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朱劉

蘇朱劉,男,教授, 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獲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自198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長江大學以教書育人為本,同時從事物探方法理論研究、軟體開發和套用試驗等工作。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石油學會和美國SEG的會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為物探和地質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計算方法”、"電磁場論”、"重、磁、電勘探”、"地球物理反演理論和方法”、"大地電磁測深法”、“岩性探測”、"地球物理信號分析”和"電磁勘探與數值模擬”等課程。現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先後主持和參加了3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 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科技部國際合作、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青年創新基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總公司重大科學研究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多個油田和工程勘探公司資助項目的研究工作,為這些項目的順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參與的"電磁陣列剖面法(EMAP)方法研究”獲98年中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電法勘探新技術”獲04年中石油科技進步二等獎、"電磁方法在鄂西山區油氣勘探中的套用研究”獲05年中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南方碳酸鹽岩地區電磁勘探系列技術研究與套用”獲05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其它局級科技獎15項。在SEG的"The Leading edge"、地球物理學報、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和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石油天然氣學報)等刊物和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7篇被EI收錄。先後在美國和加拿大參加相關的學術活動;在加拿大受過大型電磁儀器操作培訓;有在伊朗利用激電法找水的資源調查經歷;作為技術總監為東帝汶石油勘探提供非地震勘探技術支持。

研究領域

主要集中在用於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開發的重力、磁法和電磁方法。包括:新方法基礎理論研究、儀器研製和改造、新技術攻關試驗、資料處理與解釋研究、相關套用軟體開發。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和實踐:首次提出同步陣列大地電磁測深法(SAMT)、開發了普適的用於多種電磁勘探分支方法(MT、SAM、TEMAP、CSAMT、TEM、IP、SIP和DCS)的"降維逼近法"和“正演修正法”非線性反演新方法、系統研究了MT靜位移分解模型的靜校正技術、解決了TEM方法中"虛擬全區視電阻率"定義問題、率先提出並實現了用於淺層靜校正的FasTEM+MulTEM(簡稱FM法)瞬變電磁法、利用Cole-Cole模型和Brown模型分離激電譜和電磁耦合譜的技術將復電阻率(CR、SIP)法成功地套用於油田勘探和開發生產實踐。

主要研究方向:大地電磁測深(MT);同步陣列大地電磁測深(SAMT);長時窗瞬變電磁測深(LowTEM);淺層瞬變電磁法(FasTEM+MulTEM);可控源音頻電磁測深(CSAMT);復電阻率法(CR法,或頻譜激發極化法SIP);井-地電法和電磁法;開發區剩餘油分布電磁評價方法;開發油藏的水、汽驅動態監測技術;重、磁、電、震、測井、地質資料的聯合解釋與綜合評價。

正致力於套用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直接測量磁場、複合源電磁勘探方法、復電阻率法油氣直接檢測技術、非線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井間電磁波層析成像、井間電位法油儲動態監測和X射線管線內部結構探測方法的創新攻關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