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愍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567年-647年),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後生於二月,江南風俗以為不吉,遂輾轉由叔、舅收養。

西梁明帝蕭巋之女,隋煬帝的皇后

愍皇后,蕭姓,隋煬帝皇后。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氏出生於二月,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實為不吉,因此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養父蕭岌過世後,蕭氏輾轉由舅父張軻收養。由於張軻家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農務。
隋文帝即位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之後文帝希望從向來關係良好的西梁國選位公主為晉王之妃。蕭巋知道後開始占選,但占卜所有留在身邊的女兒,結果卻皆不宜,最後不得以接回蕭氏,占之,結果大吉,於是蕭氏成為楊廣之妻,封晉王妃。
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合諧。後來,楊廣登基為帝,蕭氏已正室身份被冊為皇后。雖然在即位後,楊廣妃嬪眾多,但對於皇后蕭氏一直相當禮遇。楊廣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楊廣對蕭氏所說的話。對於楊廣的暴政,蕭皇后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戒。
大業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宮的楊廣被叛軍宇文化及親手殺害,蕭皇后則被亂軍帶到了聊城。之後竇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並將皇后暫安置於武強縣。時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義城公主是蕭皇后的小姑(即楊廣之妹),因此關係,遂處羅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竇建德不敢不從,於是蕭皇后便隨使前往突厥。
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蕭皇后回京。回京後的蕭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貞觀二十一年,蕭皇后崩逝,享年約八十。皇后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后葬於楊廣之陵,上謚愍皇后。
史書中隋煬帝楊廣的子女有三子二女,其中二子一女為蕭皇后所出:元德太子楊昭、齊王楊暕南陽公主等。

小說演義

在古代,對女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得到帝王的寵信,想要得到一個帝王的心都是無比艱難的事情,何況是一連經歷六個帝王都寵信不減?那我還要微笑地告訴你,歷史上就是有這么神奇的女人。她就是隋朝的蕭皇后。她十三歲便嫁於隋煬帝楊廣,親眼目睹了隋煬帝如何由一個“賢德”的王子轉變為暴君。隋滅之時,為了生存不得已嫁給殺了她的丈夫,卻和她有過一段情緣的宇文化及。竇建德為了給煬帝報仇,殺了宇文化及,這個“隋之忠臣”在面對蕭皇后的時候卻又無法自制地將她占為己有,並開始了稱王的步伐。楊廣的妹妹,嫁於突厥的義成公主,從天而降將她接至突厥,卻引發了她與突厥兩代可汗的情緣。突厥反亂,她被迫歸唐,卻又意外地征服了比她小二十歲的唐太宗李世民。她就像春天的碧水,至柔至順,最堅硬的岩石碰到她卻都要破碎融化。

少女時代

隋煬帝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後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隋唐演義》中為蕭皇后取名為蕭美娘。隋煬帝楊廣的皇后蕭美娘,性婉順,好學能文,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古代江南風俗,認為二月份出生的子女,命運多舛,蕭氏是二月出生的,蕭巋以為不詳,把她送給遠房親族蕭岌撫養,蕭岌夫婦早逝,又轉送母舅張軻撫養,張軻的家裡一貧如洗,蕭氏雖是出生於帝王之家的千金小姐,自小卻經歷了不少苦難。

