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庵歌

《蒲庵歌》,是北宋監察使陳易的作品。

蒲庵歌

吾結草庵菜溪側,四顧峰巒皆削壁,
石門千仞鎖天津,來者欲登那惜足?
住此庵中是何緣?不詩不頌亦不禪。
飢來苦菜和根煮,疊石為床困即眠,
日照諸峰煙驀驀,閒來瘦筇六七尺,
負喧孤坐情何適,山行野步行危力,
訓伏珍禽趁不飛,披雲入草不辭勞,
狷猱捫我衣中虱,逢人打破修行窟,
雜羽流商誰辨得,五音六律徒敲擊,
有時秉興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
或停松筠或坐石,靜聽溪泉漱鳴玉,
源深洞邃來不休,聲聲奏盡無生曲。

詩人簡介

北宋監察使陳易,字聘君,仙遊龍華人。早年考中進士,在監察使任上,因為不滿王安石急於變法成功的做法,相處時往往有偏激議論裂痕漸深,以致於連王安石請他到府上,他也不領情,反而不辭而別。基於在京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陳聘君無意與官場同流合污, 厭倦官場上“籠雞有食湯鍋近”弱肉強食的惡習,嚮往“野鶴無糧天地寬”的世外桃源,故棄官返鄉。後與蔡襄的曾孫、官拜西京提學司的蔡樞同游菜溪岩,當晚夢見觀音菩薩金光燦爛,便在此隱居,過起世外桃源的生活。其柴廬前的對聯“避*邪棄官歸隱,好清靜與佛同心”傳誦一時
陳聘君隱居菜溪,過起了“芒鞋竹杖興悠然”的閒居生活。他陶醉於菜溪岩山請水秀、石奇崖峻。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層巒疊翠、密林曲徑,奇花異草遍及山野;群峰崢嶸,巧石競秀,古樹夾道迎侍,愜意怡然;溪水叮咚,小鳥呢喃,如聞琴音,賞心悅耳;林中樹木,種類繁多,疏密有致;落葉飄零,習習涼風攜森林濕氣,拂面而來,沁人心肺,令人心曠神怡。春時瀑飛潭涌、百花爭艷;夏日涼爽怡人、微風撲面;秋季野果纍纍、爭奇鬥勝;冬天紅梅怒放,翠竹婆娑。古寺旁溪水清澈見底,清涼襲人。水流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時而斗折蛇行,迂迴彎曲。水面上還偶有陣陣霧氣,不時折射出七彩光環,分外奪目,給人感覺似進入了童話世界。登高鳥瞰,但見腳下層巒疊嶂,綿亘曲折,蒼崖環翠,遠岫雲飛,美不勝收。菜溪岩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可欣賞不同的景色。早上,可以登高遠眺日出的奇觀和滔滔雲海;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聆聽陣陣松濤與聲聲蛙鳴。陳聘君每每見之無不怦然心動,嘆為觀止。旖旎的山光水色觸動了陳聘君的詩興,便興致勃勃地作了一首《蒲庵歌》,經常斜臥岩石,對月高吟。

收錄

這首詩被收入明朝名士陳謨所著的《陳聘君海桑先生集》,此詩集共十卷,附錄一卷 ,《蒲庵歌》被放在最顯赫的位置。詩中“飢來苦菜和根煮,疊石為床困即眠”所反映的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深得那些公務纏身的昔日同僚所羨慕,吸引他們紛紛來菜溪“偷得半日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