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型

血清型

血清型,是根據免疫學原理,抗原與其特異性抗體結合可形成免疫複合物,據此可以鑑定不同抗原。在微生物學上,可以用來鑑定同種類微生物的不同型別,通常可用血清學方法檢測出來,謂之血清型。

基本信息

簡述

血清型血清型
免疫學原理,血清型為抗原的一種,抗原與其特異性抗體可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認識到血清型不能反映HBV基因組的差異。遂對18株不同血清型HBV,進行了測序和分析,並以全基因核苷酸異源性≥8%,定為分型標準,將HBV分為A、B、C、D4個基因型。由此,提出了HBV基因型的概念。按此標準,1992年Norder等,發現E和F兩種新的基因型;2000年和2002年Stuyver等和Arauz-Ruiz等又分別發現了G和H基因型。迄今,確定的HBV基因型已達8個。此外,還發現了A/D,B/C,Ba和Bj等不同重組體。Bj主要在日本,Ba在其他亞洲地區。HBV血清型和基因型有一定對應性,但不同血清型可為同一基因型,同一血清型又可分布於不同基因型,兩者關係和優勢基因型的地域流行病學分布。

分類

一類為同種異型,它指同一種屬不同個體血清蛋白抗原性的差別,通常可用特異性抗血清分型。免疫球蛋白丫鏈的同種異型Gm是最早發現的人秀血清蛋白同種異型遺傳標記。以後發現Am、Em、Km以及低密度脂白A8及Lp等同種異型遺傳標記。另一類為血清蛋白的電泳多態性,它指不同個體同一種血清蛋白質化學結構的微小遺傳差異,電泳譜型不同,通常需用電泳技術分型。結合珠蛋白是最早發現的具有電泳多態性的血清蛋白質。以後發現許多血清蛋白質具有多態性,包括轉鐵蛋白(Tf)、維生素結合蛋白(GC)、Q1—抗胰蛋白酶(Pi)、血清類粘蛋白(oRM),2—HS搪蛋白(AHS6)、纖溶酶原(PLG)、間—o—蛋白酶抑制物(1T1)、凝血因子BI[A亞單位(Fx[HA]、凝血因子刪S亞單位(FxIDB)以及補體系統的許多成分等。比如璉球菌主要通過O抗原和H抗原的滴定效價來確定其血清型。主要為抗菌治療提供支持。在傷寒,霍亂等都有此類分法。根據病毒包膜蛋白E的抗原性不同,登革病毒分為1~4個血清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