喝,衣也不換,叫孩兒怎么吃得起罪。
康氏 (白) 你既知孝心,就該著人送到家中。難道為娘,山遙路遠,前來討吃討穿的不成?
張仁 (白) 孩兒不孝。
康氏 (白) 我且問你,在家好,在外好?
張仁 (白) 在家好,在外也好。
康氏 (白) 在家有什麼好處?想為娘在家,衣衫襤縷,皮黃骨瘦。誰似你在外,享榮華,受富貴,食得是山珍海味,穿得是綾羅綢緞。
張仁 (白) 母親教訓。
康氏 (白) 你的官從何來?
張仁 (白) 官從書得來。
康氏 (白) 你的身從何來?
張仁 (白) 身從親母所生。
康氏 (白) 哎呀,畜生你也知道,身從為娘所生么!你還不與我跪下來。
(張仁跪。)
張仁 (白) 哎呀,母親嚇!
康氏 (二簧快三眼) 康氏女坐二堂珠淚滾滾,
罵一聲不孝兒細聽分明:
(二簧原板) 曾記得兒的父早年喪命,
撇下了母子們好不傷心。
缺三餐少二頓饑寒難忍,
只落得懸金甑寒窯存身。
街坊上花大姐勸娘改嫁,
丟不下年幼兒難以安心。
我本當攜二子另行改嫁,
又恐怕前有子兒難容身。
千般想萬般思無計可行,
我只得勤漿洗苦度光陰。
娘也曾送畜生南學苦讀,
到如今做高官不顧娘親。
有一班行孝子兒且來聽,
有為娘一宗宗細說分明:
那郭巨埋親兒省乳供母,
那孟宗哭冬筍治母疾病。
王祥子臥冰中得魚孝親,
那賈甫賣自身安葬父母。
這一班行孝子揚名千古,
不孝兒在世上枉讀五經。
恨不得舉拐杖將兒來打,
張仁 (哭) 哎,母親嚇!
康氏 (二簧原板) 怎奈他受朝官暫且停留。
張仁 (二簧原板) 有張仁跪二堂低頭領教,
尊一聲老娘親細聽根苗:
上京來中黃榜修書捷報,
恨只恨王氏女把信藏過。
到如今拋娘親兒行不孝,
望母親恕孩兒天大罪條。
康氏 (二簧原板) 聞兒言把我的牙關緊咬,
為什麼重妻子反把母拋。
一霎時氣得我心中煩惱,
(白) 畜生嚇!
(二簧搖板) 不孝名傳天下萬古人吵。
張仁 (白) 孩兒萬死之罪,望母親恕過,請老母后堂用膳。
康氏 (白) 不用。為娘在途中已曾乞討過的了。兒嚇,為娘到了許久,怎么不見你兄弟張義?
張仁 (白) 兄弟么,人家請他吃酒去了。
康氏 (白) 喔,人家請他吃酒去了。
張仁 (白) 正是。
康氏 (白) 快快著人前去喚他回來,只說為娘的到了。
張仁 (白) 是。
哎嚇且住。兄弟已死,叫我把什麼人交付於他。事到如今,不得不說,不得不講。
哎嚇母親,兄弟一至衙來,不幸陡然身死。
康氏 (白) 你待怎講?
張仁 (白) 陡然身死。
康氏 (白) 哎嚇,不好了!
(康氏昏。)
張仁 (白) 母親甦醒。
康氏 (二簧導板) 聽罷言來三魂杳,
(三叫頭) 張義!我兒!兒嚇!
張仁 (白) 這事怎么得了。
康氏 (二簧搖板) 好似鋼刀刺我心,
回頭便把張仁叫,
兄弟之死究何因?
(白) 張仁,可曾與你兄弟相會過來?
張仁 (白) 孩兒相會過的。
康氏 (白) 靈柩現在何處?
張仁 (白) 現在衙後東邊書院。
康氏 (白) 帶路後衙。為娘前去一見。
張仁 (白) 孩兒知道。
康氏 (二簧搖板) 怪不得幾日心內跳,
夢不想張義兒一命消。
叫張仁帶路後衙到,
張仁 (白) 是。
(康氏、張仁同走圓場。)
康氏 (二簧搖板) 一見靈柩珠淚拋。
(三叫頭) 張義!我兒!哎呀兒嚇!
