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藥]

蘑菇[中藥]

蘑菇,中藥名。為傘菌科傘菌屬(黑傘屬)真菌雙孢蘑菇(Lange)Sing.及四孢蘑菇L.ex Fr.的子實體,尤以菌蕾為佳。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健脾開胃,平肝提神之功效。常用於飲食不消,納呆,乳汁不足,高血壓病,神倦欲眠。

入藥部位

子實體。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腸、胃、肺經。

功效

健脾開胃,平肝提神。

主治

用於飲食不消,納呆,乳汁不足,高血壓病,神倦欲眠。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蘑菇)鮮品150g,炒食、煮食均可。(《中國藥用真菌》)

2、治高血壓病:(蘑菇)鮮品180g,煮食,分兩次食用。(《中國藥用真菌》)

3、治小兒麻疹透發不快:鮮蘑菇18g,鮮鯽魚1條。清燉(少放鹽)喝湯。(《食用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品150-180g。

禁忌

氣滯者慎服。

採集加工

覆土後菇床上開始形成子實體原基,當室溫降至15℃左右時,子實體大量發生。蘑菇在現蕾後5-7天採收,天氣冷涼時可在8-10天採收。以子實體菌膜尚未破裂時採收質量最佳。

生長環境

產於全國各地。

藥材性狀

1.雙孢蘑菇:菌蓋半球形或平展,直徑5-12cm,白色或淡黃棕色,表面具淡褐色細絨毛。菌肉厚,白色或淡紅色。菌褶密,不等長,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長4.5-9cm,直徑1.5-3cm,類白色,中部有時可見單層菌環。氣微,味特異。

2.四孢蘑菇:菌蓋扁半球形或平展,有時中部下凹,直徑3-13cm,白色或類白色,表面光滑或有叢毛狀鱗片。菌肉厚,白色。菌褶較密,不等長,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長1-9cm,直徑0.5-2cm,白色,近光滑或略有纖毛,中部有時可見單層菌環。氣微,味恃異。

相關論述

1.《品匯精要》:“初採得與米飯同炒,如飯黑者有毒。中蘑菇毒,以生綠豆和水研濃汁飲之遂解。”

2.《本草綱目》:“蘑菰出山東、淮北諸處。埋桑、楮諸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其中空虛,狀如未開玉簪花。俗名雞腿蘑菰,謂其味如雞也。一種狀如羊肝,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