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嬉子

藤原嬉子(1007.1.26—1025.8.30),日本歷史皇族,是攝政藤原道長的六女,第70代後冷泉天皇生母。

簡介

藤原嬉子(ふじわら の きし/ よしこ),寬弘4月1月5日(1007年1月26日) - 萬壽2年8月5日(1025年8月30日),攝政藤原道長的六女,母親是源倫子。第69代後朱雀天皇尚侍,第70代後冷泉天皇生母。同母兄弟有宇治殿賴通、大二條殿教通、上東門院彰子、枇杷殿皇太后妍子、大中宮威子。
經歷
寬仁2年(1018年)任職尚侍。同3年(1019年)著裳,敘從三位。同5年(1021年),作為兄長賴通的養子,入皇太弟敦良親王(即後朱雀天皇)後宮。萬壽2年(1025年)8月3日,王子親仁親王(即後冷泉水天皇)出生,之後(嬉子)因患赤斑瘡(麻疹的一種)於兩日後逝世,享年19歲。同年8月29日被追贈正一位。寬德2年(1045年),後冷泉天皇即位後追贈(嬉子)為皇太后。
(嬉子)是道長與倫子夫妻最小的女兒,與占了三後之位的姐姐們相比,嬉子尚未等到丈夫東宮即位,還未榮享國母的耀眼榮華生命就走到了盡頭,是姊妹中最早離世的。在道長一族參內的女兒們中,嬉子生下的後冷泉水天皇是繼承(道長血緣)的最後的皇子,之後後冷泉水天皇也終於沒能留下自己的子嗣。嬉子的死是(臨照於)攝關家(太陽光輝)西斜的開端。
出生
嬉子出身於累代秉政的“準皇族”藤原家,她是當時的攝政御堂關白藤原道長的么女,母親是正室夫人源倫子(左大臣源雅信之女),在姐妹中排行第六(在源倫子所生的嫡出女兒中排第四,因此有的資料上說她是道長的第四女)。日本歷史上僅有的“一門三後”——一條天皇中宮藤原彰子(世稱“大女院”,後一條、後朱雀兩天皇生母。她被冊封為中宮開創了日本天皇一帝兩後的先河,同時其被宣下為“上東門院”也開啟了以大內宮門為女院院號的先例。)、三條天皇中宮藤原妍子(後朱雀天皇皇后陽明門院幀子內親王的生母,又稱枇杷皇太后殿)、後一條天皇中宮藤原威子(當時被稱為“大中宮”)是她的同母胞姐,繼道長之後成為攝政關白藤原教通和藤原賴通是她的同母胞兄。親族中地位顯赫者還包括史上第一位獲得女院宣下的皇妃——一條天皇生母藤原詮子(東三條院),她是嬉子的姑母。
藤原家族的女兒都是聰慧美麗的,《大鏡里書》、《榮華物語》和《今鏡》皆形容嬉子“稟性聰慧”,且具有當時被奉為女性美的最重要標誌之一“髮長過身”。儘管這不乏世人對掌權者的阿諛奉承,但可以肯定的是,嬉子和她的姐姐們一樣都是父親道長最為寶貴的政治資本,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她們的命運就與藤原家族的政治前途聯繫在一起,為了父兄的攝關偉業,注定要犧牲自己的終身福祉。

入宮

寬仁2年(1018年),在三姐威子參內成為後一條天皇的女御之後,嬉子也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後宮擔任尚侍。這位年僅9歲、連著賞儀式都還沒來得及舉行的攝政家六女公子已經在東宮侍妾隊伍中排上了號。入宮的第二年即寬仁3年(1019年),道長為女兒舉行了著賞儀式,向整個宮廷宣告嬉子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而嬉子也在儀式後獲得了與自己職位相稱的從三位品秩。寬仁5年即治安元年(1021年)二月,一如世人所預料的,藤原尚侍嬉子入皇太子宮(東宮是當時的皇太弟敦良親王,即未來的後朱雀天皇)為妃,從此被稱為御息所,大內登華殿成為她的寢宮。為了確保嬉子順利成為東宮妃子,藤原家族頗費苦心。由於生父道長其時已經出家,最直接的後援人不復存在,嬉子於是被過繼到賴通的門下,成了哥哥的養女,由這位繼任攝政擔任她的保護人。在後宮以外戚論恩寵的平安時代,如此威勢亦可以算得上相當令人側目的了。

