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妄

虛妄

虛妄,漢語辭彙,原指沒有事實根據的,後泛指一些不著邊際的,不可捉摸的事物。漢 王充 《論衡·書虛》:“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於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現在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花的話》中出現和閱讀題中出現。其義細別有三,即:(一)梵語 a-santa-bha^va,乃非實在之意。然愚痴凡夫起妄心亂識,生種種分別,或執心外有實法,或執實我,此實我、實法之見,即為遍計所執,不契真性,故稱虛妄分別。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詞目:虛妄

發音:xūwàng

詞義:沒有事實根據的。指一些不著邊際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基本解釋:萬物都是意識產生的,意識產生的東西稱為相,所以有世間萬相之說,這個世間萬物都是虛的,所以叫虛妄

詳細解釋:荒誕無稽

虛妄虛妄

漢 王充 《論衡·書虛》:“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於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睹真是之傳與虛妄之書相違,則並謂短書,不可信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九流百氏,皆同此論,豈獨釋典為虛妄乎?” 明劉基 《松風閣記》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 葉聖陶 《倪煥之》二十:“一切根本的根本若不究詰一下,重新估定的評價能保沒有虛妄么?萬一有虛妄,立足點就此消失。”

詞語引用

現在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花的話》中出現和閱讀題中出現。

虛假、非真實之意。或略作妄。其義細別有三,即:(一)梵語 a-santa-bha^va,乃非實在之意。如妄法、妄境、妄有。(二)梵語 vitatha,即非理迷執之意。如妄識、妄心、妄念、妄執、妄情、妄分別等。(三)梵語 mr!s!a^,乃虛誑之意。如妄語、妄言。

無實雲虛,反真雲妄。圓覺經曰:“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法華經譬喻品曰:“佛之所說,言不虛妄。”涅盤經三十八曰:“一切惡事,虛妄為本。”蓋萬法唯心造,心外無別體。然愚痴凡夫起妄心亂識,生種種分別,或執心外有實法,或執實我,此實我、實法之見,即為遍計所執,不契真性,故稱虛妄分別。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四將虛妄分別分為根本分別、相分別、相顯現分別、相變異分別、相顯現變異分別、他引分別、不如理分別、如理分別、執著分別、散亂分別等十種,並廣為解說其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