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中藥

人造中藥

用502膠水粘接出“野山參”,用鉛粉包裹為“冬蟲夏草”增重,在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宣傳周活動現場,藥品檢驗專家向市民揭露了部分名貴中藥造假內幕。中國醫藥專家稱中藥造假泛濫可媲美文物造假。

簡介

(圖)人造中藥野山參

鐵絲給冬蟲夏草增重
最多的偽品是亞香棒蟲草,外形、顏色與冬蟲夏草相似,極易假冒。亞香棒蟲草蟲體表面粗糙,環紋不清晰。劣品冬蟲夏草主要是摻有雜質,包括泥沙、草棒和發亮的膠水等,也有為增重在蟲體內插入鐵絲、保險絲或注入水銀等,還有包裹摻有鐵粉、鉛粉等金屬細粉的泥土者。

人為拼接冒充野山參
野山參在深山老林間自然生長,中國東北三省野山參產量極少。林下山參的生態環境與野山參相似,完全自然生長。野山參和林下山參一般需生長13年以上才可藥用。

冒充野山參和林下山參的大多是移山參。移山參是半栽培或栽培的人參,市場上還有很多工藝參通過拼接、雕刻、膠水貼上等冒充野山參。

(圖)燕窩燕窩

銀耳、豬皮冒充燕窩
燕窩一般築在懸崖峭壁上,數量有限,多見的有白燕血燕,還有毛燕、燕角等。燕窩的偽品常見有銀耳加工品、豬皮加工品、瓊脂加工品、冬粉加工品等,最近甚至發現有以膨化食品加工而成的。

玉米須冒充藏紅花
西紅花又稱藏紅花、番紅花,水浸液呈黃色。偽劣品情況有:用菊科紅花冒充,用染色玉米須、染色蓮須、紙漿加工品、摻油等冒充。

老鼠皮冒充鹿茸
鹿茸是梅花鹿或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大眾熟知的補陽藥,但資源較匱乏。市場上曾有多種偽品出現,有的用動物皮,比如: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豬血粉、蛋清等物質偽制,有的用動物骨頭片冒充。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峻山對媒體表示“現在中藥造假已經和文物造假一樣泛濫,市場裡面水很深”,中藥材造假歷史悠久但近幾年造假手段不斷翻新。

現象

北京海淀區遠大路某大型購物中心在舉行為期一周的黑龍江大集,前來購買黑龍江特產的顧客絡繹不絕。出售的商品主要是黑龍江大米、雜糧、蘑菇等農副產品。家住北京的梁先生購買了一盒黑龍江產的人參,準備過節送給老人。但令他感到不解的是,回家後,他拿起人參頭部的“把柄”時,人參卻突然斷了。好奇之下,梁先生仔細觀看這棵人參,沒有想到,這棵人參原來是用人參片黏結而成的。
“比如,用白蘿蔔冒充人參,用蛋清、銀耳、色素等加工製成的產品冒充鹿茸,用豬皮等下腳料熬制驢皮阿膠,用煮軟的土豆壓制天麻,還有用專門的磨具和麵粉做出的冬蟲夏草。”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峻山說,造假者通過雕刻、貼上、染色等工藝,可以製造出外形與藥材幾乎難以分辨的東西。

楊峻山說,有一次,他到安國藥材批發市場買鹿茸,買回來之後總覺得這些鹿茸不太對勁,結果仔細觀察它的根部,才發現鹿茸上面的毛皮和裡面的骨膠有明顯的粘縫,一剝就下來了,而真的鹿茸很難剝離。經常選購藥材的老師傅看後告訴他,這些假鹿茸外面粘的可能是老鼠皮,很韌。

“以假亂真畢竟容易露出破綻,更容易矇混過關的辦法就是以次充好。”楊峻山說,在中藥材領域裡,家養和野生藥材的價格通常可以相差幾十甚至上百倍。為了牟取暴利,很多造假者通常會用家養的藥材冒充野生藥材,或者在品質差的藥材中添加其他的成分,從重量、成色上冒充好的。例如,梁先生之前購買的人參就屬於這類造假藥材。

“別說普通人,就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有‘走眼’的時候。”楊峻山說,前些年,北京的老字號——同仁堂,就買到過用膠水粘接的“假人參”。一根經過幾位同仁堂老中醫鑑定為真貨的長白山野山參,同仁堂花了幾十萬美元從國外買回,但後來發現這根野山參是經過人工粘連的。

