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引子

虎頭引子

虎頭引子-介紹 (1) “引子”是一種吟誦、清唱相結合的形式,多用於不同行當角色的首次出場。體現人物身份、行當以及心理活動的概括等。

介紹

(1)“引子”是一種吟誦、清唱相結合的形式,多用於不同行當角色的首次出場。體現人物身份、行當以及心理活動的概括等。
“引子”的句式結構,一般為兩句,四七字對偶式,分“誦詩、叫引、唱引”三個部分。如:
——誦詩——叫引——唱引
世亂慌慌、眾黎民、亂動刀槍。
引子有“轉台引子、清引子、虎頭引子、崑調引子”幾種,其中崑調引子為七字(四、三)對偶句,不用誦詩、叫引,採用清唱的形式,主要用於旦行。
(2)“迷子”是一種散唱形式的哭腔,故也稱哭迷子。常用作曲牌演唱的序句,體現痛苦之極的心情。
如:不睜眼的蒼天!
又如:聽父言罷肝腸碎!
迷子分“越調迷子、平調迷子、下調迷子諸調迷子幾種。
(3)“滾白”是一種無板無眼的散板體。說唱兼備,哭唱帶訴的演唱形式。它沒有嚴格的句式字數限制,節奏緊迫,如絲入扣,唱中加白,白中帶唱,故稱“滾白”。分哭唱句、訴白句、尾句三部分。
哭唱句:為唱段首句,直接唱出角色與對方的關係。
如:我叫了聲老爺呀!或:我的婆母呀!
訴白句:為唱段的中心,以大段哭白申訴情節,
訴白句:為唱段的中心,以大段的哭白訴說情節,其效果為泣不成聲、肝腸撕裂、痛心疾首的心情。
尾句:重審,強調首句所提示的人物關係。如:
(訴白)………你要再思再想——(唱)我的老爺啊!一般是再接唱[武山坡羊]曲牌作為唱段的終止,也可直接接其他曲牌。
(4)調子,唱詞七字對偶句,句數不限,多和其他牌子結合,如二八調子、二板調子、三板調子,大弦戲分快、慢調子。其主要功能是用於充實和完善同調性曲牌的套式結構。
(5)序子,其唱詞多系七字上下對偶句,也有十字句的“十字序”。其唱腔具有板式變化的特徵,可獨立自成唱段,亦可插入曲牌中間,補敘不足之情,這種情況叫“掛序”。如駐雲飛掛序、原板序。由於“掛序”手法的運用,衝破了曲牌詞曲上嚴格的結構形式,從而使其比較靈活,增加了聲腔曲牌的表現功能。
(6),贊子(占子),緊打慢唱,介於說唱與朗誦之間,仍保持著詩讚體說唱的痕跡。是一個上、下句結構的小曲,既可以多次反覆,又可以穿插在其它調高相同的曲牌之中,即所謂“掛贊子”。

京劇術語·聲韻念白

京劇中有這樣一句話:“千金話白四兩唱”,可見念白的重要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