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廣嗣之亂

藤原廣嗣之亂是日本奈良時代中期上層貴族之間爭奪權勢的內訌。737年(天平9年),藤原四兄弟因病相繼去世,藤原氏的政治勢力大幅衰退。藤原氏的政治對手橘諸兄掌權。對橘氏政權不滿的藤原廣嗣從九州太宰府舉兵,發動叛亂,被官軍鎮壓。

叛亂背景

權傾朝野的藤原四兄弟在737年(天平9年)染上天花,相繼去世。吉備真備通曉相命之術,見到藤原廣嗣後,對人說:“此人必為世患。”僧玄昉當時任僧正之職,居大內道場,寵榮日盛,以為皇后說法的名義,近侍於光明皇后(藤原光明子)左右,醜聞流布到宮廷之外。藤原廣嗣建議驅逐僧玄昉,聖武天皇沒有採納。聖武天皇重用由皇族降下臣籍的橘諸兄與從大唐留學歸國的吉備真備、僧玄昉藤原氏的勢力大幅衰退。738年(天平10年),在當時朝廷內反藤原氏勢力崛起的背景下,以誹謗親族的理由,藤原廣嗣被貶官為大宰少貳。
藤原廣嗣到大宰府(位於九州)赴任,對貶官強烈不滿。藤原廣嗣之妻有姿色,留居京師,僧玄昉圖謀侵犯她。藤原廣嗣之妻將此事修書至太宰府,藤原廣嗣大怒,於740年9月24日(天平12年8月29日)上表請求處分反藤原氏勢力的要人吉備真備和僧玄昉,被當時的掌權者左大臣橘諸兄判定為謀反。起用吉備真備和玄昉的是橘諸兄,藤原廣嗣對疫病災害以來的民心安定政策的批判實際上是橘諸兄的批判。聖武天皇為此,下召召回藤原廣嗣。

戰爭準備

藤原廣嗣違抗了召自己入京的聖旨,與弟弟藤原綱手一起率領大宰府的軍隊和隼人(隼人是古代生活在日本南九州薩摩、大隅等地的一個少數民族,語言屬於南島語系,古稱為熊襲,後來被大和族同化)等,組成了1萬餘軍隊,以“清君側”為名掀起叛亂。
740年9月28日(天平12年9月3日),藤原廣嗣舉兵的訊息被飛馬報到平城京(今奈良)。聖武天皇任命大野東人為大將軍,授予節刀,任命紀飯麻呂為副將軍。朝廷動員了東海道東山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等五道共17000人的軍隊,出仕於朝廷的隼人24人也隨討伐軍效力。740年9月30日(天平12年9月5日),任命佐伯常人、阿倍蟲麻呂為勅使。朝廷向伊勢神宮奉納幣帛,並在諸國建觀世音菩薩像,抄寫觀世音經10卷,祈求平亂的勝利。

戰爭過程

初期

740年10月16日(天平9月21日),到達長門國的大野東人,請求使用停泊於長門國的新羅船的人員和器械。10月16日(9月22日),勅使佐伯常人、阿倍蟲麻呂率領隼人24人、兵4000人渡海,進占了豐前國企救郡板櫃鎮。俘獲了登美、板櫃、京都三鎮之兵1767人和大量的兵器。藤原廣嗣到達了企救郡的鄰郡遠珂郡,點燃烽火徵集國內之兵。藤原廣嗣率領大隅國薩摩國筑前國豐後國之兵5000人,進軍鞍手道,藤原廣嗣之弟藤原綱手率領築後國肥前國之兵5000人從豐後國進軍,多胡古麻呂進軍田河道,從三個方面包圍官軍。
740年10月20日(天平12年9月25日),豐前國諸郡司率500騎、80人、70人向官軍投降。740年10月24日(天平12年9月29日),“藤原廣嗣是兇惡的逆賊。喪心病狂,發動叛亂,陷人民於苦海之中。不孝不忠到了頂點,將會被降下神罰。從逆賊藤原廣嗣者,速速歸順!殺死藤原廣嗣者,授5位以上的官位”的詔書下達給九州諸國的官吏、百姓。

板櫃川之戰

740年11月3日(天平12年10月9日),藤原廣嗣軍1萬騎到達板櫃河(今北九州市),在河的西岸布陣。勅使佐伯常人、阿倍蟲麻呂的軍隊6000人余在河的東岸布陣。藤原廣嗣以隼人為先鋒組筏渡河,官軍以弩攻擊來防守。佐伯常人部下的隼人向藤原廣嗣部下的隼人勸降。於是,藤原廣嗣軍的隼人停止射箭。佐伯常人等呼叫藤原廣嗣者十次,藤原廣嗣都不應。過了很久,藤原廣嗣馳馬而來問:“聽說敕使前來,是誰?”佐伯常人答:“敕使是衛門督佐伯常人、式部少輔阿陪蟲麻呂。”於是藤原廣嗣下馬行跪拜之禮,道:“廣嗣不敢拒朝命,但請誅朝廷亂臣吉備真備和玄昉。若有抗朝廷者,天神地祇會懲罰我,將我殺死。”佐伯常人等道:“那你又為什麼要發兵?”藤原廣嗣語塞,上馬而去。藤原廣嗣軍的3個隼人跳入河中,游向官軍一方,官軍的隼人把他們救了上來。看到了這一幕,藤原廣嗣軍的隼人20人、騎兵10餘人向官軍投降。投降者們把藤原廣嗣軍從3個方向包圍官軍的作戰意圖向官軍報告,還告知了藤原綱手和多胡古麻呂的軍隊尚未到達的訊息。之後,藤原廣嗣軍在板櫃河之戰中戰敗。藤原廣嗣乘船逃到肥前國松浦郡值嘉島(五島列島),想從那裡逃到新羅。但是最遠只到達耽羅島(今濟州島)附近,船無法前進,因為風向的改變。藤原廣嗣見此,說道:“我乃大忠臣,神靈不會捨棄我的,神啊,請讓風浪平靜。”將站鈴投入海中。可是,風浪反而更大。藤原廣嗣的船被吹回了日本方向。

叛亂處分

740年11月16日(天平12年10月23日),走投無路的藤原廣嗣在肥前國的值嘉島被討伐軍俘虜。740年11月24日(天平12年11月1日),大野東人將藤原廣嗣、藤原綱手斬首於肥前國唐津。 741年(天平13年),朝廷公布了對叛亂的處分,死罪16人、沒官5人、流罪47人、徒罪32人、杖罪177人。藤原廣嗣的弟弟們也大多受牽連而被流放。

叛亂影響

《大日本史》記載:745年(天平17年),為了鎮住藤原廣嗣的怨靈,聖武天皇令僧玄昉在筑紫建造觀世音寺。第二年,僧玄昉就去世了,當時傳說是藤原廣嗣的怨靈作祟。天平勝寶年間之初,吉備真備被貶為筑前守、肥前守。吉備真備親至藤原廣嗣的墓前祭奠之。不久,吉備真備為藤原廣嗣立祠,請朝廷命名為鏡尊廟。
藤原廣嗣之亂是奈良時代末期一度掌握政治實權的藤原式家在後來家世中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