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

虹口區

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東與楊浦區相鄰,西與閘北區毗連,南瀕黃浦江、吳淞江(蘇州河)與浦東新區、黃浦區隔水相望,北與寶山區接壤。位於市區東北部通向市中心的必經之途,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稱譽虹口為“風水寶地”,區域經濟相當發達。虹口區下轄8個街道。區內交通便捷,內環線、中環線橫貫區域,軌道交通3號線(輕軌明珠線)、4號線、8號線、10號線、12號線等穿越區境,公交線路四通八達,虹口足球場綜合交通樞紐是上海東北部最大的捷運和公交換乘中心。虹口區當今的重點發展區域是北外灘,四川北路和大柏樹。

基本信息

歷史

唐天寶十年(751年),區境吳淞江故道以南隸華亭區,以北隸崑山區,隨吳淞江故道的變窄,人口漸增,農業商貿日興。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析崑山區東五鄉置嘉定區,吳淞江故道以北為嘉定區境。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析華亭區東北五鄉置上海縣,區境吳淞江故道以南為上海區境。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區置寶山區,區境虬江以北隸寶山區。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吳淞江(蘇州河)北岸(今乍浦路街道、提籃橋街道一帶)闢為美僑居留地,界線未定。同治二年五月十日(1863年6月25日),劃定美租界界線,美租界擴至今唐山路街道一帶。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併,改稱英美公共租界。
光緒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1899年5月8日)租界再次擴展至今嘉興路街道的一部分。是年,英美租界正式改稱上海國際公共租界(簡稱公共租界)。區境的其餘部分,仍屬上海、寶山二區。
光緒二十九年,公共租界越靶子路(今武進路)延伸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後設北四川路巡捕房,強行越界管理。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省臨時省議會頒布《暫行市鄉自治章程》,劃境內上海縣北境和寶山區江灣、彭浦兩鄉南境置閘北市(由兩縣共管)。民國16年,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後,區境除公共租界外,閘北市改為閘北區,閘北區與公共租界之間的一小部分屬引翔區,寶山區江灣鄉改為江灣區。八一三事變後,區境淪為日本海軍警備地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回租界,區境劃為上海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區和第二十一、二十二區,次年分別改名為虹口區、北四川路區、提籃橋區和新市街區、江灣區。區以下設保甲機構。[1]
解放後,境內的行政區劃曾多次調整。1950年、1956年曾將廣中路、廣靈四路以北部分劃與郊區。1952年,江灣區併入北郊區,北四川路區與虹口區合併。1958年,北郊區改屬寶山區。1959年12月,提籃橋區與虹口區合併。1962年12月,羅浮路以西地區劃給閘北區。1979年,自寶山區、楊浦區劃入部分地區,建立今曲陽路街道。1984年,寶山區的江灣鎮和大八寺(今大柏樹)地區劃入區境。1992年,密雲路北端路東地段劃歸楊浦區,區境遂成現狀。1993年底,區境有12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虹口區虹口區
1957年,按中共市委、市人委增產節約緊縮編制的精神,減少街道辦事處的數量,擴大區劃範圍。虹口區調整為三角地、乍浦路、江西北路、中州路、吳淞路、虬江支路、橫浜橋、長春路、多倫路、嘉興路、貫中路、廣中路、山陰路、天通庵等14個街道辦事處。提籃橋區調整為臨潼路、東長治路、東餘杭路、永定路、梧州路、丹徒路、唐山路、飛虹路、通州路、虹鎮、新港路等11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11月,虹口區與提籃橋區街道辦事處又分別調整為10個和6個。1959年12月,提籃橋區與虹口區合併。1960年3月,街道辦事處由16個調整合併為12個。其中合併建成的有乍浦路、三角地、嘉興路、天通庵等4個街道辦事處,轄區部分調整的有橫浜橋和長春路2個街道辦事處,轄區不變的有臨潼路、東餘杭路、永定路、梧州路、新港路、虹鎮等6個街道辦事處。
1991年5月,乍浦路、吳淞路2個辦事處合併為乍浦路街道辦事處。橫浜橋、長春路2個辦事處合併為四川北路街道辦事處,並將原屬廣中街道的虹口體育場和虹口游泳池,劃入四川北路街道。東長治路、海門路2個辦事處合併為提籃橋街道辦事處。1993年12月,曲陽新村、運光新村2個街道辦事處合併為曲陽路街道辦事處。
虹口區2004年6月13日起對區域內的8個街道、鎮行政[2]區域進行了調整。此次調整涉及8個街道、鎮的11個居委會。
8個街道、鎮:
廣中路街道
曲陽路街道
歐陽路街道
嘉興路街道
涼城新村街道
四川北路街道
提籃橋街道
江灣鎮街道

