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光

蟾光

蟾光,即月光,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文化中常用蟾蜍來代表月亮。於中秋景象的描述,古人曾有“銀蟾光滿”的形容。

詞語釋義

中國道教文化“蟾光”代指慧光。如: 初見慧光,只是淡白一小點而恍惚游移不定。一用意識,即行散開,不知所之;或靜極光現,色如眉月,由小漸大,又自大化小,復歸於無;或光圈帶虛,圈邊亮圈內黑;或光圈不明也不圓。對這種慧光,均可認為是精氣不足的表現。經過久久鍛鍊,慧光或現紅光,或現白光;發紅光的叫做“血玄關”,發白光的叫“正玄關”,而以光如月華之圓明像個大月亮般懸在眼前不動者,才是純正的慧光,這是精氣充足的表現。
至於蟾光,則是金黃之光。如在慧光白光內發現金光,這是煉出了金丹之苗;蟾光金黃而圓明,即是舍利子已煉成。所以說,養足之慧光可以成為蟾光。古人說:“精不足,不能生慧光;舍利子不足,不能生蟾光。慧光如月光,蟾光如金光。”這可視為性光變化的總綱。傳說中的金蟾乃稀有的三足動物,蟾光者借蟾名三足之意,喻精氣神三寶合一,煉成金丹也。但練功能發現蟾光的人,實是世間少有。
古來氣功家多用“眼前”、“目前”來暗示運用兩眼迴光返照和翕聚性光的重要。呂純陽說:“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惺悟;”陳泥丸說:“終日相隨在目前”;馬丹陽說:“只在眼前人不識”。此眼前氣光,乃人之真性、真氣、真陽、真光,又稱“法身”,學者識此得此,從真性入手,必能盡性以至於命,達到性命雙修的目的。但古來此道不為許多人所識,所以引氣先賢的慨嘆。

詩詞節選

李賀 唐感楓五首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蟄蟄垂野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曹雪芹 清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黃裳宋蝶戀花
千二百回圓未半。人世悲歡,此景長相伴。
行到身邊瓊步款。金船載酒銀河畔。誰為別來音信斷。
那更蟾光,一點窺孤館。靜送忘言愁一段。會須莫放笙歌散。
柳永宋 傾杯樂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
連雲復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倩。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
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願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謝逸宋點絳唇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
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辛棄疾宋賀新郎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
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乾角。何時唱,從軍樂。
歸歟已賦居岩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
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丘處機元醉蓬萊 九月十八日西虢劉氏醮
乍三清鶴降,萬里雲收,昊天空翠。玉磬琅琅,動乾坤聲銳。
盡日修齋,虛堂設醮,慶大仙恩惠。滿獻霞觥,長歌妙曲,留連師意。
二九良辰,菊花開遍,正是重陽,素秋佳氣。爛漫香風,健飄喜丹桂。
秀景稀逢,上真難遇,幸一時相際。雁影沉沙,蟾光照夜,醺醺同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