蟶乾

蟶乾

蟶(chēng)是小貝殼類的海水產,雙殼綱竹蟶科(Solenidae)海產貝類。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而長,外面蛋黃色,裡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裡,也可人工養殖,肉味鮮美。有縊蟶、竹蟶等種類。蟶乾一般曬到堅實、肉呈淡黃色、水管僵直時,可烘乾或放在鍋內用溫火焙乾。蟶乾又名蟶子乾,是蟶肉的乾製品。質量好的蟶乾,個體大而完整,肉質肥厚,色澤淡黃,質地乾燥,氣味清葷,少帶鹹味,無破碎,無泥沙雜質;質量差的蟶乾,個體小,體形不完整,色澤暗淡帶黑褐色,表面粘有泥抄,鹹味重,氣味不正。蟶乾【性味】甘鹹,寒。

製作方法

蟶乾

蟶乾蟶乾

製作方法 1.洗蟶:從海塗挖起的蟶,用人工或洗蟶機在海水中洗淨。2.浸泡吐沙:洗好的蟶裝筐,每筐約14~15千克,放在2~3%的稀鹽水(或摻淡水的海水,比重1.007~1.010,視海區而定)中靜養吐沙2~3小時,洗淨後連筐撈起。

3.煮熟:生著火,將一筐蟶倒入鍋內,不要放水,蓋上鍋蓋。如果蟶很肥大,可加一大碗水。直煮到鍋蓋內蒸汽成直線冒出,再煮5分鐘左右,掀開蓋,自下而上翻拌一次,使蟶受熱均勻,到蟶汁重新沸騰,貝殼張開即熟,立即撈起。

4.剝殼:煮熟的蟶撈起後,用人工或剝殼機剝去外殼。

5.洗肉:洗肉用人工洗淘,也可用洗肉機。人工洗肉時應準備幾個水桶,桶內盛滿清水或經澄清過的蟶鹵,桶口放一個竹籮,以便盛放蟶肉。洗肉時,要用手指著力挖掏,如果已經懷卵就套用拳頭掏洗;水要勤換,直洗到蟶肉上沒有附著泥沙雜質為止,撈起瀝乾水分。

6.曬乾:將滴乾水分的蟶肉鋪在竹簾上,曬時要小心翻動,切勿使肉粘在竹簾上,否則翻時會把蟶體弄破。蟶乾一般曬到堅實、肉呈淡黃色、水管僵直時,可烘乾或放在鍋內用溫火焙乾。焙乾時要隨時翻動,但焙出的蟶乾比日曬的質量差。

7.包裝:蟶乾曬乾後,放置陰涼處餘熱散盡,分級包裝。質好蟶乾個體完整沒有泥沙雜質,足乾,淡黃色;質差蟶乾肉色暗淡帶黑褐色,粘有泥沙,體小而不完整。將分級好的蟶乾裝入木箱或麻袋放在木架上,要隨時檢查翻曬,避免受潮霉爛。夏天易生蛀蟲,每100千克蟶乾可用蒜瓣2~3千克均勻撒在蟶乾內,以防蟲蛀。

原料介紹

蟶乾又名蟶子乾,是蟶肉的乾製品。蟶,福建稱躍,浙江稱蜻,遼寧、河北、山東等地稱,屬瓣鰓類動物。其形狀:外有兩扇殼,殼質脆而薄,茶褐色,殼面有條紋,長方形,有兩條細長吸管伸出殼外,靠它吸取食物和排泄。還有一扁形斧足拖在下面。我國沿海低潮區均產,各省人工養殖也多。

營養分析

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鎂、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虛的功能。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1. 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 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食療作用

蟶肉味甘鹹、性寒,入心、肝、腎經;

具有補陰,清熱,除煩,解酒毒等功效;

對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療作用。

備註

質量好的蟶乾,個體大而完整,肉質肥厚,色澤淡黃,質地乾燥,氣味清葷,少帶鹹味,無破碎,無泥沙雜質;質量差的蟶乾,個體小,體形不完整,色澤暗淡帶黑褐色,表面粘有泥抄,鹹味重,氣味不正。

營養功效

一、營養分析: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二、藥用功效

蟶乾【性味】甘鹹,寒。

①《本經逢原》:"甘,平,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鹹,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腎、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陰,清熱,除煩。治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

①《嘉佑本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

②《本草從新》:"補陰,主熱痢。"

③《醫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煩去熱。""乾食,補心滋陰。"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退胸中邪熱。主治濕熱水腫,中暑血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宜忌】①孟詵:"天行病後不可食。"

②《醫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瀉。"

【選方】①治濕熱水腫:蟶乾二兩,燉蒜頭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蟶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名家論述】《本草求真》:"蟶,性體屬陰,故能解煩滌熱,然惟水衰火盛者則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動氣泄瀉之虞矣。書言可治冷痢,似屬巧說,未可深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