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碧海峽

藍碧海峽

藍碧海峽水深5到20米,海底為火山岩地形,多為火山泥淤積形成的沙地。 烏賊還可以改變體色,它是世界上變色最快的動物之一。 變種娃娃魚嘴大唇厚,胸鰭巨大,主要生活在海下150米以下的淺水水域,經常以石灰岩上的岩洞為家。

(圖)藍碧海峽藍碧海峽

所有到過藍碧海峽的人無不為其海底蘊涵的勃勃生機驚嘆不已。罕見的地貌,豐富的海洋物種,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藍碧海峽正是以它這些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潛水愛好者來此探險獵奇。這裡惟一的一家潛水店是這樣介紹這個地方的:“如果在藍碧海峽找不到的品種,或許它根本就不存在......”

形成過程

藍碧海峽(LembehStrait)是位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藍碧島之間一條長15公里,寬2公里的狹長海域。由於外有藍碧島阻隔風浪,海峽內終年水流平穩。藍碧海峽水深5到20米,海底為火山岩地形,多為火山泥淤積形成的沙地。

奇特原因

由於受到季風的眷顧,洋流帶來的豐富浮游生物為海底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這也正是這裡物種珍奇多樣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種資源

此處為火山岩地形,海底多為火山泥的沙地,海水中的漂浮物和微生物導致能見度不佳,但也因此才能培養出如此豐富的生物:火焰墨魚、娃娃魚、泗水玫瑰、葉魚、絨毛娃娃魚、天蠍魚、頂鰭魚銜魚、海龍、鬼龍、蟹眼蝦虎魚、占星魚、蛇鰻、西班牙舞娘、皇帝蝦、海筆、瓷蟹、海鞭、八爪魚。

(圖)豆丁海馬豆丁海馬

豆丁海馬

豆丁海馬身長大約一厘米左右,也有人稱之為侏儒小海馬,主要分布在北緯20度到南緯20度之間。目前已發現的豆丁海馬只有灰紫色和黃色兩種。它的身上有肉瘤狀凸起物,一般都攀附在特殊的扇形珊瑚上。
豆丁海馬會隨時改變體色,還善於躲藏,受到驚嚇就會逃得無影無蹤。

(圖)烏賊烏賊

烏賊

烏賊屬於軟體動物,通常被稱為目魚,平時以小魚小蝦為食。烏賊的肚子裡有一個“墨囊”,裡面貯滿了墨汁。烏賊墨囊里的墨汁,是保護自己的防衛武器。一旦遇到兇猛的敵害向它撲來,烏賊就立即從墨囊里噴出墨汁,把周圍的水染黑搞渾,然後趁機逃跑。此外,它的墨汁中還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痹敵害。烏賊還可以改變體色,它是世界上變色最快的動物之一。

(圖)變種娃娃魚變種娃娃魚

變種娃娃魚

變種娃娃魚嘴大唇厚,胸鰭巨大,主要生活在海下150米以下的淺水水域,經常以石灰岩上的岩洞為家。成年變種娃娃魚的顏色為深棕色、淺灰色或是灰綠色,一般長度在30厘米左右。

(圖)螳螂蝦螳螂蝦

螳螂蝦

螳螂蝦因其擁有螳螂一樣的鋤刀形掠肢而得名,掠肢既是它的禦敵利器又是捕食利器,小魚、小蝦、小蟹和貝類都是它的掠食對象。螳螂蝦多棲息在珊瑚礁區的岩縫間或泥沙淺海底,它不僅能掠食,能游泳,而且還善於挖穴。

(圖)模仿章魚模仿章魚

模仿章魚

模仿章魚是一種偽裝術極為高超的頭足綱動物,它不但能根據棲息處所擬態,例如將體色模擬成沙礫或是礁石斑痕的顏色,更能模仿其他生物的形體。“模仿章魚”兩臂伸開有40厘米,目前這個物種還沒有研究定名。

潛水

藍碧海峽總共有36個潛點,潛水點大多位於海峽內蘇拉威西主島藍壁島的岸邊,水深 5~30 米,因為外有藍碧島阻隔了外洋的風浪,所以海峽內大多是風平浪靜,且所有的潛點都在船行 5-20 分鐘之內可達,相當方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