出嫁晉王

蕭氏剛滿九歲入隋宮,在宮中讀書、作文、繪畫、彈箏、唱歌、跳舞等。在開皇13年,隋文帝與獨孤皇后商議決定,為其兒子楊廣和蕭氏女完成了婚事。楊廣這年是25歲,新娘才剛滿13歲。以現在的習慣看來13歲的新娘實在太小了,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楊廣得到如花似玉的蕭氏女,千般愛憐,萬般情懷,也抱著無窮的希望,因為替他們合婚的人袁天綱曾經私下向楊廣透露說:“蕭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宮,母儀天下。”楊廣想,蕭氏女既然要母儀天下,那么他這個做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嗎?
楊廣是個雄心勃勃的人,雖然他此時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覺得希望就在前方。但是,要想當皇上,必先當太子。因為有了蕭妃這顆希望之星,楊廣開始有計畫地與大哥楊勇展開儲位之爭。楊勇是太子,卻因冷落了正房而寵愛偏房,引起了大權在握、正在嚴治後宮的母親——獨孤皇后的不高興,並對楊勇有了不好的看法。楊廣非常聰明,看出了其中的奧秘,立即乘虛而入,故意在母親面前極力裝出一副仁孝正派、言聽計從的樣子,還有意做出疏遠蕭妃不戀男女之情、專心政務的姿態;而聰明識體的蕭妃也一本正經地與他配合,還不時到獨孤皇后那裡哭哭啼啼,說楊廣只顧政務冷落了自己。獨孤皇后終於下決心,廢除了楊勇太子之位,把楊廣推上了太子寶座。

“母儀天下”

楊廣登太子位一年後,鐵腕治後宮的獨孤皇后因病去世。這個獨孤皇后是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她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她死後沒有了約束的隋文帝開始沉溺於酒色,無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權託付給了太子楊廣。事實上,從仁壽二年以後,太子楊廣就開始掌有皇帝之權,行使皇上的權力了。楊堅到底年老,經不起聲色折騰,病倒在床,不久,文帝就病逝了,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蕭妃隨著楊廣水漲船高自然升為了皇后,印證了袁天綱說她將“母儀天下”的預言,這時楊廣36歲,蕭皇后才24歲。
煬帝即位後,大興土木,廣羅美色,蕭後曾對他進行勸諫,說:“母后駕崩之前,曾與臣妝談及治家之道,一要儉樸,二戒女色,今皇上所為,恐非社稷之福,”煬帝認為母后過於固執迂腐,反勸蕭後不要受母后的影響,認為人生在世,應及時行樂,蕭後勸諫不納,便寫了《述志賦》以明志,煬帝拿來一看,當讀至“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時,點頭稱讚,並認為皇后太自謙了,繼讀至“原立志於恭儉,私自兢於誡盈,孰有念於知,苟無希於濫名。”看出皇后是以賦進諫,便再也不願看下去了。
蕭後頗曠達,地煬帝臨幸其他妃嬪,也不嫉妒,只是勸皇上不要因玩樂而廢政事,她性喜恬靜,煬帝則喜到處巡遊, 為了飽覽江南秀色,隋煬帝下令鑿通了連及蘇杭的大運河,然後帶領蕭皇后及眾多佳麗浩浩蕩蕩幸游江都。煬帝下江南時,只見運河中舢艫相接綿延二百餘里;騎兵沿岸護衛,旌旗敝野;龍船搖櫓拉縴的都是年輕的宮女,柳腰款擺,姿態曼妙,讓隋煬帝大飽眼福,謂之“秀色可餐’;而宮女們梳妝洗下的脂粉流滿了運河,香氣數月都不散。公元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隋煬帝帶領一、二十萬人,乘船游江都(今江蘇省揚州),令太子楊昭留守長安,煬帝在揚州玩樂了八個月,楊昭從長安跋涉來朝見,煬帝命他趕快回去,時值酷暑,楊昭中暑大病,不久便死了,蕭後十分痛心,認為這是上天示警,乘機進諫,煬帝勉強答應不再巡遊,
大業六年,揚州壯麗的離宮落成,隋煬帝偕同蕭皇后再次游幸江都,煬帝還寫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詩;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然而,這種艷麗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費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憤四起。因而,大業十二年秋天,隋煬帝準備偕蕭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時,眾大臣苦苦勸諫:“若再縱情遊樂,天下恐生變故!”隋煬帝不以為然地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年過半百不為天。”他覺得只需自己享盡了繁華,即使國破人亡也不足惜。
蕭皇后後來也明智了,順著他,隋煬帝對她也一直十分禮敬,自己享樂也不忘了蕭皇后。這時蕭皇后方才30來歲,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她的心卻空蕩蕩的,非常壓抑。

