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色

蓮華色

梵名Utpalavarn!a^ ,巴利名Uppalavan!n!a^ 。 意譯作蓮華鮮、專華色、華色。或梵漢並舉,譯作優缽羅華色、優缽華色。即蓮華色比丘尼。在佛弟子比丘尼中被譽為神足第一。又作青蓮華尼、蓮華色尼、蓮華色女、蓮華淫女、蓮華女、嗢羅苾芻尼。未出家前,原為王舍城人,初嫁郁禪國人,婚後曾生一女。蓮華色和諸弟子,經佛陀這么一說,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體會,大家都慚愧的覺得還不及須菩提尊者。 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我現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當做地水火風四大的和合,這是沒有真實的認識諸法空性,不認識諸法的空性,就見不到佛陀的法身,因為佛陀的法身,諸法的空性,是沒有造作主,也沒有所造作,要想見到佛陀,則一定先要了解五蘊四大是無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羅萬象的諸法是無我的。

生平簡介

蓮華色未出家前,原為王舍城人,初嫁郁禪國人,婚後曾生一女。因發現其夫與其母私通,故離家至波羅捺城,另嫁一長者。日後長者至郁禪國經商,娶一少女歸波羅捺國,後方知彼乃蓮華色之女。蓮華色深感命運悲涼,前則與母共夫,今則與女共夫,因而自暴自棄,遂至毗舍離城過淫女生活。一日,聽聞 目犍連說法而歸信佛教,乃依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出家,後得六神通,證阿羅漢果。

據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等載,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歸返人間時,蓮華色曾化作轉輪聖王之身迎接佛陀,是後又恢複本形禮佛。後 提婆達多叛逆,蓮華色呵斥之,提婆達多怒擊其頭頂而致死。

出家

蓮華色再次出走來到王舍城。在這裡她的美色仍然沒有任何消減。為了生活,她重操賤業,卻迷倒了全城的男人。她的聲名之大,身價之高,竟然超過了在廣嚴城的時代,她被召喚伴樂的代價,每次已貴到五百金錢的程度了,除了公子哥兒、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很少有人敢向她問津的。有一個貧窮的少年,想要親近她,卻被她拒絕了,並且告訴他,當他有了五百金錢時,再來找她。但她不論團體或個人,只要付足了五百金錢,她便伴樂一宵。因此,有一天,王舍城有五百個男人,共集了五百金錢,召來了蓮華色,聚集在一座大花園裡,遊戲作樂。

此時,蓮華色業報已了。目犍蓮尊者再次現身,攝化了她。當時,目犍蓮尊者顯現神通,飛行於空中,以頌句點醒這個漂泊了一生的女人:

“你以可厭的骨鎖之身,全身纏繞血脈與神經,

本由父精母血所構成,依他活命想把我侮輕。

臭皮囊裝滿著不清淨,日夜間排出了又裝進,

九孔之瘡永流著污穢,污穢之氣□橫於周身。

世人若悟此身之根本,如我識透你身之不淨,

應當遠離貪著並拋棄,譬如夏日之廁不可近。

無智慧所以冥頑不靈,常愚痴所以復蓋無明,

你已被愛樂迷住了心,似老象陷泥越陷越深!”

蓮華色有前世因緣,慧根深重,即刻了悟:

“我知可厭的骨鎖之身,全身纏繞血脈與神經,

本由父精母血所構成,依他活命予聖者侮輕。

我的身裝滿著不清淨,日夜間排出了又裝進,

九孔之瘡永流著污穢,污穢之氣□橫於周身。

世人若悟此身之根本,如大聖者識透之不淨,

應當遠離貪著並拋棄,譬如夏日之廁不可近。

無智慧所以冥頑不靈,常愚痴所以復蓋無明,

我確被愛樂迷住了心,似老象陷泥越陷越深。

但願聖者身從空中下,為我演說甚深微妙法,

引我於此勝教求出家,發願常修離欲清淨行。”

蓮華色決定即刻起程,拜見佛陀。

當蓮華色行至河邊稍作休息時,她見到河中自己美麗臉孔的倒影,十分愛憐,不自覺地退了道心,猶豫了起來。佛陀遙知蓮華色女的心念,變現成一位千嬌百媚,氣質高雅的貴婦來到河邊,表示欲往佛所,恰巧路經此地。蓮華色女見了,心生好感,相約作伴同行。午後,此女忽然得了急病,頃刻之間就花容失色,顏貌憔悴。到了晚上,貴婦人竟然病死了,她的屍體快速腐爛發臭。蓮華色感到非常驚駭,生命與肉體竟是如此脆弱,無常隨時會來到,自己還留戀什麼呢?

