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山風景區

蘇州西山風景區

蘇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蹟見長,以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縹緲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甪里犁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甪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總計609.3公頃。

基本信息

蘇州西山

蘇州西山風景區蘇州西山風景區
“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島的第一句讚美詞。太湖72峰,其中西山有山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最高峰-----縹緲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歷內涵卻賦予了她無窮無盡的魅力
林屋山,位於西山鎮東北部,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大禹治水期間,大禹就在此留下過足跡,《吳地記》載“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禹水”。石公山,位於西山東南角,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狀若老翁,故名“石公”。“石有族聚,太湖為甲”,唐代就已聞名天下的“花石綱”就采於此地,並留下了“聯雲障”等遺蹟。山腰南部,四角翹飛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順治御書“敬佛”石碑而得名,作為鎮山之寶。“御墨亭”三字由傅傑所書。“歸雲洞”三字為明代嚴瀓草書,徐綱才楷書“讀聖賢書,行仁義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旅遊景點

天下第九洞

蘇州西山風景區蘇州西山風景區
林屋洞號稱“天下第九洞天”,俗稱龍洞,位於西山東則的鎮夏村。林屋洞出土過唐代的金龍、玉簡、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詩千贊:“一山飛峙太湖中,千嬌深藏林屋洞”。
位於林屋洞南側,又名無礙精舍,系宋無礙居士隱居處。他曾任平江(今蘇州)知府不滿二月,就被罷官,遂築園隱居,自稱居所為“道隱園”。他的《道隱園記》刻於林屋洞口。1995年4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屋梅海

以林屋為中心,環山數千畝梅林連綿不斷,其面積之大、梅種之多、密度之高堪稱全國之最。林屋自古為賞梅勝地,自唐朝起就留下了深厚的梅文史跡。這裡有紅梅綠梅白梅,尤以白梅最多。每到梅花盛開時節,數千畝梅花,白茫茫一片,似雪、似海,景象極為壯觀。林屋梅海還是中國梅文化研究基地,每年一次的中國太湖梅花節在此舉辦。
石公山是西山鎮 東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臨水,岩石奇秀,翠柏蔥鬱。石公山以前有奇石兩塊,傴僂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塊是石婆。他倆差肩而立,相對而望,傳說在日夜思念著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

石公山

亭為方形,亭柱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書寫的明王鏊的楹聯“山與人相見,天將水共浮”。亭中還有古人張鵬沖的詩句:“石登盤幽曲,孤亭瞰渺茫。傍空無四壁,乘月飲湖光。”
相傳建亭時,有一群鶴從西子湖的放鶴亭飛來,見到青山綠水,便棲息宿夜,故亭名“來鶴”。亭柱上的對聯“虹飛霞際落,鶴舞鏡中回”,系著名書畫家吳木所書。亭位於危岩之上,氣勢不凡。亭後有古柏一株,蒼勁挺拔。懸崖腳下有“鶴池”一方。

禹王廟

禹王廟是西山島民為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廟。禹王廟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最早修建於梁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禹王廟現存的大殿,為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建築物,禹王廟占地20餘畝。
古意盎然的禹王廟,不僅在巧妙精緻中表現它的藝術美,而且還在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中反映出它的形象美。禹王廟東南角的古碼頭,是明代遺物,碼頭長65米,寬3.4米,高1.8米,碼頭用石均為花崗石,氣魄之雄偉,歷史之悠久,堪稱太湖之最。

交通信息

69路(蘇州火車站出發)、58路(吳中公車站出發)西山農業園區、林屋洞、石公山均可下站。全程分別約2小時、1小時,票價5元。末班車21:00。
自駕車從中河、上塘高架——繞城高速北線(半山出口下右手轉)——320國道——超山風景區。

實用信息

門票價格

羅漢寺10元;林屋洞(梅園)50元;石公山50元;包山寺10元;明月灣村50元;古樟園25元;包山禪寺20元;西山農業園區25元;縹緲峰80元(含觀光車)。老人證半價,1.4米以上兒童全票。

開放時間

8:00—17:00

用時參考

羅漢寺、包山寺、古樟園0.5小時,林屋洞(梅園)、西山農業園區1小時;縹緲峰1.5小時;石公山2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