地理

地形
虹口區虹口區
虹口區位於上海市區北部偏東。[4]虹口區面積23.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2.54平方公里,水面面積0.91平方公里。[5]境域原為唐代東海捍海塘內灘地,跨吳淞江南北兩岸,南岸先後隸屬海鹽區、華亭區和上海縣,北岸先後隸屬崑山區、嘉定區和寶山區。
虹口區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多河道港汊。歷史上除那些無名的溝浜外,曾有過大小河流50餘條。隨著河道的變遷,有40多條被淤塞和填沒,迄今留存15條。
氣候
虹口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水文
歷史河流
虹口區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多河道港汊,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現留存的有黃浦江、吳淞江和以虹口港、沙涇港、俞涇浦為主的虹口港水系河流15條。
現存河流
黃浦江南宋時稱黃浦塘、黃浦,元時亦稱大黃浦,是吳淞江的支流。明永樂初,吳淞江下游嚴重淤塞,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范家浜(今區境內的黃浦江段),使之上接大黃浦,後逐漸成為太湖水入海乾道。當時該河道寬30餘丈(百米左右),由於潮汐沖刷和後人的浚治,今已達300餘米,深8~10米。黃浦江流經區境的為今吳淞江口至秦皇島路西側一段,長2.4公里,東與楊浦區段相接。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後,外商陸續在境內沿江一帶建造碼頭。這一帶的碼頭前沿水深8~10米,可停靠萬噸級海輪,成為上海對外客、貨運的集散地。
吳淞江古稱松江、松陵江、笠澤江,開埠後下游俗稱蘇州河。吳淞江為太湖入海的主要水道,宋、元以來逐漸淤塞,明代曾多次疏浚。明天順二年(1458年),巡撫崔恭開浚吳淞江下游,使吳淞江東接宋家浜。隆慶三年(1569年),巡撫海瑞始將吳淞江作為黃浦的支流加以整治,至此吳淞江下游完全改入今道。
虹口港位於區境南側,亦稱沙洪、串洪。南起黃浦江,北至嘉興路橋接俞涇浦,稍南接沙涇港。全長1.53公里,寬18~20米,最狹處12米。河道原繫上海浦的北段,現與俞涇浦和沙涇港兩條支流形成虹口港水系。解放初,虹口港曾經疏浚,後逐漸淤淺。
沙涇港原名江灣浦、俞涇浦,古稱商量灣。位於區境中部偏東,為虹口港的主要支流之一。從江灣鎮市河起,經水電路橋,折南至屈家橋,穿越淞滬鐵路,至中山北路橋,再斜穿至東體育會路橋、大連西路橋、四平路頭道橋、臨平路橋、海倫路橋、至溧陽路橋入虹口港。全長6.5公里,寬5.7~15米。
俞涇浦系虹口港的主要支流,縱貫區境北部、中部,原名蘆涇浦。起自走馬塘,東南流至蘆涇浦橋,向東經同心苗圃、柳營路橋、中山北路橋、青雲路橋,再折向東流經寶山路橋、海倫公園、嘉興路橋,入虹口港。全長7.5公里,寬5.7~15米。
市河位於區境北部,原為走馬塘流經江灣鎮的一段。長2200米,寬15米。因四鄉的農副產品均通過這一河道運至江灣鎮,故稱為市河。
斜塘位於區境北部,又名新浜。自走馬塘經新浜橋、北新浜橋、南葉家石橋。全長2500米,寬15米,流經區境的長約1750米。漲潮時可航行8噸水泥船和木船,為江灣鎮通往北側鄉間的一條水道和灌溉兩岸農田的渠道。
泗塘位於區境北部,江灣鎮西北側。自俞涇浦、走馬塘起,向北穿過鵝浦、段浦,出薀藻浜。流經區境的一段為走馬塘至場中路。長約650米,寬20米。通航能力,漲潮時可行駛8噸木船。此外,還具有排灌作用。