佛教是世界上包容量最廣的宗教。蓮華色來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懺悔,請求佛陀伸出援救之手,救救她,讓她能出家追隨佛陀。佛答應了,並寫了一封信,教她拿著佛陀的信去見舍羅伐城的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教她就在那裡出家。

這時候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正好也在佛陀座前聽法,他聽了有關蓮華色的經過,心中也很受感動。現在,要蓮華色單獨由南方的王舍城往北方的舍羅伐城向大愛道求度出家,以蓮華色的艷名,以及她的美貌,在路上是件危險的事,為了她的安全,頻婆娑羅王也立即派了武裝的軍隊,將蓮華色護送到了舍羅伐城去。這是蓮華色信佛之後的一大殊榮。

出家之後,蓮華色堅守戒律,心向善良,修持日益精進,對僧團中,佛法內,一切的一切,都能以最認真、最虔敬、最懇切的態度,去學,去行,故在不久之後,她便證了小乘聖者的最高境界──阿羅漢果。

比丘尼中神通力第一

由於蓮華色的宿願所致,當她證到阿羅漢果之後,她在聖比丘尼之中,佛陀許為神通第一。尼眾僧團中如果有了外侮的事件,也往往就由蓮華色聖比丘尼以神通的力量來解決應付。比如有一位妙賢聖比丘尼,雖證四果,但無神通,致被阿闍世王的臣屬幽禁改裝而獻與阿闍世王,伴同睡了一夜,受了玷污,第二天一早,便由蓮華色聖比丘尼,以神通力飛臨王宮上空,教授妙賢聖比丘尼修發了神通,一同飛返尼寺僧團。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團內,佛陀所有的四眾弟子,到處尋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處。後來天眼第一的 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觀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為聖母 摩耶夫人說法,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回來。阿那律把這個訊息告訴大家,大家都非常的思念,每個弟子對佛陀都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

三個月很快過去了,佛陀重臨人間,當佛陀還沒有到達僧團的時候,知道的弟子都爭先恐後出去迎接,蓮華色心想:佛陀回來,將會有很多人去迎接他,我如果這樣去,一定沒法第一個見到佛。

為了第一個見到佛,蓮華色就運用神通力,化現成轉輪聖王,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典藏寶等七寶俱足,陣容盛大,浩浩蕩蕩地前去迎接佛陀。當時現場早已被擠得水泄不通,但是大家遠遠地看見轉輪聖王的陣容,都趕緊讓出一條路來。“轉輪聖王”來到佛陀的足前才變回原來的蓮華色,以頭面禮佛足,並說:“我今頂禮最勝世尊,得以最先面見佛陀。”

佛陀微笑著,慈和的說:“蓮華色!你不能說是第一位來迎接我的人!”

蓮華色非常驚奇,看看左右, 摩訶迦葉等尊者才從身後趕來,便問道:“世尊!弟子敢問,在蓮華色以前,是誰已迎接到佛陀呢?”

佛陀笑著,看看很多弟子都趕上來,像是回答蓮華色,又像是告訴大家道:“你們很好,很遠的趕來迎接我,但是第一個迎接我的是 須菩提……”

當時須菩提尊者正在耆闍崛山的窟中縫衣,他聽到傳報佛陀下降人間的訊息,隨即站起來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這時,他心中一動,又再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現在去奉迎佛陀的聖駕,是為了什麼呢? 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我現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當做地水火風四大的和合,這是沒有真實的認識諸法空性,不認識諸法的空性,就見不到佛陀的法身,因為佛陀的法身,諸法的空性,是沒有造作主,也沒有所造作,要想見到佛陀,則一定先要了解五蘊四大是無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羅萬象的諸法是無我的。沒有我,也沒有人;沒有作,也沒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無處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無處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已體證到諸法的空理,不應該為事相所迷。”

須菩提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沒有再去迎接佛陀,他很安然的坐下來繼續縫補衣服。

“……須菩提在耆闍崛山的石窟中觀察諸法的空性,他才是真正迎接見到我的人。見法的人,才能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陀。”

蓮華色和諸弟子,經佛陀這么一說,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體會,大家都慚愧的覺得還不及須菩提尊者。經過佛陀特別的讚嘆,須菩提的美名盛德,在僧團中更是受人尊敬了。

神通力的局限

對蓮華色自身來說,神通也是有局限的。

當她身為王舍城的妓女之時,她曾告知一個貧窮的少年,等到有了五百金錢時,再來找她。後來,她雖出了家,那個少年為求一親她的芳澤,終以苦力賺到了五百金錢,念念不忘地要找蓮華色,從王舍城打聽,明知她已出了家,仍然追蹤到了舍羅伐城。

碰巧,蓮華色在野外用功,被他見到了,見她的容顏光華,比往日更加好看了。他拿出了金錢,要求蓮華色履行昔日的諾言。

蓮華色此時已是四果的離欲羅漢,不受五欲也不能再受五欲了。但那少年,依舊死纏不放,蓮華色無可奈何,只好問他愛什麼?回說愛她的身體細滑而芳香。蓮華色便虛與委蛇,說要先解小便,便進了廁所,塗了一身的大便。這樣一來,總算暫時嚇退了那個少年。