(二簧搖板) 坐得窯來端端好,
為什麼一旦喪荒郊。
為娘年邁有誰靠,
黑髮人反別老年高。
(白) 張仁,你兄弟臨死之時,你可在衙內?
張仁 (白) 孩兒下鄉踏青去了。回衙才知。
康氏 (白) 何人殯葬。
張仁 (白) 王氏殯葬。
康氏 (白) 你可驗得明白?
張仁 (白) 孩兒驗得明白。
康氏 (白) 兒嚇,只要你驗得明白就好。
張仁 (白) 啟母親:兄弟已死,不能復生,請母親不必悲痛,上房安睡罷。
康氏 (白) 為娘今夜不睡。
張仁 (白) 一路受過風霜,焉有不睡之理。
康氏 (白) 為娘今夜就在你兄弟靈前打睡
張仁 (白) 孩兒在此陪伴母親。
康氏 (白) 你去陪王夫人睡罷。
張仁 (白) 孩兒不敢。
康氏 (白) 要你陪伴什麼!還不與我下去。
張仁 (白) 孩兒遵命。
(念) 為兒要盡孝,母命敢不遵。
(張仁下。起初更鼓。)
康氏 (白) 兒嚇,為娘命你來此找尋兄長,不想兒竟沒於此間,思想起來,好不痛煞人也。
(二簧原板) 在家中貧苦多安逸,
到如今一命歸陰間。
顏回短命年壽少,
我的兒中年一命消。
(起二更鼓。)
康氏 (二簧原板) 常言道養兒來待老,
積穀防饑劬勤勞。
至今朝半途空廢了,
燕子銜泥兩離巢。
(起三更鼓。)
康氏 (二簧原板) 兒自幼隨為娘受苦非小,
無得一刻樂逍遙。
賢孝的兒郎命偏夭,
拋棄為娘沒下梢
(康氏睡,張義上。)
張義 (念) 盪影無蹤,元陽已散,日化泥來晚化風。
(白) 吾乃張義鬼魂是也。來此已是靈堂。
哎呀,母親嚇!
(康氏醒,驚抖。張義下。)
康氏 (白) 嚇,方才朦朧之間,只見張義孩兒蓬頭亂髮,七孔流血,一霎時就不見了。莫非他死得不明?
哎嚇兒呀!你若身死不明,今晚為娘在你靈前睡,有什麼冤情,託夢與吾,為娘與你伸冤雪恨。兒嚇、嚇!
(康氏睡。起四更鼓。張義上)。
張義 (二簧搖板) 城隍廟裡掛了號,
三魂七魄赴九幽。
一陣陰風吹來到,
只見母親睡悠悠。
兒奉母命把兄找,
一路來到祥符縣。
到任來遇著王氏嫂,
七寸鋼釘把兒喪。
包爺駕落城隍廟,
陰陽雙斷不差謬。
望母親與兒去代告,
報仇雪恨兒冤消。
我本當與母多哀告,
金雞三唱鐵馬搖。
兒今仍歸陰司府,
與母親陰陽兩隔不相交。
(張義下。起五更鼓。康氏醒。)
康氏 (二簧搖板) 夢魂里聽兒把冤訴
卻原來王氏害兒身。
他叫我城隍廟把狀告,
包爺面前訴冤枉。
(張仁上。)
張仁 (念) 母住東書院,兒心不安然。
(白) 母親請用茶。
康氏 (白) 兒嚇,有銀子借幾兩為娘使用。
張仁 (白) 母親要銀子何用?
康氏 (白) 為娘一路而來,在城隍廟許下心愿,現要買些香燭前去酬謝。
張仁 (白) 既然如此,孩兒與你媳婦一同前去。
康氏 (白) 不用你們同去。
張仁 (白) 命馬夫送母親前去。
康氏 (白) 為娘千里迢迢也曾到此,城隍廟離此不過數里,要馬夫何用。快與我下去。
張仁 (白) 是。孩兒不能送母親前去,望母親早去早回。
康氏 (白) 知道了。你只管下去。
(張仁下。)
康氏 (三叫頭) 張義!我兒!哎呀兒嚇!
(康氏下。)
(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