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宣

薛宣

薛宣,男,西漢時期人物,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丞相。

基本信息

西漢時期

薛宣 字贛君,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西漢末年丞相,敬武公主之夫,封高陽侯,以知人善任而著稱。歷任不其縣丞、樂浪都尉丞、宛句令、長安令。成帝時,詔補御史中丞,執法殿中,外總部刺史。嘉鴻元年(公元前20年)正月,職御史大夫。四月,任丞相。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十一月,免薛宣相位。
宣為吏賞罰分明,法度公平,所居皆有條教可紀,多仁恕愛利。其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性密靜有思,思省吏職,求其便安。下至財用筆研,皆為設方略,利用而省費。
薛宣字贛君,東海郯人也。少為廷尉書佐。琅邪太守趙貢行縣,見宣,甚說(悅)其能。察宣廉(察:察舉。廉:漢代選舉官吏的科目之一。),遷樂浪都尉丞。幽州刺史舉茂材,為宛句令。大將軍王鳳聞其能,薦宣為長安令,治果有名,以明習文法詔補御史中丞。宣數言政事便宜,舉奏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由是知名。出為臨淮太守,政教大行。會陳留郡有大賊廢亂(廢亂:謂政教不行。),上徙宣為陳留太守,盜賊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始高陵令楊湛貪猾不遜,持郡短長,前二千石數案不能竟(案:查究。竟:謂窮竟其事。)。及宣視事,詣府謁,宣設酒飯與相對,接待甚備。已而陰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節敬宣之效,乃手自牒書(牒書:書於簡牒。),條其奸臧,封與湛。曰:“吏民條言君如牒,又念十金法重(十金法重:漢律,科吏贓至十金,即死罪。),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書相曉,欲君自圖進退,可復伸眉於後(伸眉:言無憂。伸眉於後:意謂以後還可做官。)。即無其事,復封還記,得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應記,而宣辭語溫潤,無傷害意。湛即時解印綬付吏,為記謝宣,終無怨言。又頻陽縣北當上郡、西河,為數郡湊,多盜賊。其令平陵薛恭本縣孝者,功次稍遷,未嘗治民,職不辦。而粟邑縣小,辟(僻)在山中,民謹朴易治。令巨鹿尹賞久郡用事吏,為樓煩長,舉茂材,遷在栗。宣即以令奏賞與恭換縣。二人視事數月,而兩縣皆治。宣因移書勞勉之曰:“昔孟公綽優於趙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顯,或以功舉,‘君子之道,焉可憮也!’屬縣各有賢君;願勉所職,卒功業。”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輒召告其縣長吏,使自行罰。曉曰:“府所以不自發舉者,不欲代縣治,奪賢令長名也。”長吏莫不喜懼,免冠謝宣歸恩受戒者。宣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性密靜有思,思省吏職,求其便安。下至財用筆研,皆為設方略,利用而省費。吏民稱之,郡中清靜。後宣坐免為庶人,歸故郡,卒於家。(選自《漢書·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①十金法重:漢律,科吏贓至十金,即死罪。②樓煩:縣名。

明代

薛宣(1389——1464年),字德溫,號敬軒,明代平陽府河津人。明代大臣、學者和文學家、教育家。其學說宗程、朱,以復“性”為主,主張“理在氣中”修正朱熹“理在氣先”之說。有《讀書錄》、《薛文清集》、《從政名言》、《河汾詩集》等。

清代

薛宣,字辰令,號水田居士,浙江嘉善人,一作婁東(今江蘇太倉)人,僑居浙江武唐(今嘉興)。善仿宋、元諸家山水,師法王鑑,用筆厚重。嘗自誇其畫“不參二王”,意即可與王原祁、王翬兩名家並列。傳世作品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作《仿一峰道人層巒疊翠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康熙三十六年作《仿古山水》冊(十頁),著錄於《古代書畫過目匯考附目》;雍正十年(1732)作《仿吳鎮夏木垂蔭圖》軸,著錄於《明清畫家印鑑》。

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