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前國

豐前國

豐前國,位於日本九州東北部的西海道之國,國內文化水準較高,處於九州的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概述

豐前國
特點:國內文化水準較高,處於九州的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分郡:
田河郡(福岡縣田川市、田川郡)
企救郡(福岡縣北九州市小倉北區小倉南區門司區
京都郡(福岡縣行橋市、苅田町、京都町的一部份)
仲津郡(福岡縣行橋市、京都町的一部份)
築城郡(福岡縣築上町豐前市的一部份)
上毛郡(福岡縣豐前市、上毛町、吉富町)
下毛郡(大分縣中津市)
宇佐郡(大分縣宇佐市
主要特產名物:海苔硫黃水晶、魚乾
代表風土:英彥山、羅漢寺、御許山、耶馬溪、宇佐八幡、柳浦、和布刈神事
主要勢力:城井宇都宮氏

梗概

九州東北部的西海道之國。由東至南通過筑紫山地與豐後國接壤,西邊的平原通向筑前國,北面通過關門海峽周防國長門國隔海相望。古代時是豐國的一部分,後在七世紀時豐國分成了豐前和豐後兩國。國的東南方是以英彥山為中心的筑紫山地,北方是直方平原和小倉平原,面向周防灘有著廣闊的平原。分割周防灘和響灘的是企救半島和關門海峽,這是九州與本州的分割點。同時也是瀨戶內海交通中通向四國甚至畿內的重要據點。由於關門海峽的存在,豐前國從大和朝廷時代開始就是進退九州的基地,同時也是外來文化由九州傳向日本全境的出口。
產業方面,古來礦產業就比較發達,特別是采銅和煉銅技術,是日本有名的銅器產地。其中梵鍾是最著名的銅產品,供給很多寺廟使用。

歷史

由於該國扼瀨戶內海最西部和九州最東北端,無論是由本州進攻九州,還是九州殺向本州,都是軍隊的必經之地。其中確保關門海峽,是周圍勢力的最重要課題。
自從室町時代開始,豐前守護是大內氏,並由守護代杉氏代理本地的支配。隨著大內義隆陶晴賢的反叛而自殺,豐前的支配權逐漸落入了陶氏手中。但在1555年,陶晴賢在嚴島合戰中戰敗自殺,及豐後大友家的逐漸滲透,豐前成為了大友和毛利兩家的主要戰場。後大友家逐漸席捲了整個北九州,大友宗麟被任命為豐前守護,並於1559年以占有九州(西海道)三分之二地盤(九國其六)而被授予了九州探題一職。後逐漸平定了中國大部分的地區也把目標定在了北九州,同時聯合反大友的諸勢力,於1563年殺向豐前。但雙方經過幾次鬥爭不分勝負,後毛利元就之孫小早川秀包成為了大友宗麟的女婿,雙方達成了和睦。其後毛利元就又暗中煽動九州的反大友國人眾,企圖威脅大友在九州的統治,但隨著毛利元就的病死及織田信長逐漸入侵西國,最終毛利勢力撤出了豐前,豐前納入大友家的完全支配之下。
擺脫了找麻煩的毛利家後,大友宗麟逐漸開始與勢力逐漸擴大的島津家正面交鋒。但在耳川合戰中,島津軍給予了大友軍毀滅性打擊,大友家開始一蹶不振,最終在1586年,大友父子臣從了豐臣秀吉,並邀請秀吉出兵九州。秀吉於是以此為契機,集合了北陸以西的大部分大名發兵九州,發動九州征伐。在進入豐前後,九州的大部分大名便望風歸服。次年,島津家臣服,秀吉進行九州仕置。其中豐前國的企救和田川兩郡被封給了毛利勝信,其餘六郡封給了重臣黑田如水關原合戰中,留守豐前中津城的黑田孝高與西軍對手戰鬥,以此功勞,其子黑田長政獲得了筑前國52萬石的封賞。之後細川忠興領有了豐前一國及豐後兩郡近40萬石的封地。至1632年,細川家被移封至肥後,豐前由小笠原長次領有中津8萬石,小笠原忠真領有小倉15萬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