楊峻山說,還有的造假者會在天麻剛剛長出塊莖時,把一根金屬小棒插入塊莖里,等到天麻長成後,從外觀上什麼都看不出來,但“體重”卻大大增加了,而且插金屬留下的小孔早已長攏,天衣無縫。 此外,如果麻黃的鹼性不夠,造假者還會在麻黃的外面撒上一層麻黃鹼。還有銀杏葉,造假者會在裡面加點蘆丁來提高黃酮的含量。為了增加藥材的重量,造假者會在紅花里加紅磚面,在金銀花里加鹽等。更有甚者,造假者會把活蠍子先用沸騰的水煮死,再用注射器向它的腹內注射澱粉漿,從而增加中藥的分量。

反應

人造中藥人造中藥

“用膠水粘人參片冒充整根人參,這在我們當地是最常見的方法。”一家商戶的老闆表示,農民在收穫人參的時候,經常會折斷須條,而在市場上,完整的人參才能賣出好價錢,因此,他們都會用膠水將折斷的人參再次黏合好。

“這只是中藥造假的冰山一角,現在中藥造假已經和文物造假一樣泛濫,市場裡面水很深。”楊峻山告訴《北京科技報》。楊峻山說,幾乎每年,他都要到河北安國的藥材批發市場去了解市場行情。這裡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雖說中藥材造假的歷史由來已久,但近幾年,藥販子造假的手法也在不斷翻新。

“長期以來,一些形形色色的中藥販子遊走在各地的中藥市場,將來路不明的中藥飲片推銷給一些中醫診所或無照經營的黑診所。”駱詩文說,這些專門從事中藥飲片造假售假等非法活動的人還經常會堂而皇之地與醫院、診所商談合作,將只有幾毛錢成本的中藥飲片以百倍的價格賣給患者。

危害

而除了中藥藥材造假外,中藥飲片造假對市民的危害更大。中藥市場分為三大部分——藥材、飲片、成藥市場。根據《中國藥典》定義,中藥飲片是經過炮製、加工的中藥材,可直接用於煎制湯藥。因此,人們日常使用最多的,就是憑醫生處方到藥房抓取的中藥飲片。一位熟悉北京藥材市場的銷售人員告訴《北京科技報》,其實,中藥飲片的獲利空間要比中藥材高很多倍。市場上的中藥販子之所以熱衷於非法生產和運銷中藥飲片:一是原藥切成飲片可增值2~3成,可進行低價競銷;二是切片後更容易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獲得非法利潤。

在河北安國市場就可以看到,到處是把中藥材加工成飲片的私人小作坊,一家連著一家,他們用大鍘刀等簡陋的生產工具生產著行銷全國的中藥飲片,還在馬路上晾曬中藥飲片,這些將直接用於熬制的飲片往往落滿了灰塵。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司長駱詩文也告訴《北京科技報》,中藥飲片的造假比起中藥藥材的造假更加不容易識別。例如,有一種中藥飲片叫熟地(又稱為九地),意思是要經過九蒸九曬,並且還需要用黃酒泡過後才可以使用。製作工藝非常複雜,但一些造假者為了省事,直接用水來泡,並且連蒸、曬的次數也變少了,少了工序自然也就少了成本。再比如首烏,傳統炮製方法是使用黑豆煮,而造假者會以鍋底灰取而代之,甚至用墨汁染色

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中藥造假現象如此泛濫呢?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研究中心吉軍教授告訴記者,他印象深刻的是電視劇《大宅門》中的一段劇情:白家老號的辦藥師傅在一家正規藥材店裡,一眼就看出店主出售的野山參是假貨。後來在路邊,他卻在一個穿著並不起眼的老人手裡花了一千兩銀子買了一根長白山野生山參。故事情節雖富戲劇性,但不難看出,在中國,中藥材的銷售和使用並不僅僅局限於醫療,而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吉軍表示,自古以來,藥材的質量優劣僅靠“老藥工”的經驗來判斷。中藥材質量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是中藥行業深受關注的難點問題。由於各地,特別是南北在用藥習慣上存在著很大差異,藥材的評價和選用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化標準和生產工藝。而正是缺乏標準,就造成了假藥材的泛濫。

拿中藥飲片產業來說,出現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一套統一而規範的標準化體系。其實,我國早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間就開展了中藥飲片標準化的研究,但到現在依然沒有一套完整的中藥飲片標準化體系出台。目前處理中藥飲片問題主要依據的就是《藥品管理法》,其他尚無針對中藥飲片的具體管理辦法。按照《藥品管理法》第2章第10條規定:中藥飲片必須按照國家藥品標準炮製,國家藥品標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範炮製。

可現實的情況是存在炮製標準嚴重不統一現象。目前,國內有《中國藥典》、《全國中藥材炮製規範》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炮製規範三級標準,而且各標準由於缺乏約束力和權威性,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相同藥材有多種炮製方法,甚至相互矛盾。

