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線鰭魚

簡介

藍線鰭魚藍線鰭魚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鬥魚科)
其他學名: Labrus trichopterus,Trichopodus trichopterus, Trichopus sepat, Osphromenus siamensis, Osphromenus insulatus
又名藍曼龍,英文名Blue Gourami
原產地:馬來半島泰國印度尼西亞
體形/顏色:體長10~15厘米。體型呈橢圓,體色藍灰色,體表布滿深藍色的花紋,幼魚天藍色的體色非常的漂亮。

習性

該魚腹鰭已退化為長絲狀物,故又名絲足鱸。其體側有三塊極其鮮明的黑色圓斑,一個在鰓蓋後,一個在軀部中央,一個在尾柄基部,把魚體裝飾得非常俏麗。三塊圓斑就象三顆黑色的星星,鑲嵌在藍色的天空中,故被贊為“三星魚”或“藍三星”。1896年由德國人J.F.Umlauff首先記述發表,其英文名為Blue gourami(藍哥拉美)或Three spot gourami(三星哥拉美)。東南亞一帶觀賞魚養殖者,將其稱為“藍舢舨”(Blue sampan)(因其體型與一般“舢舨魚”類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其他中文名還有萬龍魚、藍曼龍、黑斑線鰭魚等。
體長10~15厘米。體型呈橢圓,體色藍灰色,體表布滿深藍色的花紋,幼魚天藍色的體色非常的漂亮。
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的魚混養,對水質要求不嚴,飼養水溫為22~24℃。
飼養水溫: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的魚混養,對水質要求不嚴,飼養水溫為22~24℃。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食性較雜,對人造飼料也能很好攝食。
飼養繁殖:仔魚在6個月後性成熟。雄魚在繁殖時有婚姻色,特色深藍,背鰭、臀鰭末梢尖長;雌魚的體色較淡,腹部膨大。繁殖水溫26~28℃,水質中性。在60X40X40(厘米)以上的水族箱中放置幾株漂浮水草,雄魚吐泡築巢,然後追逐雌魚產卵,雄魚將受精卵用口吐入泡中孵化,雌魚每次產卵500~1000粒,產卵結束後將雌魚撈出,留下雄魚照顧魚卵,2天后待仔魚孵出後,將雄魚撈出。
此外,藍曼龍的變異品種有金曼龍,體色金黃,體表有淡黃色的花色圖案,其飼養和繁殖特點同藍曼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