資源

生物資源
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瓜果和觀賞花卉品種也很多。人工栽培的樹木,主要分布在郊縣林場、市區的公園和道路兩旁。動物資源主要是畜禽品種,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境內缺乏金屬礦產資源,建築石料也很稀少,陸上的能源礦產同樣匱乏。70年代以來開始在近海尋找油氣資源,在多口鑽井中獲得工業原油和天然氣。據初步估算,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儲量約有60億噸,是我國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氣盆地。附近的南黃海,經過調查和勘探,也發現油氣資源,估算有2.9億噸儲量。東海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在長江口淺海底下,還發現一些礦物異常區,有鋯石、鈦鐵砂、石榴石、金紅石等重要礦物。

經濟

虹口區虹口區
2013年虹口區區級財政收入完成66.31億元,比2012年增長13.95%。現代服務業實現三級稅收79.3億元,占全區稅收的比重達到58.9%。2013年新增企業註冊資金22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1%,其中註冊資金億元以上企業26家。
工業
2014年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25.76億元,比2013年增長187.7%。其中,中央屬、市屬控股單位68.77億元,增長3959.5%;三資企業工業銷售產值6.73億元,增長13.2%。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產品銷售率101.0%。
建築業
2014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70.31億元,比2013年增長14.4%,其中一級以上資質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33.50億元,增長15.0%,占虹口區建築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2.2%。2014年末房屋施工面積2951.16萬平方米,增長16.7%。建築施工企業簽定契約總金額998.36億元,增長31.3%。
旅遊業
至2014年末,虹口區二星級以上賓館12家。其中,五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4家,三星級賓館5家。星級賓館及其他重點住宿企業全年營業收入14.24億元,比2013年下降1.6%;2014年實際住宿154.85萬人次,比2013年下降1.1%,其中境外旅客21.42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8.8%。旅行社營業收入21.25億元,比2013年增長1.6%。2014年接待旅遊者124.36萬人次,比2013年下降10.7%,其中組接境外遊客9.33萬人次,下降12.8%。

人口

解放前男性居多,15歲以上人口性別比(均以女性為100計算)最高年度為清光緒六年(1880年),蘇州河以北男性13349人,女性5549人,性別比為240.56。最低為民國37年,男性372369人,女性290550人,性別比為128.16。
經第四次人口普查,虹口區人口的各類構成狀況是:在總人口879658人中,戶口在虹口區842924人;常住虹口區二年以上,戶口在外縣市25678人;人住虹口區不滿1年,離開戶口登記地1年以上1504人;人住虹口區,戶口待定2495人;原住虹口區,國外工作或學習,暫無戶口7075人。此外,有常住戶口,已外出1年以上的4755人。
解放後,人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人口死亡率從50年代年均6.75‰,下降至60年代均5.05‰。1980年起區境人口年齡結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自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80年代人口死亡率年均7.13‰。1991年為7.40‰。,1992年為8.03‰,1998年為8.15‰。其中1993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死亡數5863人,占總死亡數6825人的85.90%。
2002年,常住人口總數893420人,出生3625人,出生性別比111,出生率4.09‰,計畫生育率96.14%;人口死亡6271人,死亡率7.08‰,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2.99‰;常住人口育齡婦女225117人,占常住總人口的25.20%,其中已婚育齡婦女151673人,已婚育齡婦女綜合避孕節育率87.20%(以第三季度抽樣調查為依據)。
2009年底虹口區戶籍人口792503人,2012年虹口總人口超過100萬。
虹口區少數民族遍及17個街道(鎮),以廣中路、歐陽路兩個街道為最多,共有少數民族20個,956人,占虹口區少數民族人口的19.3%。