此外,楊峻山認為,中藥材造假如此之多也與我國藥用植物資源大部分已經面臨威脅有關。“現在已經很多年沒有在東北發現上百年的野山參了,就是幾十年的野山參也非常少見,市場賣的都是人工種植的人參。”他說。我國有中藥資源12807種,目前常用中藥材中,70%的品種供應依賴於野生資源,年總需求量就超過了60萬噸。有3000多種植物的命運受到了威脅,許多種類正遭受滅絕之災,包括一些常用中草藥。嚴重透支的現狀讓不少中醫專家十分擔心。

楊峻山說,貴州杜仲的原產地之一,可如今已面臨著杜仲滅絕的危機。相關專家曾經花了6年的時間做野外調查,找遍了貴陽境內,卻始終沒能找到野生杜仲。有著“眾藥之王”之稱的甘草,可謂適應性極強。但是,我國北部的甘草遭受了滅頂之災,被掃蕩甘草的“甘草大軍”,從東北三省到陝甘寧,再到內蒙古,一直挖到新疆,逼近邊境。橫貫北疆各省的甘草帶,一塊塊被消滅,到處留下深達一米多的密密沙坑,猶如一片滿目瘡痍的劫後戰場。按照國家規定:甘草3年生長期,長到直徑為0.6厘米至0.8厘米時才可採挖。而一些“甘草大軍”無論甘草大小,均將其連根拔掉,加上連年過度採挖,陝西、山西、甘肅等地的野生甘草已瀕臨滅絕。

正是這些珍貴藥材的稀少,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對這些中藥進行造假以賺取高額利潤。比如,全國只有西藏、青海的榆樹地區、四川的甘孜地區能長出冬蟲夏草。以前,蟲草全國一年可以產100多噸,現在全國一年只產5噸左右。換句話說,現在市場上流通的超過5噸以外的蟲草幾乎都是假貨。正因為蟲草的數量正在逐步縮減,所以現在1公斤貨真價實的蟲草可以賣到85萬元人民幣的價錢。

一方面是醫療植物的瀕臨滅絕,另一方面卻是中藥藥材的需求日益增長。

由於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也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一些老年人開始注重養生保健,對於中藥材的需求也逐漸增強。“我身邊的老年人都在喝自己炮製的酒,說是對身體有好處。”吉軍說,北京有很多餐館都推出了自己的養生湯、養生酒,頗受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顧客的喜歡。尤其是有鹿鞭、蛇皮、人參成分的酒很受歡迎。

對於這種全民進補的趨勢,吉軍認為,這其中存在很大的誤區,現在很多老年人都認為只有吃補品、喝藥酒進補,才能保證身體健康。但藥膳是針對特定人群的不同體質,以及不同季節進補的傳統,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藥膳。

同時,對於餐館這些添加中藥材的藥酒和煲湯,目前還處於政府監管的空白,衛生部門只是監管餐館的衛生情況,而對於藥酒和煲湯是否對顧客健康造成威脅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監管力度還比較薄弱。雖然衛生部門明令禁止在餐館的菜品中使用蠍子、冬蟲夏草等中藥,但是,對於其他中藥藥材並沒有明確禁止。

吉軍說,其實,很多城市的老年人的體質並不是虛寒性的,本身陽氣就比較旺盛,也不適合藥酒和煲湯這種溫補的進補形式。不需要溫補的人如果過多使用此類中藥材,會造成上火,甚至有人出現出血傾向,有些人服用後出現亢奮狀態,興奮過度,睡眠不好等不良的症狀。這些都屬於誤用中藥補品。

另外,楊峻山認為,出現中藥造假現象屢禁不止,還和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有很大關係。醫藥是由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藥監局這3家機構來共同管理的,權力太過分散。正是由於疏於管理,中藥在藥品的採購、加工、儲存方面就容易出現問題。

整治

那么如何解決目前中藥造假的狂潮呢?

楊峻山建議,為了加強中藥流通領域的監管,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把中藥流通的整個環節統一監管,包括產地、炮製、加工、倉儲、流通等方面,都必須有嚴格的質量規範,這就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和人才進行專業的管理,只有這樣嚴格地把好中藥的各個環節,造假中藥才會徹底失去生存空間。

吉軍說,市民也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疾病或進行保健。即使需要服用中藥,也要到正規的醫院和藥店購買由正規飲片廠家生產的中藥飲片和中藥成藥,不要擅自在醫藥市場購買中藥材,盲目炮製藥酒和煲湯。

另外,楊峻山建議,各地衛生部門應該加強醫院和藥店,特別是中小醫院、藥店的中藥藥材和飲片的進貨渠道,嚴把進貨關,加強價格監管,不給小作坊留下生存空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剷除中藥造假這箇中醫界的“毒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