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鎮[泰和縣]

螺溪鎮[泰和縣]

螺溪鎮是江西省泰和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縣境西北部,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其中圩鎮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8000餘人。境內有井岡山機場和著名古村落爵譽村。三都牛市是贛中南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場。全鎮人口3.4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0年時屬三都、南崗等鄉,1956年設保全、中房兩個鄉,1958年合併為三都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改為三都鄉,同年因重名改稱螺溪鄉。1999年9月7日撤消螺溪鄉,改設螺溪鎮。

地理位置

螺溪鎮位於吉安市泰和縣境西北部,東臨南溪、石山鄉,南接馬市鎮,西連禾市鎮,北臨吉安縣,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全鎮下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354人。1974年三都鄉、南崗鄉合併成三都鄉,1984年三都鄉改稱螺溪鄉,1999年撤鄉建鎮,鎮人民政府駐三都圩詹家坊,距縣城19公里。

資源優勢

全鎮境內大部分屬丘陵地帶。牛吼江流經境內,319國道橫穿全鎮,井岡山機場坐落鎮內早元村,鄉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境內水利資源豐富,槎灘陂國營水渠灌溉面積2.8萬餘畝,有大小水庫98座,庫容量為830萬立方米。

經濟發展

全鎮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農業科學技術在全鎮得到大力推廣,農產品有大米、花生、芝麻、大豆、瓜果、蔬菜和畜、禽、魚,尤其以優質大米、肉用牛、豬、鴨、魚、雞、禾筍等著名。螺溪鎮有著傳統的畜牧養殖習慣,尤其以養雜交牛為主的畜牧產業,是全鎮人民致富的重要途徑。該鎮的“三都牛市”以每圩銷牛量達千頭以上享譽省內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鎮辦企業有磚瓦、家俱、糧油加工、塑膠製品、建築、建材等,該鎮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人才優勢,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狠抓產品質量和降低原料消耗,使鄉鎮企業呈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好勢頭。招商引資工作卓有成效,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經過幾十年的舊城改造,新城籌建,一座現代小城鎮已具雛形。目前,國策大樓、財政大樓、農機大數、農技大樓、國稅大樓、商品房樓群等均已竣工,硬化了郵電所-牛欄丘路段,新319線—鎮政府路面,高桿燈、路燈大放光芒,整個圩鎮高樓林立,市場一片繁榮。

社會事業

全鎮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交通通訊條件大大改善。“三一九、三南、三石”公路是該鎮與周邊鄉鎮聯繫以及各村之間的主要通道,各村道路也大為改善。通訊方面有移動通訊塔一座, 20個行政村都已通電話;廣播電視方面,全鎮20個村都已開通有線或微波多路電視。全鎮實現了“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人民民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教育科技衛生事業大有進步。“教育興鄉、科技富農”已成共識。全鎮有農技、畜牧、農機等農業技術部門。農業科技得到大力推廣,科學種田深得人心。教育網點布局合理,師資力量雄厚,全鎮有完中一所,初級中學一所,村小17所,在校學生5158人;教職工271人,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99.8%。文化事業繁榮,有文化站一個,廣播電視站一個,文化書舍二個,各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場所。衛生事業得到重視,全鎮有中心衛生院一所,下設南岡、墟鎮兩個診所。有職工40人,衛技人員34人,病床40張。幾年來,中心衛生院採取科學管理,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改善服務態度,以醫德、醫術取信於民。院部設內、外、婦產、兒、中醫、骨等科,B超、化驗、X線、手術室。

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特別從97年“井岡之星”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湧現了一批雙文明村、組和家庭。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社會治安狀況日趨良好。

榮譽

該鎮先後榮獲省“文明村鎮”、“一村一品”示範基地、“二十佳生態小區”和市“先進黨委”、“肉牛生產先進鄉鎮”、 “雙擁先進單位”、“普法先進鄉鎮”、“平安鄉鎮”等稱號。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31854
男 16344
女 15510
家庭戶戶數 7758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505
家庭戶男 15370
家庭戶女 15135
0-14歲(總) 7483
0-14歲男 3881
0-14歲女 3602
15-64歲(總) 21923
15-64歲男 11375
15-64歲女 10548
65歲及以上(總) 2448
65歲及以上男 1088
65歲及以上女 136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480

下轄村

三都村 蘭溪村 祿岡村 集豐村 郭瓦村 保全村 保健村 普田村 王家村 路邊村

黃洲村 轉江村 爵譽村 木壠村 建豐村 中房岡村 西岡村 藻苑村 三豐村 田豐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