早逝

萬壽2年(1025年)8月3日,東宮御息所嬉子不負眾望,生下了期盼已久的第一皇子親仁親王,即未來的後冷泉天皇,距離皇后寶座只有一步之遙,而藤原氏鳳儲之族的地位也似乎穩如磐石,但是不幸卻在此際降臨。皇子出生的第二天,19歲的嬉子在產褥上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罹患麻疹的她沒能繼三位姐姐之後成為道長一門的第四位中宮。
東宮妃的薨逝使得朝野上下一時為之變色,後一條天皇親作和歌悼念這位紅顏薄命的姨母和弟妹,並追贈她正一位。母親源倫子和在法成寺出家的父親道長得知愛女凶訊都悲痛不已,只不知前攝政到底是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落淚還是為一門四後的宏願化為泡影難過。
嬉子死後葬於舟崗西。寬德2年(1045年),其子親仁親王即位,追尊母親為皇后,並下詔設定國忌

身後

嬉子的死亡也使不詳的厄運籠罩道長一門。就在萬壽2年,她的異母三姐敦明親王女御寬子(道長與妾西宮左大臣源高明之女源明子所生庶長女,六姐妹中排行第三)也離開了人間。兩年後的萬壽4年(1027年),二姐三條天皇中宮妍子、異母三哥入道前右馬頭顯信(源明子所生庶次子,七兄弟中排行第三)先後撒手人寰。子女紛紛謝世沉重打擊了道長,這位曾吟詠過“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創造了“一門三後”偉業的一代梟雄於萬壽4年帶著憂傷和驚懼在其營造的法成寺佛像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嬉子是被藤原家族寄予厚望的女兒,在三個姐姐都成為天皇中宮的情況下被送入東宮,道長父子期盼她成為家門中第四位中宮,使“一門三後”的偉業更進一步,更期盼她像彰子一樣產下皇子而在未來成為國母,以確保藤原氏的外戚地位,讓延續了100多年的攝關制度繼續下去。但道長的野心卻被命運之輪碾得粉碎,歷史證明他“如月滿無缺”的錦繡生涯只是家族衰敗前的夕陽返照。
嬉子沒能成為皇后即死去,成為道長所有入宮的女兒中最早亡故的一位,她的逝去敲響了藤原氏攝關政治的喪鐘。此前,繼彰子之後被冊立為中宮的妍子和威子都沒有誕育皇子,而後冷泉天皇誕生以後,道長一門的女兒(包括賴通和教通的女兒生子、寬子和歡子,其中生子曾產下一名皇子,但出生當天即夭折)就再沒有人能夠生下皇子,這導致了與藤原氏沒有外戚關係的後三條天皇(後一條天皇異母弟)得以登上皇位。這位銳意改革的天皇及其繼任者的施政使得藤原氏的權力日益衰退,並逐漸讓位於新興的地方武士集團,攝關制度在平安末年走向終結。儘管後三條天皇以後的天皇與道長一族之間的血緣關係逐漸疏遠,皇室始終未能擺脫藤原家族的影響。嬉子的後人在平安時代以後近千年的歷史中依然是掖庭的主力軍,直到20世紀,大正天皇還娶了九條道孝的第四個女兒節子為正宮(即貞明皇后)。而藤原氏一族的男子將以謀臣和心腹的身份伴隨著天皇進入幕府時代,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曾擔任首相的近衛文磨自殺身亡,藤原家族才正式從政治前台退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