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擁兵

西晉建國後,晉武帝司馬炎鑒於兩漢的覆亡及曹魏宗室的孤立,認為魏的最大的問題是未給宗室諸王以軍政大權為皇帝的藩輔。因此,他就學習西周,大封宗室子弟二十七人為王,允許諸王自辟僚屬、自選文武官吏、自置軍隊,並將較大封國諸王按軍事實力大小,配置於長安、鄴、許昌等重要軍鎮,以削弱異姓將帥的勢力,這就使一些大封國逐漸形成為地方的割據勢力。尤其在平吳之後,州郡武備一律被裁撤,而各個王國都有一定數目的軍隊,藩王奉命出鎮各地,並擁有地方的軍政大權。所封戶數幾占全國戶口的一半,這些宗室貴族位高權大,尤其是諸王常常出鎮一方,不但擁有重大兵權,又得自置官吏,實是一方的土皇帝;如入在朝中,多居卿相之位,權傾內外,專斷獨行。重行分封導致藩王擁兵,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制,是西晉政局不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