以身事賊

好景不長,天下大亂。太原留守李淵舉兵攻下長安,宇文化及與其兄長宇文智及在揚州起兵造反,率兵進入離宮,隋煬帝在寢殿被縊殺,那年他剛滿50歲,這時宇文化及已經升為右屯衛將軍了,好幾年不曾單獨與蕭皇后相處相歡,他迅速殺死隋煬帝,也是出於迫不及待地想與蕭皇后重續舊好。但是,蕭皇后萬萬沒有想到,也不會想到,領兵作亂、殺死皇夫的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責備宇文化及恩將仇報,憤怒地要求他為隋煬帝按天子之制舉行葬禮。宇文化及滿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當之後,蕭皇后無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
宇文化及得到了蕭皇后,竟然忘了政治擴張。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勢力快速增長,其兵馬長驅直入,節節勝利,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住,連連敗退,最後帶著蕭皇后退守魏縣,急忙自立為許帝,蕭皇后被封為淑妃。但很快,魏縣又被攻破,他們倉皇退往聊城,竇建德率軍緊追,最後攻下聊城,殺死了宇文化及。竇建德俘獲了蕭皇后。

情迷竇建德

蕭皇后的美艷姿容和高貴氣質以及溫柔情懷立即把取得暫時勝利的竇建德迷住了,竇建德立即收她為妾,縱情於聲色之娛,把自己逐鹿中原的初衷幾乎忘到了九霄雲外。竇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醋意頗重又十分厲害,常常給他們一些難堪。在他們兩人沉浸於溫柔鄉中時常常不期而至,攪亂竇建德和蕭皇后的好事,但竇建德毫無辦法。
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展起來,大有直取中原的勢頭。原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后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來到樂壽迎接蕭皇后。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
戰亂使蕭皇后日夜不寧,她的丈夫及情人相繼被殺使她膽戰心驚,夜夜做噩夢,更時常被噩夢驚醒。她心灰意懶,幾乎沒有活下去的意念了。當小姑來接她時,她願意遠走高飛,飛到大漠,離開這令她傷心的地方,更希望在完全不同的環境裡,開始自己新的生活。於是,她隨突厥使者離開中原,走向野蠻之地。

身侍兩代可汗

突厥可汗見到了蕭皇后,渾身差點酥了。他頓感天下之美都集於此女一身,勾起他的無限欲望。當天夜裡,蒙古包中春情洋溢,無可奈何中,蕭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后變成了番王的愛妃。到了這種地步,生命已經不屬於她了,命運已經不能由她自己掌握,那也就只有聽天由命吧!反正當初袁天綱就預言她命帶桃花,在劫難逃。
後來,老番王死了,由頡利可汗繼位。按突厥人的風俗,老番王的妻妾——義成公主與蕭皇后姑嫂兩人又被新任番王接納,成為他的妻妾。雖說蕭皇后比義成公主年長,但由於她有一股中原人的新鮮汁味,還有那綽約迷人的風韻,頡利可汗更鐘情於她。

李世民的愛姬

10年後,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派大將李靖打敗突厥,要回了蕭皇后。這時蕭皇后已是48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歲。蕭皇后入朝時,李世民見她沒有一絲老態,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依然吊人口味、誘人心弦,令李世民一見傾心。才華蓋世、一世英明的李世民望著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了一分成熟、多了一分大方、多了一分深沉、鮮果般誘人的蕭皇后,不禁為之心旌搖曳;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李世民愛憐。
李世民在蕭皇后身上體會到成熟女人的一種風韻、一種魅力、一種激情、一種實實在在的浪漫,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小母親般的溫馨,這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撫慰。他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說三道四,就這樣,唐太宗封蕭皇后為昭容,蕭皇后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愛姬。
李世民畢竟是一代明君,他為了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勤政廉潔,勵精圖治,日子過得十分節儉。但是蕭皇后來到宮中時,他還是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以表達對她的重視和愛意。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夠豪華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差得遠了!對此,蕭昭容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這一句話,說得唐太宗萬分驚訝。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他不僅被她的容貌所深深吸引,也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蕭皇后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