社會事業

科技
虹口區張江高新區虹口園建設加快推進,2014年內成立上海大柏樹科技創新中心。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447件,比上年增長56.1%,其中發明專利539件,增長1.5%。專利授權量868件,比2013年下降1.9%,其中發明專利172件,下降11.8%。至2014年末,全區市級創新型企業達到15家。市區兩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共56家,高新技術企業145家(複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7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家。至2014年末,虹口區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41項,其中年內認定7項;國家和上海市創新基金項目立項53項,其中國家級3項,上海市50項。2014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契約500項,比2013年下降3.5%;契約金額4.99億元,比2013年增長4.2%。
教育
2014年虹口區有普通中學38所,學生23219人,比2013年下降2.3%;國小33所,在校學生22704人,比2013年增長2.4%;幼稚園52所,在園幼兒13741人,比2013年下降4.2%。教育事業占地面積100.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8.06萬平方米。
文化
2014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3800餘場,吸引420餘萬人次參與。加強歷史文脈的保護與傳承,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年末,區級圖書館(包括兩家分館)閱覽室座席達到1518個,總藏量124.43萬冊,其中圖書96.44萬冊,全年讀者流通188.13萬人次,外借圖書124.04萬冊次,開展讀書活動233場,舉辦專家講座162場。年末,共有文化館2個,美術館2個,紀念館(室)11處,民間收藏館(室)34座。
衛生
2014年虹口區啟動第一人民醫院、岳陽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改擴建,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全區範圍推進家庭醫生制服務,總簽約率達到58.8%,簽約居民當年度有效服務利用率達到65.9%。有序開展禽流感、伊波拉病毒等傳染病防控保障,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歷史低位。2014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9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衛生技術人員90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386人,註冊護士3981人。2014年末,實有醫療機構病床7175張,年內新增家庭病床5345張。
體育
2014年“精武武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組織推進市民體育大聯賽,全年開展活動308次。新建3條百姓健身步道,1個百姓健身房和1個社區公共運動場。年末,實有百姓健身步道10條,百姓健身房2個。全年新增一級運動員39名,二級運動員49名。

交通

1993年,虹口港上有九龍路垃圾碼頭、漢陽路糞碼頭、遼寧路糞碼頭、遼寧路建材碼頭、上糧二站溧陽路碼頭。沙涇港上有涇東路糞碼頭、南匯煤渣碼頭。虹口港、俞涇浦、沙涇港歷史上有不少碼頭,特別在虹鎮、屈家橋鎮一帶,但由於河道淤淺,內河航運日衰,碼頭不斷減少。
1993年末,區內汽車貨運個體戶92戶、有92輛貨運汽車,133.75個車噸,從業人員92人。各戶註冊資金1~4萬元。
虹口內交通便捷,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內環線、中環線橫跨區域,軌道3號線、4號線、8號線、10號線已建成通車,12號線正在建設之中,正在建設中的虹口足球場綜合交通樞紐將成為上海東北部最大的捷運和公交換乘中心。2010年,新建路越江隧道和外灘通道建成通車,北外灘實現了與外灘、陸家嘴的快速通達,真正形成了上海核心商務區的“黃金三角”。
吳淞鐵路鐵馬路菜場的位置,是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的始發車站(吳淞鐵路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是英商1876年擅自建造的,上海至吳淞全線通車,全長15公里,有橋12座,與其它道路交叉處有柵欄50餘處,但第二年就被政府付款收回。

