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互補作用

蛋白質互補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胺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達到較好的比例,從而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的作用,稱為蛋白質互補作用。 不同食物蛋白質中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其營養價值不一。通過將不同種類的食物相互搭配,可提高限制胺基酸的模式,由此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基本信息

概述

蛋白質互補作用示意圖蛋白質互補作用示意圖

蛋白質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簡而言之,生命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都離不開胺基酸的支持。人體內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質包括酶、激素、抗體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酶在人體代謝和生化反應中起催化劑的作用,激素對生理功能起調節作用。抗體是抵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戰士”。此外,蛋白質還具有調節水鹽酸代謝,維持機體酸價平衡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作用。人體中絕大多數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這20種胺基酸中約有一半人體自身能夠合成,另一半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而只能從食物中獲得,因此,這樣的胺基酸就稱為必需胺基酸。人體的必需胺基酸共有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色氨酸9種。

食用原則

為充分發揮食物蛋白質互補作用,在調配膳食時,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食物的生物學種屬愈遠愈好,如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間的混合比單純植物性食物之間混合要好;

二、搭配種類愈多愈好;

三、食用時間愈近愈好,同時食用最好,因為單個胺基酸在血液中的停留時間約4小時,然後到達組織器官,再合成組織器官的蛋白質,而合成組織器官蛋白質的胺基酸必須同時到達才能發揮互補作用,合成組織器官蛋白質。

食物的物種起源相差越遠,則互補作用越大,如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同食,其效果優於單獨食用植物性食物或單獨食用動物性食物。

同吃的食物種類越多,效果往往也越好。最好是多種食物同時食用,因為游離胺基酸在血中逗留的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而只有當各種胺基酸同時存在時才能發揮互補作用。

弊端

由於胃和小腸來不及消化、吸收,過多的蛋白質便完整地進入結腸,而結腸中所寄生的大量細菌會將蛋白質分解成許多對人體有害的胺類,硫化氮和氨氣等,部分胺類和氯氣可被腸壁吸收入血液中,從而增加了肝臟的負擔。

搭配食譜

蛋白質互補食物蛋白質互補食物
豆沙包
材料:富強粉500克,面肥(泡打粉)50克,豆沙餡250克,食鹼適量。
做法:將富強粉放入盆中,加入溫水溶開的面肥,加水和成麵團發酵。發後兌入鹼,揉勻。然後將麵團搓成長條,切成面劑,擀成圓片,包入豆沙餡,收口成豆包,上旺火急蒸20分鐘即可。豆腐燉魚材料:鯽魚、豆腐;生薑、蒜白、料酒、辣椒、芹菜、蒜苗丁、鹽、味素、醋。製作步驟:1、生薑、蒜白炸油,入鯽魚,稍煎。鯽魚的個子小,刺多,不要切段,免得煮碎了;2、翻一面煎後,下料酒;倒一碗水,煮開後,入豆腐,蓋上鍋蓋再煮開,湯要煮白;
3、起鍋時,下辣椒、芹菜、蒜苗丁,鹽和味素不能少;
4、湯的顏色是乳白色的,放一勺醋進去。玉米豌豆沙拉材料:豌豆半碗,玉米兩根,胡蘿蔔半根,
做法:豌豆洗淨,玉米剝下玉米粒,胡蘿蔔切丁;煮沸3碗水,放少許鹽,先放豌豆煮5分鐘,再放玉米粒和紅蘿蔔煮5~8分鐘,撈起放涼;淋上素沙拉醬,拌勻即可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