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皮菜

血皮菜

血皮菜,所屬植物界,屬菊科,分布在四川南部既宜賓、自貢、瀘州、內江等地。

基本信息

概述

血皮菜血皮菜

中國藥典記載血皮菜是觀音莧的別名,又稱紫背菜。觀音莧出自《重慶草藥》。《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記載:紫背菜有治咳血、血崩、經痛、血氣虧、支氣管炎、盆腔炎、中暑、阿m巴痢疾和外用創傷止血等功效。據福建農科院試驗中心測試,每100g紫背菜含水分91.49~91.66g,含粗蛋白質16.26~19.18g,抗壞血酸22.5mg。它的礦質營養較豐富,特別是鐵、銅、鋅等微量元素含量較高(表1-2)。還含有黃酮甙成分,這類物質無毒,有延長抗壞血酸的作用和減少血管紫般的作用,對惡性生長細胞有中度抗效。紫背菜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基本上不受病蟲為害,無農藥污染。其嫩枝葉做菜,質脆嫩,具有菊科類植物的特殊清香,風味獨特。民間認為紫背菜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是一種有益於人類健康保健蔬菜。
觀音莧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帶肉質。根粗壯。莖直立,多分枝,囊紫色,有細棱,嫩莖被微毛,後變無毛。單葉互生。莖下部葉有柄,紫紅色,上部葉幾無柄;葉片橢圓形或卵表,長6-10cm,寬1.6-3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產下延,邊緣有粗鋸齒,有時下部具1對淺裂片,上面綠色,被微毛,下面紅紫色,無毛。頭狀花序直徑1.5-2cm,在莖頂作傘房狀疏散排列;總苞筒狀;總苞片草質,2層,外層的條形,似小苞片狀,長為內層的1/3-1/2,內層條形,邊緣膜質;全為丙性管狀花,花冠黃色;花葯基端鈍,先端有附片;花柱分枝,具長鑽形有毛的附屬器。瘦果長圓形,扁,有縱線條,被微毛;冠毛白色,絹毛狀。花期10-12月。本品常稱紅番莧,另有白番莧為其同屬植物白子菜Gynuradivaricata(L.)DC.。

藥品簡述

血皮菜血皮菜

藥名:觀音莧。
漢語拼音:guanyinxian。
英文名:all-grassofTwocolorVelvetplan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nurbicolor(Roxb.)DC.
功效分類:活血藥;止血藥;解毒藥。
科屬分類:菊科。
別名:木耳菜、血皮菜、水三七、血匹菜、紫背天葵、紅番莧、紅毛番、紅莧菜、紅菜、當歸菜、紅玉菜、紫背菜、紅背三七、觀間菜、葉下紅、紅前菜、紅冬楓、紅風菜。
性味:味辛;甘;性涼。
歸經:(暫缺資料)
功能:清熱涼血;解毒消毒。
主治:咳血;崩漏;外傷出血;痛經;痢疾;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潰瘍久不收斂。疔瘡癰腫,甲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9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及低山陰濕處或栽培於信宅附近土坎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及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觀音莧的全草。
採收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暫缺資料)

中藥化學成分

1、含花色甙(anthocyanin)[1-3]。
2、營養成分:觀音莧是一種很好的集營養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每100克葉片中含水分92.79g、粗脂肪0.18g、粗蛋白2.11g、粗纖維0.94g、維生素A5644國際單位、生素B10.01mg、維生素B20.13mg、維生素C0.78mg、鉀136.41mg、鈣89.66mg、鐵1.61mg、磷18.73mg、煙酸0.59mg。鮮嫩莖葉和嫩梢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還含有黃酮苷等。據測定,每100g乾物質中含鈣1.4~3.0g、磷0.17~0.39g、銅1.34~2.52mg、鐵20.97mg、鋅2.60~7.22mg、錳0.47~14.87mg。

常用選方  

1、治病經:紅番莧鮮葉二至四兩,用酒炒制三至七次後,開水沖燉,飯前服。
2、治創傷出血:鮮紅番莧搗爛敷。
3、治咳血:鮮紅番莧二至四兩。水煎服。
4、治潰瘍久不收口:乾紅番莧葉,研細末,撒瘡口。(選方出《福建中草藥》)

食用方法

1、蒜茸血皮菜:血皮菜250克,將其切成約3厘米長,在油鍋中加入蒜茸,加入血皮菜快火炒2分鐘,調味即可。
2、豬肝血皮菜:血皮菜250克,豬肝500克,姜、蔥、蒜、辣椒、花椒、醬油、料酒、鹽、雞精、澱粉各適量,將豬肝切薄片,血皮菜摘成小段,姜切片或絲,蔥、辣椒切段,蒜切片,將豬肝用澱粉攪拌均勻,將鍋燒熱下油,放入花椒、姜、蔥、蒜、辣椒炒香,放入豬肝、醬油、料酒炒至八成熟放入血皮菜鹽、雞精翻炒至血皮菜熟即可。