旅遊景點

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甜愛支路,占地面積28.63萬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園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義舉紀念地梅園。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美。總體上保留了英國風景園的特點。魯迅館內陳列品重點表現了魯迅在上海10年的社會活動和文化生活。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時,魯迅墓由萬國公墓遷葬於此。
上海郵政大樓
上海郵政大樓位於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大樓東連黃浦江,緊靠市中心,北近火車站,南靠十六鋪水運碼頭,正面為“U”字形建設,鐘樓兩邊為用科林斯柱支撐的古羅馬建築風格,體現郵政的公正與莊嚴,鐘樓則為17世紀的義大利巴洛克風格。
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位於北蘇州路20號。當年因傍百老匯路頂端,故名百老匯大廈。英商也廣地產公司投資,弗雷澤設計,由六家營造廠城建,1924年竣工。占地面積5234平方米,建築面積2.46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X形,雙層鋁鋼框架結構22層,裝飾藝術派與美國現代高層建築風格相結合。立面為中高兩低跌落式構圖,從11層起逐層收進,所有頂部沿口均飾以統一的幾何形連續裝飾圖案。外牆底層為暗綠色高級花崗石貼面,上為淺褐色泰山面磚貼面,窗裙部分平成圖案。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百老匯大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百老匯大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梅園
梅園位於魯迅公園內的“梅園”是為了紀念韓國抗日義士尹奉吉(號梅軒)而修建的。由於此處是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義士義舉發生現場,1992年中韓建交後,為推動中韓友好關係的發展,經外交部批准,1994年4月,虹口區政府出資80萬元建成了一座兩層高具有南韓風格的紀念亭(占地面積為55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0平方米)。考慮到當時韓朝關係、對日關係等問題的敏感性,紀念亭起名為“梅亭”,暗指“梅軒”。當年8月,按照市外辦提出要把梅亭建成涉外旅遊景點的要求,公園按綠化環境規劃又建成占地面積為6819平方米的園中園——梅園,其內遍植梅樹。魯迅公園內梅園參觀人數從初建時每年幾千人次發展到2004年的13萬餘人次,2005年已達到26萬人次。
“五卅”烈士墓遺址
“五卅”烈士墓遺址位於廣中路668號處。為紀念“五卅”慘案殉難的烈士,1925年11月,由各馬路商界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總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和工界代表會組織喪葬籌備處決定,於1926年3月購現址建墓。同年5月29日,舉行奠基禮。烈士墓由工程師劉士琦設計,陳乾興營造公司承建。1928年春竣工,“五卅”慘案三周年之日舉行落成典禮。烈士墓坐北朝南,平面成長方形,南北長約80米,東西長約90米,四周有圍牆。1938年,日軍炸毀該墓,在原址附近建造侵華將領白川紀念塔。195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五卅”烈士墓遺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革命紀念地點。

人物

虹口區虹口區
區境居住過或工作過,而有重大業績、重大影響,至1993年底止已故人物,匯集成編。共收錄63人。略記人物以在區境為主的一生主要事跡。二是事略。共收錄78人。主要簡錄人物在區境的主要活動。三是烈士名錄。共收錄397人,系根據直系親屬居於區境的烈士編纂的名錄。至1993年底止,由於自然的原因,其中有100多位烈士已無直系親屬。
魯迅
逝世二十周年時,園內一座江南民房風格的魯迅紀念館建成,並於1988年,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
蔡柏春
建國後,中西醫同道組織創設提籃橋區第二聯合診所。1958年進入虹口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
內山完造
上海推銷藥品,兼售基督教福音書。1916內山完造在日本與美喜子結婚後,攜夫人內山美喜子一起赴上海
茅盾
現代文學巨匠之一,茅盾當時寫的這部小說,就是著名的《蝕》三部曲:《幻滅》《動搖》和《追求》
聶耳
雲南玉溪人。中共黨員。作曲家,《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者。民國19年被告密逃亡至上海。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虹口區行政區劃

虹口區轄8個街道,區政府駐飛虹路518號,數據截止到2009年11月。
街道歐陽路街道 | 曲陽路街道 | 廣中路街道 | 嘉興路街道 | 涼城新村街道 | 四川北路街道 | 提籃橋街道 | 江灣鎮街道

上海市縣以上行政區劃

行政區代碼郵編駐地街道(個)鎮(個)鄉(個)
黃浦區310101200001延安東路300號6
盧灣區310103200020重慶南路139號4
徐匯區310104200030漕溪北路336號121
長寧區310105200050愚園路1320號91
靜安區310106200040常德路370號5
普陀區310107200333大渡河路1668號63
閘北區310108200070大統路480號81
虹口區310109200080虹鎮老街10
楊浦區310110200082江浦路549號111
閔行區310112201100莘莊鎮滬閔路6258號39
寶山區310113201900密山路5號39
嘉定區310114201800博樂南路111號38
浦東新區310115200135世紀大道2001號1211
金山區310116201540金山大道2000號19
松江區310117201600園中路1號411
青浦區310118201700公園路100號38
南匯區310119201300惠南鎮人民東路3252號114
奉賢區310120201400南橋鎮解放中路8
崇明縣310230202150城橋鎮人民路68號133
合計310000200003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101107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