過些時又給那個少年遇到,她問他愛她什麼,回說愛她美麗的雙眼,她便以神通,隨手取出了鮮血淋漓的眼珠送他,那個少年卻以為她是以魔術欺騙他,所以打了她一頓。

第三次,蓮華色乞食歸來,忘了將房門關好,少年便偷偷地跟蹤而至,進了她的房間,首先伏在床下,等到蓮華色睡熟了,他便上了她的床,污了她聖潔的身體!待她醒時,始知不對,即以神通,飛升空中,嚇得那個少年,立即昏了過去,不久就死了,並以此罪而生墮地獄!佛制,尼眾不住阿蘭若處,不得不關上房門睡眠,與這是有關係的。

恭敬比丘

有一年,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洹精舍,那是一個大荒年,人民因為飢餓而死的很多很多,這對於靠乞食為生的比丘及比丘尼們的生活,影響自是很大,往往都是空缽出去,仍舊空缽還寺;除了少數富貴人家,多數的平民,為求自身及自家妻子兒女的溫飽,都已感到極度的困難,那裡還有力量來布施供僧呢?

然對信施的爭取方面,比丘尼往往要比比丘更有辦法,尤其是蓮華色比丘尼,她的法緣很好,每天都可得到飲食的供養,但她沒有自己獨享她所乞得的飲食,她總要將部分乃至大部分轉手供養空缽往返的比丘。

一些凡夫比丘,在此荒年之中,確是可憐的,但也是可厭的,他們知道在蓮華色比丘尼的缽中,可以分得一分乃至足夠一飽的飲食之後,不唯自己向她求乞,並還轉告其他的比丘也向她求乞。他們不再沿門托缽了,他們等候在蓮華色比丘尼經常乞食往返的路上,一見蓮華色比丘尼托著滿缽而來,他們便捧著空缽迎了上去。當然,他們是不會失望的。蓮華色比丘尼每每於上午在聚落中出入往返好多次,滿缽出來,又空缽進去,往往到了日中已過,她又不能吃東西了。

後來,更嚴重了,竟有一連三天,都是絕食,她的身體已飢餓得不能支持了,但她毫無怨言,她反覺得能以她的力量,使得好多比丘不致挨餓,總是值得安慰的事。所以第三天上午,她仍照常出外乞食。然而,她是非常衰弱的了,這天卻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長者,驅車進城,去見國王,他的隨從,先在車前清道,喝嚷著行人避到路邊去,蓮華色比丘尼因為腳下無力,退避之時,竟然可憐地跌倒在路邊的深泥之中了,臥在泥中,臉也蓋滿了污泥。

那位長者見是一位出家的女人跌倒了,感到很難過也很憐愍,便令車子停了下來,並命隨從人員扶她起來,問她怎會這樣的,她把實情說了,長者更加感動,所以仁慈地將她載上車子,送返長者的家,給她換洗,供養飲食之後,並對她說:“像尊者這樣的出家人,我願意供養你至終身。以後不要出去乞食了;如為慈愍其他的比丘,別處所得,可以轉供他們,你的一分,則可常來我的家裡應供。”

這一感人的事蹪被佛知道了,又為比丘們制了一戒:入村中自受比丘尼食,食者,彼比丘應向余比丘說:“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應為,今向大德悔過。”

圓寂

佛陀晚年的時候,提婆達多掀起了反佛破僧的惡潮。他分裂僧團,又教唆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子弒父篡位,並謀借新王之威勢自稱新佛,與佛陀對抗。後來,舍利弗和目犍蓮兩位尊者勸諭提婆之徒眾復歸佛陀之僧團,阿闍世王亦受佛陀之教化,懺悔歸依。但是提婆達多仍不捨惡念。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竹林精舍各堂各室的地上,全部布滿了坐具,以備人多之用。為恐污損了坐具,所以佛陀制戒:規定大眾,不得不先洗腳,便入堂室之內。

提婆達多,已經公開反佛,自然不守佛戒,並且故意搗亂毀戒,故意不先洗腳,就走了進去,污損了坐具。當時蓮華色比丘尼,正好走近那裡,覺得提婆達多的行為,太豈有此理了,所以上前勸告他說:“世尊明明制了戒,不洗腳的不可走進去,大德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呢?”

提婆達多因為要做新佛的目的未能達到,並且刺殺佛陀——放醉象、使狂人、投大石屢試屢敗,正在沒有好氣,便遇到了業報使然而可憐可敬的蓮華色,所以惱羞成怒地回答道:“哪裡來的你這么一個醜惡的比丘尼!也夠資格教訓我了,難道你知道的戒律,還勝過了我嗎?”說罷,隨手就是一拳,打中了蓮華色比丘尼的腦袋。

在釋迦族的王子之中,佛的力氣最大,其次是難陀,第三就是提婆達多。蓮華色的腦袋,豈能禁得起他的全力一擊?於是,一代的聖比丘尼,神通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當場圓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