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

解釋:以蒲草為鞭。 劉寬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以蒲草為鞭。

基本信息

拼音:pú biān
解釋: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

典源

《東觀漢記》卷十三〈劉寬傳〉~474~
劉寬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後漢書》卷二十五《劉寬傳》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也。」「桓帝時,大將軍辟,五遷司徒長史。時京師地震,特見詢問,再遷,出為東海相。延熹八年,徵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釋義

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

同源典故

劉寬 政成蒲鞭 施鞭蒲 示恥蒲鞭 蒲豈非鞭 蒲鞭 蒲鞭懸 蒲鞭示辱 鞭蒲

示例

唐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宋 蘇軾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闕》:“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談笑用蒲鞭。”
高啟《南州野人為吳邑曾令賦》:“下車殷勤問父老,勸耕為汝犂先扶。我本野人偶叨祿,向汝未忍施鞭蒲。”
作者詩題詩句
白居易七年春題府廳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
貫休賀鄭使君龔遂劉寬同煦嫗,張飛關羽太驅馳。
貫休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庾亮風流澹,劉寬政事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