相關菜譜

血皮菜血皮菜

食用嫩梢,可炒食、做湯、打火鍋,具特殊香味,鮮嫩可口,炒食加腐乳、沙茶醬等佐料,獨具風味。
紫背菜滾鹹蛋湯  
材料:紫背菜400克、鹹蛋2個、生薑3片。
烹製:紫背菜洗淨;鹹蛋去殼。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和鹹蛋黃,武火滾沸約5分鐘,下紫背菜滾沸至熟,改為文火均勻地放入拌勻的鹹蛋白,因鹹蛋已具鹹味、試味後才下或不下食鹽,調入少許生油便可。亦湯亦菜,此量可供3~4人用。
爆炒紫背菜
食材:紫背菜250g、蒜頭2粒、食用油若干、鹽少許
製法:熱鍋加冷油,然後滾鍋邊,讓熱度均勻;落拍碎的蒜頭爆香,再落少許鹽炒一炒; 
紫背菜入鍋,快速翻炒,起鍋。
口感:脆嫩可口,清香撲鼻,風味獨特。
營養:鐵、銅、鋅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還含有黃酮甙成分。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

文獻論述

血皮菜血皮菜

1、《植物名實圖考》:治婦人血病,酒煎服。
2、《重慶草藥》:治血氣痛、血崩。
3、《福建中草藥》:生血止血,清熱消腫。
4、《全國中草藥彙編》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半野生蔬菜,鮮葉和嫩梢含維C較高,含有黃酮苷,可以延長維C的作用,減少血管紫癜,提高抗寄生蟲和抗病毒能力。紫背菜還有治咳血、痛經、血氣虧、支氣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痢疾和外用創傷止血等功效。食用嫩梢,可炒食、做湯、打火鍋,具特殊香味,鮮嫩可口,炒食加腐乳、沙茶醬等佐料,獨具風味。
5、郭沫若贊之曰“客來不用茶和酒,觀音莧酌滿情”。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全草長30-60cm,無毛。葉互生,多皺縮,綠褐色,背面帶紫以,完整葉展平後,葉片呈橢圓狀披針形,長6-9cm,寬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狀,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葉柄短,帶紫褐色。可見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瘦果紅棕色,冠毛多,氣微,味微甘。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紫背菜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當氣溫低於10度時即停止生長。遇霜凍地上部分即死亡,僅靠肉質根在土壤中越冬。枝葉生長最適溫度25~30度。紫背菜屬短日照植物,較耐陰,在樹蔭或房屋前後隙地和向陰的地坎邊均生長良好。光照充足,其葉色更鮮艷亮澤‘但忌烈日灼射,在炎熱的夏季強陽光的曝曬下,生長不良。紫背菜耐肥耐濕,喜濕潤、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地層深厚的土壤。
繁殖方法
(1) 扦插:這是栽培中普遍采扦插
用的方法,在華南地區周年可進行,其他地區以4~8月份為宜。若用保護地栽培則同樣可進行周年扦插。扦插前要準備好苗床,選土層深厚、肥沃而疏鬆的砂壤土進行耕翻、耙平,作為1.2~1.3m寬的畦,畦高20cm,畦長20m左右。從母株上選擇生長充實的枝條剪下做插條,每根插條長10cm左右,剪口削成斜面,插條上端留2~3片葉,下端葉片剪除。扦插時,先用一小棍與畦面成45度角斜向插入,抽出小棍,再將插條順勢插入,入土深5~7cm,用手按緊土,使插條與土緊密接觸。扦插完後立即灌透水,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度80%以上,約1個月左右,新根長出即可移栽。也可直接在定植地上扦插。若繁殖少量植株,還可用瓶子裝水進行水插,約半個月即可長出根系,即可栽種。
(2) 分根:早春2月份萌芽前,將地下宿根挖起,分切成數株,栽於苗床或定植穴內,勤澆水保持濕潤,亦可長出新株。
定植
苗床中經扦插或分根繁育的苗子,約40~50天即可定植。為了獲得高產和優質產品,紫背菜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夏季烈日曝曬少、冬季又較溫暖的地方。要求地勢高燥、不積水、地下水位60cm以下。選好地後,要進行深翻,並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欄糞3000~5000kg,石灰200kg,草木灰100kg,然後做窄畦,哇寬0.6~0.9m,高明cm,長30m左右,每畦種2~3行,行距30cm,株距15~20cm,栽植深度比苗床深2~3cm。栽後立即澆水,促進成活。因苗子根系較弱,移苗時儘量帶土、少傷根。
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
剛定植,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星期苗子成活後,即要澆5%左右的稀薄糞水,或0.1%的尿素溶液。定植後30~40天即可開始採收,每次採收後都要施一次追肥,用30%的稀糞水或2%的尿素溶液潑澆。每採收2~3次,要補充一些磷鉀肥,如撒施草木灰100kg/667平方米,或鈣鎂磷10kg/667平方米。澆水很重要,除結合施肥澆水外,還需要根據天氣補充澆水,尤其是7~9月份,溫度高而乾旱,每天都應澆1~2次水。使枝葉生長旺盛,色澤鮮艷,質脆嫩。
每次採收後或是大雨過後,澆水過後,都要進行中耕,使土壤疏鬆,以促進根系生長和腋芽萌生,並且剷除雜草,節約養分。同時要進行根際培土,將行間的土逐漸向根部培土,促使不定根的抽生和根芽萌發新株,並有利於保護根系越冬。
小棚覆蓋
增加冬季產量:當氣溫下降到15度左右時,紫背菜生長緩慢,隨著氣溫下降至打霜,即地上部分枯死。為了延長採收期,達到周年上市,10月下旬開始進行小棚或大棚覆蓋,這樣可以周年採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